合资是广汽的一把基因锁。不靠合资,广汽似乎就不会做事了一样。
前两天,京东造车的消息火遍全网,BC 在《京东都造车了,拼多多会远吗?》一文中有过详细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主角除了京东外,广汽集团也同样以不小的戏份领衔。
不得不说,广汽集团领导可能最忙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拍照留念。上个月,刚刚在启境项目上以合作方的身份出席。
合资,对于广汽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他们习惯于把合作变成 " 合资 ",在 " 我出钱,你出力 " 的高枕下,仰仗着别人带着自己走向未来。
从另一角度看,广汽又像是车圈楚云飞," 不管是谁在搞汽车,我广汽一定要帮帮场子。" 有枣没枣都得打一杆子。
这样的行事风格在几大国企里算是个异类,但对于广汽而言,其实算是一把基因锁,不靠合资,广汽似乎就不会做事了一样。
刻在骨子里的合资基因
我们知道,国内最早的汽车合资公司其实不是广汽,而是北京吉普。但把 " 合资模式 " 贯彻得最彻底的,只可能是广汽。
1984 年,北京汽车厂和美国的 AMC 公司联手,成立了北京吉普车公司,成为国内国家头一个合资造车企业。1985 年 2 月,上海车厂跟德国大众一拍即合,成立上海大众。
其实广汽这时也没闲着,就在上海大众成立第二个月,广汽标致也拔地而起,是正儿八经全国第三家合资造车公司。
1994 年,国家规定合资车的国产配件需要占到 40% 以上,国产化率极低的广州标致不仅价格昂贵,还维修麻烦,市场口碑掉到谷底。
短短几年,广州标致便负载累累。本田汽车以一块钱的价格,拿下了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的股份和债务。这也意味着广州标致成了全国第一个彻底退出市场的合资品牌。
回过头来,大部分人都把责任推到了法国人头上,但作为合作伙伴的广汽真的就毫无责任吗?
今年 7 月 8 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消息称,因广汽菲克公司已无重整可能,根据部分债权人意见,经债权人委员会讨论,管理人已经申请长沙中院裁定宣告广汽菲克公司破产。
在广汽菲克之前,广汽菲亚特以及广汽克莱斯勒也分别以独立合资公司的身份走过一程。
两年前,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引来外界无尽唏嘘。公告表示,以 1 元对价受让三菱在广汽三菱 50% 股权,股东三方将增资清偿债务,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退出广汽三菱。至此,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更早的时候,进口车讴歌开始以广汽讴歌的身份在华国产,虽然是广汽本田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在公司发展上还是以合资模式运营。但由于业绩不佳,在 2021 年下半年后,无论是本田中国,还是广汽本田,在其月度销量通报中,再也没有出现 " 广汽讴歌 " 的影子。
尽管嘴上不说,但也跟退出中国无异。
除了丰田、本田外,广汽的合资公司们大多没有好的归宿。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广汽过度依赖合资的做法肯定让其暴雷的概率要大很多。
成也合资,败也合资
在广汽的视角里,他们对于合作伙伴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卖,毫不拖泥带水。
广州标致刚走,广汽本田就无缝衔接上,没有任何空窗期可言,对于合作伙伴的挑选,广汽也基本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态度。只要是搞汽车的,就能合资。
从各大国企来看,没有哪一家像广汽这样,如此热衷于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以至于他们在发展自主业务时,也习惯性地采用合资模式。
广汽吉奥的发展几乎没有通力合作这四个字可言,依旧遵循了我出生产线和品牌,你出人出钱的小算盘。
在合作初期,广汽可能也真的赚到钱了。但就在 16 年国内 SUV 市场全面爆发的时代,广汽吉奥全面临断崖式下滑。2016 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 1,519 辆,同比下降高达 79.66%。不到一年时间,广汽吉奥生产线进入停产阶段。
走到这里,广汽集团仅仅花了 2.62 亿元,就收购浙江吉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 49% 股权,100% 控股广汽吉奥。对于广汽来说,这样的买卖的确稳赚不赔。
就在广汽吉奥刚刚结束不久,2017 年,当时广汽又宣布与蔚来宣布合作,但后来引入了珠江创投进来,2019 年发布全新品牌 " 合创 " 后,才有了新的合资公司,广汽合创。用到的生产线,则还是当年广汽吉奥留下来的资产。
从浙江吉奥、到蔚来汽车、再到珠江创投,不论是谁,跟着广汽都能上车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大道里走上一段。
在广汽之外,一汽、东风、上汽等等都有自己的合资业务与自主业务的,但像广汽这样痴迷与合资的的确鲜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的确有合资品牌所主导,但近几年来,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迎头赶上,年度销量占比已经超过 60%。
在这个背景下,各大国企也有长足的进步。东风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的销量在 2024 年达到 137 万辆,同比增长 34.3%,占集团销量的 55%,相较 2023 年比例提升了 13%。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超过 223 万辆,同比增长 6.3%。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达 240.8 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 60%,较 2023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
躺在合资的功劳簿上,广汽这两年的窘境也逐渐暴露出来。曾经依靠合资品牌日进斗金的广汽集团,在 2025 年新能源浪潮中迎来上市 13 年来的首次中期亏损。广汽集团上半年惨淡的业绩预告:归母净亏损 18.2 亿元至 26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15.2 亿元盈利大幅变脸。
曾经贡献集团 85% 利润的合资板块,如今利润贡献已骤降至 2024 年的不足 40%。
广汽集团的老董事长曾庆洪曾说:" 构建开放型经济需要‘拿来主义’,更少不了‘自力更生’。两手抓可以,两手都得硬才行。"
要注意,这里的合作方是华为乾崑而不是鸿蒙智行,换句话说,在华为的高层角力中,广汽作为那个一如既往敢于吃螃蟹的人,再一次走在了前面。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