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3分钟前

失去辛巴的“第一个”双 11,让快手有点急

文 | 道总有理

上个月 15 日的时候,尽管距离 11 月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快手 " 破峰双 11"2025 年商家大会就已经在广州举办。

这几年,双 11 的热度在直线下降,2024 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平台在整个大促期间的累积销售额为 14418 亿元,同比增长 26.6%。

虽然回归了双位数增长,但这主要是因为各平台都默契地延长了大促时间。

比如,2023 年双 11 开始时间是 10 月 24 日,2024 年就提前到了 10 月 14 日,粗略计算,2024 年双十一的大促时长普遍增加了 52.6%,具体来看,淘宝天猫提前 10 天、京东提前 11 天,拼多多提前 6 天,抖音提前 10 天,快手提前 2 天。

从快手的动作来看,2025 年双 11 的周期或许也会继续拉长。

2025 年第二季度,快手电商业务 GMV 同比增长 17.6%,达到 3589 亿元,第二季度快手电商月均买家数达 1.34 亿。这一成绩虽然可圈可点,但事实上,快手不可能不急,去年双 11 销售额,天猫淘宝占比为 38%,京东为 20%,抖音为 13%,拼多多为 10%,快手并不在其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算是平台正式失去大主播的第一个双 11,快手的表现注定备受瞩目。

快手电商的 " 进化方向 " 在哪里?

自 2018 年正式试水电商业务以来,快手电商已完成多轮迭。

细究其发展轨迹,始终与消费变迁绑定:早期阶段,由于平台上的商品经常被消费者诟病,快手提出 " 信任电商 ";2023 年,由于直播带货开始乏力," 泛货架 " 的概念诞生;消费者对性价比需求凸显,平台又把 " 低价好物 " 确立为核心。

时至今日,随着电商行业正式迈入存量竞争阶段,为了更精准地汇聚流量、吸引新客、激活老客。平台对今年双 11 大促的要求似乎已经发生转变,当前,快手在双 11 商家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

2025 年第二季度,快手短视频 GMV 同比增长 30%,泛货架 GMV 贡献占比超 32%,私域新关粉丝 LTV7 同比增长破 50%,同时,私域成交效率比公域高 4 倍以上,粉丝转化效率是非粉丝的 6 倍,短直双开相比于仅做短视频,GMV 相差达到 5 倍。

不难看出,快手电商的下一步进化方向已经不在于单纯的 GMV 提高,而是想要实现用户增长、复购提升及品牌价值塑造。过去,依赖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与 " 老铁经济 ",虽然能撑起平台的 GMV 增量,也暴露了一些短板。

首先在用户增长上,今年以来,快手的用户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快手月活用户为 7.12 亿,同比增长 2.1%,甚至已经低于大盘,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 12.59 亿,同比增长都有 2.2%。

其次在复购率上,事实上,快手的复购率并不低。

2024 年数据显示,快手电商用户月均复购率高达 4.2 次,远超过抖音的 1.5 次和拼多多的 3.1 次。只是,这种复购逻辑尚未脱离 " 熟人社交 ",据悉,快手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 58%,其中 25-40 岁用户群体贡献了 62% 的消费额。

快手往往通过 " 同城页 " 的地域亲近感来加快消费决策,或者靠 " 家族直播 " 的社群归属感刺激下单冲动,这也导致平台迟迟沉淀不出真正具备高消费力、高忠诚度的高净值人群,但在电商行业内卷阶段,高净值客群早已成为各平台必争目标。

早在 2015 年,京东便推出 PLUS 会员锁定 3C 数码、家电等高价值用户,2018 年,淘宝同步上线 88VIP 打通全域消费权益,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淘宝 88VIP 会员数已经超过 5000 万,他们也是名副其实的高活跃度用户,每 30 天中会来淘宝 27 次。

相比之下,快手在高净值用户运营上,明显滞后。

最后再看品牌价值。

去年双 11 期间,亿邦动力统计显示,快手上约有 55% 的类目由快品牌或白牌商家占据榜首。彩妆香水、休闲食品、饮料冲调、女鞋、茶叶茶具、医用保健、服饰配件 / 皮带 / 帽子 / 围巾、户外装备等类目,不仅榜首是快品牌或白牌,且榜首销售额是第二名的 2 倍以上。

比如,在休闲食品类目排名第一的 " 古医秘录 " 作为白牌,销售额是第二名的 4.35 倍。

今年双 11,快手一心想要补齐这些短板。在商家大会上,提出了公私域循环、短直联动、品牌新增长等三大核心关注,或许目的是要深化私域高转化优势、放大内容到消费的链路价值、打破白牌主导格局。

总之,这届双 11,快手不想垫底了。

这届双 11,快手需要新故事

坦白来说,快手想要去大主播化很久了,在过去几年,辛巴几进几出,但每次都能巧妙地踩着大促的节点宣布回归,今年双 11 则不同,快手上或许再也看不到辛巴的身影。只不过,快手真的能坦然面对大主播的缺席吗?

平时也许可以,毕竟当前在快手庞大的 GMV 体系面前,辛巴的占比早就大不如前。但大促期间未必,因为一般在大促期间,品牌对短期流量爆发与销量冲刺有强烈的需求,而大主播庞大粉丝池能带来确定的转化。

比如一些新生品牌依旧要靠大主播来完成消费知名度,2025 年 2 月,白牌出身的 "lefilleo/ 丽菲欧 " 连续 3 个月登上抖音护肤 TOP20,这背后离不开 " 新晋美妆一姐 " 韦雪的力捧,数据显示,今年 2 月,丽菲欧达人推广 GMV 在 7500 万 -1 亿之间,占比为 71.15%,带货达人包括韦雪、张檬小五夫妇、温峥嵘等

同样的,快手作为白牌商品的 " 天堂 ",大主播有不可替代的渠道意义。

头部品牌也一样。去年双 11 期间,巴黎欧莱雅一周内卖出去了 3.74 亿元 GMV,其中达播占比高达 85% 以上,可复美、娇韵诗、资生堂的达播占比都高于八成;珀莱雅、SK-II、肌肤之钥、OLAY 等品牌达播占比也均在 70%。

快手这边,由于平台定位更偏向五环外,头部品牌一直与其整体氛围格格不入,这就导致大促期间更需要大主播来背书。去年双 11 期间,WHOO 后拿到的 16.87 亿元 GMV 中,辛巴一个人就贡献了高达 14 亿的销售额。

另外,随着双 11、618 等大促节日的消费热情降温,平台、品牌在流量焦虑中愈发依赖超级主播。去年双 11 期间,李佳琦直播间参与品牌近 1700 家,品牌数同比增加近两成;抖音双 11 大促带货达人榜单前四名的销售额均已突破 7 亿元大关。

辛巴最近一次大促是在 618 期间,其销售额超过了 40 亿元。

2025 年双 11,快手注定等不来大主播热场,而平台也的确需要新故事。就目前来看,快手这一年的电商重点都集中在优化商品供给和提升效率上,甚至开始组建自营,前段时间," 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 " 在 APP 上线,

据悉,这家店背后的主体公司由快手关联公司实现 100% 控股。截至目前,店铺粉丝量尚未突破一万,不过总销量已超 20 万。快手 " 聪明 " 地把黄金品类当作自营店铺重点,2024 年双 11,黄金珠宝成为快手电商整体 GMV 排行第一的类目。

但短视频平台发力电商自营可行吗?

事实上,相较于京东自营成熟的仓配体系与全链路品控能力,快手自营供应链尚处起步阶段,2023 年,抖音也曾在服装、美妆等少数品类试水自营,两年后其自营美妆、电器等官方店铺均已停止运营。

不过在提效率方面,快手已有明显进步。

618 期间,快手 GMV 成交破千万元的商家数同比增长超 43%,GMV 成交破亿元的商家数同比增长超 61%,中小商家 GMV 则同比增长 30%。中小商家扎堆,快手为此提出 " 营销托管 ",二季度以来,报名加入营销托管的商家数增长超过 79%,累计参加数接近 30 万。

另外,快手的商品质量也有了实质性进步。

《2024 快手电商体验报告》显示,平台主动识别并拦截风险商品 11 万件以上,处置假货商品超 2 万件。当然,这些远远不够,去年 "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 " 中,快手的维权舆情占比还高达 26.76%。

这届双 11,快手会不会更进一步暂时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失去大主播的快手,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2025 年,双 11 又要卷起来了

尽管这两年的双 11 被回回唱衰,但根据 CBI 指数的三年(2023-2025 年)数据追踪,线上消费始终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在每年含 618、双 11 促销的二、四季度,CBI 指数的数值均高出一、三季度。

无论双 11 的热度如何,各大电商平台都不会轻易错过。今年 9 月份中旬开始,快手、京东、抖音、淘宝陆续开启双 11 招商,其中,淘天、抖音、快手甚至提前公布了 2025 年双 11 的玩法,具体来看:

淘天这边,即时零售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必争之地。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 8 月前三周,闪购模式带动淘宝 App 月活跃用户增长 25%,闪购用户订单量同比激增 200%,淘天平台加速推进天猫品牌线下门店接入闪购体系,预计双 11 期间将有数千家品牌参与。

据李佳琦直播间透露,今年淘宝直播双 11 会从 10 月 12 日开售。

抖音这边,流量焦虑悄然爆发。36 氪数据显示,抖音电商 2024 年 GMV 约 3.5 万亿,同比增幅 30%,作为抖音的强劲对手,淘天集团同期的 GMV 在 8 万亿左右,拼多多 2024 年 GMV 则约为 5.2 万亿。

为了加速追赶,抖音迎来史上最长的双 11,从 9 月 16 日开始,整体活动时长 57 天,这也基本符合抖音一贯的作风,近两年,抖音电商开售时间点总是较传统电商平台提前。2024 年双 11 的数据也印证了,拉长时间线的确能让战绩看上去更漂亮。

快手这边,流量争夺再度进入补贴阶段。

时至今日,消费者购物的心态愈发理性,看重高质价比、刚需实用、物美价廉,不再盲目跟风消费,去年双 11 调查显示,比价成为 45% 的消费者的必选动作。据悉,快手在今年双 11 期间投入 180 亿蓄水期流量补贴 + 全周期数千亿流量,发放 20 亿用户红包 +10 亿商品补贴。

另外,品质消费在倒逼各大平台供给侧升级。

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品质品牌商品的趋势继续增强,从 2025 年一季度的 63.38 增加到二季度的 65.17。淘宝、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在供应链深度、数据精准度、用户信任度上陆续建立护城河,其中,2025 年,淘天集团在商品抽检上预算同比增长 100%。

最后,今年双 11 技术赋能注定成为电商生态进化的驱动力。

据悉,快手在试图跑通 "AI 商业内循环 ";抖音虚拟试衣、AI 主播等技术助力互动率提升 40%;店小蜜在淘天商家群体中的规模增长达到 10 倍;" 转人工客服率 " 下降 20%;京东 AI 优化供应链效率,将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 30 天……

也就是说,电商平台的内容、客服、效率都有 AI 大幅度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当电商平台为备战双 11 摩拳擦掌时,商家并不怎么高兴。2025 年,商家经营战略呈现出 " 利润锚定、稳定经营、持续造血 " 的三级转向,甚至有媒体披露,不少商家把双 11" 保利润 " 当成了第一任务,而非销量。

事实上,平台也是如此,今年双 11 的终极较量,早已超越 GMV 数字比拼,就目前各大平台的动作来看,整个电商行业进入了 " 效率 × 品质 × 生态 " 的竞争时代。

对快手而言,失去辛巴后的第一个双 11,成了被迫转型的压力测试。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