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岁演员惠英红代言高奢 LOEWE,43 岁的贾玲和 85 岁的吴彦姝代言 Prada,爷爷不泡茶请了 49 岁的舒淇和 62 岁的叶童代言,霸王茶姬也选择了 47 岁的孙燕姿和 45 岁的容祖儿 ……
二十年前的代言人,明星一张脸,能顶半条生产线。
2000 年至 2010 年前后,品牌代言人都是当年明星的霸屏期," 谁红找谁,越红越好 "。那会儿没有短视频,大家获取信息全靠电视、报纸,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位比黄金还贵,品牌只能赌最眼熟的明星。
周杰伦巅峰期同时扛着德尔惠运动鞋、动感地带、优乐美奶茶三个代言。一句 " 我的地盘听我的 ",让中国移动年轻用户暴涨千万。2007 年优乐美重金邀请到了周杰伦代言,凭借一句 " 你是我的优乐美 " 迅速流行,一时间风头甚至盖过香飘飘。2009 年上半年,优乐美的销量一度几乎追平香飘飘。
那时候的代言费也很夸张,王菲 2005 年拍个洗发水广告就拿 2000 万,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小品牌全年预算。但品牌愿意砸钱,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刘德华代言班尼路,门店里贴满海报,家长带孩子买衣服都直奔 " 华仔同款 ";张曼玉说句 " 玉兰油,惊喜从肌肤开始 ",货架能被抢空。
毕竟那会儿消费者认 " 明星同款 = 好产品 ",哪像现在还会查成分、看口碑。
流量时代的 " 甜蜜陷阱 ":红得快,塌得更快
2010 年以后,伴随着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期,流量明星成了新宠。品牌发现不用砸央视广告,找个粉丝千万的偶像,发条微博就能卖爆,粉丝经济也飞速发展。
2019 年以来,肖战、王一博持续在流量塔尖端,2022 年左右代言数量达到巅峰。今年 2 月,蜜丝婷押注流量明星成毅,官宣代言人并上线代言人礼盒,上线 3 分钟售罄 10 万份。
这几年还有 " 待爆生(花)" 的说法,如果剧火了,商务合作蹭蹭涨,但合作时间都不长;剧播扑了,就会影响商务。95 后的流量演员代言仿佛流水落花,增得快、掉得也快,留存率相当低。
但流量的甜蜜期没持续多久," 塌房 " 比翻书还快。
2021 年,吴某凡作为当时顶流,他手握路易威登、宝格丽、康师傅等 10 多个代言,却因违法犯罪被刑拘,品牌连夜下架相关物料。2022 年,李某峰因违法行为被刑拘后,塌房前他手握 Prada、人头马、六福珠宝等 10 多个代言,所有品牌连夜解约。同年,云米官宣邓某为其 " 全球品牌代言人 " 仅 2 小时,他却因偷税漏税被通报,创 " 史上最短代言纪录 "。
但最惨的还是 Prada,有着 " 塌房 " 的魔咒,五年内 7 位代言人接连翻车。2025 年初签了金秀贤,刚四个月就因丑闻终止合作,评论区全是 " 塌房退钱 " 的骂声。网友调侃 "Prada 财报增长靠的不是卖包,而是收违约金!"
产品翻车也是常见的事,薛之谦的羽绒服被查出有害物超标,鹿晗的潮牌被吐槽 "1500 块成本才 60"。最尴尬的是 " 水土不服 ",京东请杨笠代言引发男性用户退款潮,周大福找杜海涛拍海报,网友调侃 " 从黄金爱马仕变华莱士 "。
这时候品牌才发现,流量是虚的,一旦代言人形象和消费者对着干,反而砸了自己招牌。麦肯锡的数据更直接:只有 18% 的人还认流量代言,72% 的人更看重品牌和代言人三观合不合。现在的代言:不看流量看 " 适配度 ",安全比啥都重要。
吃过亏的品牌终于转向 " 价值观匹配 "。
孙颖莎、马龙这些运动员简直是 " 代言安全牌 ",零负面还自带 " 拼搏人设 "。修丽可请李娜和皮肤专家同台,直接把 " 科学护肤 " 的标签焊死。肯德基和麦当劳更会玩,签了 " 莎头 CP" 孙颖莎、王楚钦,硬生生把竞品变成话题热点。
这种策略多聪明:既抓住了新银发族的需求,又不用跟其他品牌挤破头抢年轻市场,靠着 " 差异化 " 稳稳占了一块阵地。还有些品牌盯上了 " 价值观同路人 "。
今年 9 月,65 岁影后惠英红成为 LOEWE 史上最年长全球代言人,代言后 LOEWE 中国区熟龄客群消费占比提升 18%。赫莲娜找杨紫琼,看中她 " 无畏挑战 " 的劲儿和品牌精神契合。Lululemon 签贾玲,因为 " 感受更好的自己 " 的口号,和贾玲减重逆袭的故事完美搭调。
现在的人买的不是 " 明星同款 ",是 " 认同的生活方式 "。
老牌明星的职业黄金期,与过去十余年流量经济、商务代言黄金期错位。而当下后流量时代,其个人魅力获得认同,商业价值也被二度挖掘。
2022 年新规出来后,明星代言要查信用记录,一旦踩雷,品牌得跟着罚。品牌现在靠数据算 " 代言回报率 ":不仅看销量,更看客群变化、口碑好感度。
从 " 谁红找谁 " 到 " 找谁合适 ",代言也似乎在找 " 时间的朋友 "。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