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八真
今年以来,南京银行(601009.SH)的大股东踊跃 " 加仓 ",用真金白银为这家城商行的未来发展投下 " 信任票 "。
9 月 28 日,该行发布公告称,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 9 月 22 日至 9 月 26 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股份 1.08 亿股,占其总股本的 0.87%。
此前 9 月中旬,江苏交控刚刚完成一次内部划转,把对南京银行的持股比例提升至 14.01%;
紫金信托继 2024 年 10 月 8 日至 2025 年 4 月 10 日加码南京银行后,又于 7 月 18 日至 9 月 10 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行股份 5677.98 万股,持股比例突破 13%
外资抢筹、国资 " 热捧 ",多空交织的资本市场里,南京银行似乎成了难得的 " 共识标的 "。
然而,透过表象看肌理,在企业成长、零售业务、合规治理等层面,南京银行仍然存在诸多隐忧。
01 成长力放缓
南京银行成立于 1996 年 2 月,2007 年 7 月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是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商行。
2025 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收 284.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1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84%。
对比 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11.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05%,南京银行本期的业绩增速显著放缓。
究其原因,非息条线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成为影响南京银行 " 基本面 " 的关键变量。
2025 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录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7.14 亿元,较上年同期骤降 60.13%,直接拖累公司非息收入,即同比下降 4.26% 至 128.34 亿元,相当于比上年同期减少 5.71 亿元。
而在 2024 年,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 236.46 亿元,同比劲增 19.98%。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挥了 " 中流砥柱 " 的作用。
南京银行以卓越的炒债能力,被誉为行业的 " 债券之王 "。
2024 年,乘着债市走 " 牛 ",南京银行一举斩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73.77 亿元,比 2023 年增加近 57 亿元,增幅超过 329.%;债券投资利息收入达到 162.65 亿元,同比攀升 12.62%。
由此,驱动南京银行 2024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 " 双喜临门 "。
需要明确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金融资产因价格变化暂时形成的收益或亏损,即账面的浮盈或浮亏,亦大家常说的 " 账面富贵 ",且十分仰仗股市、债市的行情,具有周期性、不确定性、脆弱性等特点,无法保证企业的长线成长力。
财报显示,2017 年至 2024 年,南京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 -19.56 亿元、24.02 亿元、9.32 亿元、84.20 万元、25.20 亿元、26.96 亿元、17.18 亿元、73.77 亿元,上下限波动极大。
同时,南京银行这一独特的盈利模式,远离企业客户,与监管强调的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主线背道而驰。
去年 7 月,南京市委巡察组反馈巡察情况指出,南京银行 " 聚焦银行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存在不足 "。
02 零售业务暗藏风险
2025 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收获喜人战果:营收 76.4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3.47 亿元,增幅 21.40%;营收占比 26.84%,同比扩大 2.82 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 3,319.49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7.55 亿元,增幅 3.67%。
此外,南京银行零售业务的不良贷款率正在走高,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为 1.43%,较上年末上浮 0.14 个百分点,远高于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 0.84%。
探幽索隐,这主要与消费贷规模快速膨胀带来的风险暴露有关。
南京银行亦在中报里表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总体风险可控;消费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小幅上升。
《节点财经》获悉,南京银行消费贷业务包括三大板块:传统产品如 " 你好 e 贷 "、个人装修贷等;旗下南银法巴消金;与乐信、度小满、京东数科和花呗等平台合作网络助贷。
凭借消金和助贷客群下沉,南京银行在消费贷领域日新月异。
数据证实,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南京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 2073 亿元,是 2020 年规模(945.42 亿元)的两倍多。
但在宏观经济深度调整,行业普遍下行的大环境里,南京银行激进的消费贷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严重后果:2023 年该行共核销不良贷款 78.63 亿元,比 2023 年增加 10.51 亿元;2024 年更是壮大到 132.9 亿元,一举把当年零售业务拉出近 12 亿元的亏损。
2025 年中期,南京银行共核销不良贷款 61.62 亿元,仍维持高位。
03 内控 " 红灯 " 闪烁
除了上述两大 " 病灶 ",在合规治理层面,南京银行亦频频闪烁 " 红灯 "。
2025 年 8 月,因个人贷款业务 " 三查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到位,南京银行无锡分行被处罚款 45 万元;
2025 年 7 月,因 " 监管统计指标计量不准确 ",南京银行被处罚款 70 万元;
2025 年 4 月,因 " 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 ",南京银行扬州分行被处罚款 40 万元,相关责任人(营销总监张春波)由于直接参与违规操作,被处以 " 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7 年 " 的严厉处罚。
2025 年 1 月,南京银行泰州分行收到 145 万元的大额罚单,涉及案由 " 项目贷款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办理无真实交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业务 " 四项违法违规行为。
一杯接一杯的 " 罚酒 ",暴露出南京银行内控体系不完善、合规管理存疏漏的痛点,特别是许多罚单中的事由,如贷后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等,均不是新问题,而是老毛病。
类似同一问题反复出现,说明南京银行的合规要求未能有效传导至分支机构,合规文化尚未真正融入日常经营。
回溯 2024 年,据《节点财经》不完全统计,南京银行总部及其子公司、下属机构(含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及营业网点等)等全系统(含相关个人),共收到监管罚单 14 张,累计罚没金额达 758 万元。
股东 " 砸钱 " 打 call",传递出对南京银行的信心,但其成长动力放缓、零售业务风险上升,以及内控漏洞频现,仍是其必须直面和解决的深层挑战。
未来,南京银行只有拉齐三大短板,才有可能将资本的信心转化为可持续的价值成长,并真正回报股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