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 怪兽充电作出了一个令市场费解的决定——拒绝高瓴的高价要约,坚持推进原有的低价方案。
据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 13E3 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于 8 月提出的溢价私有化要约,并决定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及管理层组成财团的原有私有化方案。据披露,高瓴资本 8 月 15 日发出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出价为每股 ADS 为 1.77 美元,较今年 1 月该公司管理层与信宸资本原有方案的 1.25 美元溢价超过 40%。
2017 年,美团元老徐培峰和优步中国区业务核心开拓者之一的蔡光渊共同创立怪兽充电," 天花板级 " 的创始团队让人幻想怪兽充电有可能成为 " 下一个美团 "。
5 年时间,怪兽充电斩获 6 轮融资,吸引阿里巴巴、高瓴、小米、顺为资本、软银、高盛、凯雷等一众 " 顶流 "VC/PE、产业资本疯投。其中,阿里巴巴、高瓴、小米下了重注,也是怪兽充电的前 3 大外部股东。
当时,火的一塌糊涂的 "PE 第一人 "、高瓴创始人张磊力挺怪兽充电,即便摩拜创始人拿着 " 天价 " 养老钱去商学院进修,OFO 创始人欠了一屁股押金,高瓴依然继续押注。
坚决不看好的扛旗者是首富之子、娱乐圈纪委书记的王思聪,他甚至在社交平台公开宣布,"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立帖为证。"
2021 年,共享风口破灭,怪兽充电依然在美股上市。首日市值 21.29 亿美元,低于预期,但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已让外界感到震撼。敲钟现场,蔡光渊兴奋的说," 怪兽很渺小,要保持初心,继续努力。我们所在的行业是千亿赛道,行业还存在很多空白网点去探索。我们是能量的搬运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然而,高光时刻转瞬即逝。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商业模式问题显现,怪兽充电的股价一路下滑。2024 年 8 月,因股价连续 34 个交易日低于 1 美元,市值大幅蒸发超过 90%,公司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
怪兽充电的财务表现可谓每况愈下。
2024 年,公司收入降至 18.944 亿元,较 2023 年的 29.586 亿元下降 36%;净亏损 1350 万元,而 2023 年还实现净利润 8870 万元。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怪兽充电解释称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公司从直销模式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转变;二是移动设备充电服务行业竞争加剧,收入效率普遍降低。
为了扭转颓势,怪兽充电一边涨价,一边尝试多元化发展,但麻烦也接踵而至。
2024 年 3 月,工信部通报怪兽充电涉及在微信平台欺骗误导强迫用户的违规行为;因为涨价,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怪兽充电累计相关投诉共有 25366 条,乱收费是一大质疑焦点。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 " 好借难还 "、收费高、充电慢等问题。
为何舍高取低,拒绝高瓴这一 " 时间的朋友 " 呢?怪兽充电并未披露相关原因。
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认为,唯一可能的合理化解释是高瓴报价未锁定资金、确定性不足,而管理层方案在融资落地与执行效率上更具优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认为,其本质并非简单的财务估值分歧,而是管理层与外部资本之间关于企业未来战略走向与控制权归属的根本性博弈。原有方案能更好体现利益协同,保留管理层话语权,避免激进改革带来的组织震荡。拒绝高瓴是选择了一条控制权优先于估值和套现的路径。
也许,怪兽充电并不想因此谢幕,更想重新调整再出发。
毕竟,他们仍然拥有 4.3 亿累计注册用户和 127.4 万个点位的线下网络。2024 年,其光伏业务收入从 2023 年的 5100 万元飙升至 4.799 亿元,增幅高达 841.0%,也是财报中的一抹亮色。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