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
桌上有谁?
目前 20-30 万价格区间内的新能源市场情况,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SUV 市场是一个 " 一超多强 " 的格局。风格上,有面向个人或者小家庭的个性运动类,有面向主流家庭的舒适豪华类,不考虑 Model Y,两边是比较均衡的。
而轿车市场更像是在 " 两强争霸 "。特斯拉 Model 3 和小米 SU7 两款车,一前一后共同定义了这个市场的主流形态:以 " 智能体验 " 为内核,以 " 个性运动 " 为风格。以至于目前这个级别的新能源轿车,有七成车型都是这种风格,并且它们占据了超过 90% 的市场份额。
桌上缺谁?
再来看这张图,我们会发现,整个右下角,也就是主打家用豪华调性的新能源轿车市场,几乎是空白的。是新能源市场不需要这种风格的产品了吗?但如果我们加上这个级别的燃油车,就会发现主流燃油车几乎都挤在这个区间里,并且在当下,依然有着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
这个市场的空缺,我们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没有一个合适的车型,能接住这些燃油车用户转型的需求。
如果让这些用户,完全 180 度转弯,去选择小米 SU7 或者特斯拉 Model 3,显然是有些难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台能够平稳过渡的新能源车。没有续航焦虑,风格稳健豪华,但是依然要有电感,依然要有优秀的智能化体验。
至境 L7 能上桌吗?
通用作为增程技术的发明者,在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的首款车型上,依然选择了一套增程方案,叫做 " 真龙增程 "。
目前,增程市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第一,用大电池做更高的纯电续航,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第二,用高效发动机和 800V 高压平台降低能耗,用电省电,用油省油;第三,用电控策略做好能量管理,用油用电,体验尽量一致。
首先是因为用电便宜用油贵,很多车主就把增程当纯电来开,续航 200km 左右的增程车,会有一定的纯电续航焦虑;其次,增程器启动,对车辆 NVH 控制挑战很大,很多车主会有噪音振动焦虑;还有,以往的增程,有电一条龙,没电就得怂,亏电的动力焦虑依然存在;最后,就是小电池增程频繁充放电,也会让用户对电池的寿命感到担忧。
至境 L7 的 CLTC 纯电续航,达到了同级最长的 302km,放在整个增程市场,纯电续航超过 300km 的车型也并不多,同时,满油满电的综合续航也达到了 1,400km 以上,实现了大部分用户 " 一周一次电,长途一箱油 " 的需求。
智能化,以前是大部分合资车企的短板,因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在过去的 10 年里,主导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如今,大量的人才、供应商、技术方案逐渐交融,合资车企,也在学习中快速进化。
至境 L7 也很强,比如,首发搭载了高通最新一代的 8775P 智能座舱芯片,智能驾驶辅助首发搭载了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目前热门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城市 NOA,记忆泊车都能实现,而且还进一步升级为无断点的城市领航,车辆行进间一键泊车。智能化不仅达到新势力车企们定义的主流,在个别功能上,还加入了通用汽车的标准,能力更突出。
是什么在保障着品质?其实就是标准,而标准哪里来?就是靠一次次的技术迭代,一个个的生产问题积累而来,这就是大厂造车的重要优势,这些方面,别克有很多值得被学习的地方。
写在最后
无论是从市场趋势,还是从产品素质来看,至境 L7 都有跻身新势力第一阵营的机会和实力。在这个拼效率,拼成本,拼用户理解的新能源赛道,传统合资车企已经证明过,以往的造车模式行不通了,那上汽通用别克凭什么能追上新势力呢?
也就是说,别克其实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合资品牌了,而是具有中国新势力的思维、认知和视野的全新品牌,而这种前所未见的模式,我们非常期待他能在牌桌上,亮出代表自己的那张牌。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 B 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