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再次开启中国行的凯文 · 凯利(KK)在杭州专门拜访 Rokid 乐奇,体验了过去一年可能最火的智能眼镜—— Rokid 乐奇眼镜。或许多年后,计算机史的新篇章会记住这个时刻。
今年年中,可能是这个时代最知名的科技预言家 KK 发表了新书《2049:未来 10000 天的可能》,在书中预言了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终结。但坦率地讲,KK 的预言更像对今天行业趋势的总结,智能眼镜是这个时代我们离屏幕最近,也是离 AI 最近的方式。
Rokid 乐奇眼镜也在全球市场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 KK 拜访的前几天,Rokid 乐奇眼镜在 Kickstarter 的众筹金额达到 361 万美金,刷新了智能眼镜历史最高众筹纪录。从 10 万到 100 万,再到突破 300 万 …… 就像是一场全球用户接力完成的长跑。
在 Youtube 上,知名数码博主 iJustine 直接用「Next-level」来形容它的轻量与自然交互,认为这是第一款「能天天戴的智能眼镜」。顶流 Linus Tech Tips 旗下频道 ShortCircuit 则认为 Rokid 乐奇眼镜做到了「两全其美(The Best of Both Worlds)」,不仅有摄像头和接近日常的时尚外观,还实现了非常实用的可视化显示。
Rokid 乐奇眼镜的出现,恰恰补上了这一步。某种程度上,这场「全球投票」其实也代表了大众消费者的共同选择—— AI 眼镜,不该只是能听、能拍,而该是能看、能用,把抽象的 AI 变成了我们眼前实实在在的体验。
让 AI 看得见,让全功能足够轻
过去两年多,大模型驱动的 AI 技术浪潮几乎席卷一切,AI 开始向硬件本身渗透——从手机到耳机,再到眼镜。但不同于其他设备,AI 眼镜可能就是 AI 最自然的形态:它能在不打断生活的前提下,将数字信息和现实世界无缝叠加在一起,让 AI 全天候在你耳边、在你眼前。
就拿 Rokid 乐奇眼镜来说,戴上后不仅能与随身 AI 助手「乐奇」进行交互,让 AI 回答问题、翻译或者识物,还能让 AI 记录会议并在结束后给出一份纪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高效地协助用户。这其中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更不用说对 AI 潜力更大程度的释放和挖掘。
也正因如此,AI 眼镜成为了全球厂商竞相追逐的新战场:从 Meta 到 Google,从 阿里到 Rokid 乐奇,都在争夺这个离用户最近的「AI 载体」。但真正能做好的产品,少之又少。而 Rokid 乐奇眼镜能刷新众筹纪录,究其根本也还是产品层面的独领风骚。
显示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分水岭之一。没有显示,用户对结果的确认全靠声音,缺乏视觉反馈。具体到 Rokid 乐奇眼镜,翻译、提词、导航、提醒——所有信息都在眼前直接呈现。和外国朋友对话,实时翻译就同步出现在镜片上;演讲时,提词器悬浮在视野里;导航时,路线箭头直接贴合现实场景。
简言之,带显示的 AI 眼镜也是提升效率、改善体验的必经之路,用户不必等待,也不用反复确认,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当然,语音还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交互上更自然、更低门槛。比如 Rokid 乐奇眼镜最近更新的便签功能,用户能通过语音让 AI 随时添加备忘和日程,时间一到就会自动呈现在眼前。不是通知栏,不是提示音,而是即时出现在现实视野中的「便签」。
这些看似简单的交互体验,实则让交互效率提升了一个维度。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也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交融最有力的说明,也让 AI 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就不只是「眼镜 + AI」那么简单,而更接近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界面。
而在根本上,这些体验都离不开从硬件到软件的精益求精。Rokid 乐奇在结构设计上就几乎榨干了眼镜每一毫米的空间:显示模组、摄像头、芯片、四麦阵列、扬声器都嵌入镜腿,同时还要保证配重均衡、散热和续航。这一切还要在 49 克的重量下实现,绝非易事。
当然从结果来看,Rokid 乐奇眼镜显然做成了,外表仍然看似一副普通眼镜,却做到了目前 AI 眼镜最完整的形态。
十年技术沉淀,从中国 AR 到全球 AI
但 Rokid 乐奇到底是什么做到的?毕竟要在「普通眼镜」上做到一切,光学模组太厚、功耗太高、识别太慢 …… 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在挑战技术研发和工程实现的边界,需要一次又一次在光学、结构、算法与交互上的突破。
所以不难理解,Rokid 乐奇眼镜的成功,并非一夜之间的灵光乍现,而在于背后长达十年的积累与打磨,通过结构工程、光机设计、AI 算法协同优化,最终才能汇聚成今天这副最轻的全功能 AI 眼镜—— Rokid 乐奇眼镜。
而这些技术积累,也让 Rokid 乐奇在走向全球时有了底气。Kickstarter 上 361 万美元的众筹成绩,是技术落地的最好注脚。尤其是在过去一个多月,Rokid 乐奇眼镜在海外发布并登陆 Kickstarter 后,在官方社区和 Reddit 上的讨论热度远超同类新品。
YouTube 上,海外头部博主给出的反馈也相当直白,Rokid 乐奇眼镜在佩戴舒适度、续航和功能集成度上,已经不输甚至优于 Meta 的同类产品。在带显示 AI 眼镜的迭代方向上,Rokid 乐奇也代表中国品牌第一次与全球巨头正面交锋。
十年磨一镜,从中国 AR 到全球 AI,Rokid 乐奇在很大程度上用行动证明了「小而美」的力量:没有巨头的资本,也没有生态的垄断,创业公司也能凭借技术的深厚沉淀和对产品的极致专注,打造出超越巨头的产品。
甚至可以说,今天的 Rokid 乐奇眼镜正在成为「中国创造」的范例,让全世界认识到 Design & Made in China 也可以 Created for the World。
智能眼镜的 Rokid 时刻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出现,改变一切。」
2007 年,iPhone 重新定义了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还是通往数字世界的入口。但很少人知道,早在 iPhone 之前就出现融合传统功能手机与 PDA(掌上电脑)的早期智能手机,iPhone 的革命性在于触控交互范式的变革,以及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性整合。
十八年后的今天,AI 技术浪潮带来新一轮的交互变革,Rokid 乐奇眼镜也在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以 AI+AR 技术为核心,用更自然的方式让数字信息融入物理世界,在眼前重新定义新的空间交互范式,并且通过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性整合,打造出一个可用、好用的产品体验。
而从「可听」的语音助手,到「可见」的视觉伙伴,AI 眼镜的完全形态已经悄然成型。它不再是噱头,也不再只是极客的玩具,而是真正走向了大众可用的日常设备。在这个过程中,Rokid 乐奇眼镜把复杂的技术折叠进日常,把未来的形态真正落地到我们眼前,也是这场变革的第一个符号。
如果说 iPhone 时刻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时代,那今天属于智能眼镜的时刻已经到来。只是这一次,它的名字叫 Rokid 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