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至境 L7:定义新增程,开启新别克

别克至境 L7,今天正式发布。这台代表别克全新时代的智能豪华轿车,杀入到了中国新能源车竞争最惨烈的市场中。本期《情报所》我们就来扒扒这个级别的新能源市场,来看看别克至境 L7 究竟能否上桌!

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

桌上有谁?

目前 20-30 万价格区间内的新能源市场情况,如下图所示。

* 月销 3000 台以下未标注气泡,1000 台以下未标注车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SUV 市场是一个 " 一超多强 " 的格局。风格上,有面向个人或者小家庭的个性运动类,有面向主流家庭的舒适豪华类,不考虑 Model Y,两边是比较均衡的。

而轿车市场更像是在 " 两强争霸 "。特斯拉 Model 3 和小米 SU7 两款车,一前一后共同定义了这个市场的主流形态:以 " 智能体验 " 为内核,以 " 个性运动 " 为风格。以至于目前这个级别的新能源轿车,有七成车型都是这种风格,并且它们占据了超过 90% 的市场份额。

如今 20-30 万级新能源市场," 牌桌上 " 主要玩家的特点:首先,是要有第一梯队的智能化体验,这是必要条件;其次,多数车型都具备打破格局,自立门户,把市场再细分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新势力还是老品牌,都要有用户基础,也要有信赖基础。

桌上缺谁?

再来看这张图,我们会发现,整个右下角,也就是主打家用豪华调性的新能源轿车市场,几乎是空白的。是新能源市场不需要这种风格的产品了吗?但如果我们加上这个级别的燃油车,就会发现主流燃油车几乎都挤在这个区间里,并且在当下,依然有着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

这个市场的空缺,我们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没有一个合适的车型,能接住这些燃油车用户转型的需求。

如果让这些用户,完全 180 度转弯,去选择小米 SU7 或者特斯拉 Model 3,显然是有些难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一台能够平稳过渡的新能源车。没有续航焦虑,风格稳健豪华,但是依然要有电感,依然要有优秀的智能化体验。

这么来看,别克至境 L7,刚好切入的就是这个市场。

至境 L7 能上桌吗?

通用作为增程技术的发明者,在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的首款车型上,依然选择了一套增程方案,叫做 " 真龙增程 "。

真龙增程已经是别克第三代的增程技术了,如果这套技术,只能达到当前增程市场的主流水准,那么至境 L7 作为后来者,很难上桌。所以,要想拥有后发优势,真龙增程不仅要给通用自己的增程技术迭代,也要给行业的增程技术迭代。

目前,增程市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第一,用大电池做更高的纯电续航,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第二,用高效发动机和 800V 高压平台降低能耗,用电省电,用油省油;第三,用电控策略做好能量管理,用油用电,体验尽量一致。

那各家技术大方向一致,因此用户的用车 " 痛点 " 也非常一致。

首先是因为用电便宜用油贵,很多车主就把增程当纯电来开,续航 200km 左右的增程车,会有一定的纯电续航焦虑;其次,增程器启动,对车辆 NVH 控制挑战很大,很多车主会有噪音振动焦虑;还有,以往的增程,有电一条龙,没电就得怂,亏电的动力焦虑依然存在;最后,就是小电池增程频繁充放电,也会让用户对电池的寿命感到担忧。

真龙增程如何做行业迭代,就是从解决用户痛点切入。

至境 L7 的 CLTC 纯电续航,达到了同级最长的 302km,放在整个增程市场,纯电续航超过 300km 的车型也并不多,同时,满油满电的综合续航也达到了 1,400km 以上,实现了大部分用户 " 一周一次电,长途一箱油 " 的需求。

其次,对于增程器启动后的噪音振动焦虑,至境 L7 减弱了源头噪音,阻隔了传播路径,削弱了实际感受,最终让增程器介入的时候,噪音变大的幅度小于 0.5 分贝。主流的增程方案,通常要达到 2 分贝左右。

目前的电动车普遍采用的都是 48 槽电机,小米 V8s 电机是 54 槽,而至境 L7 居然采用的是 72 槽电机,而电机槽数越多,电磁力越均匀,运转时的高频啸叫,也就会越弱。别克在这么深入的技术细节里,去挖掘增程系统的体验边界,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然后是满电亏电的动力体验差异,至境 L7 做零百加速和高速超车,满电和亏电的差异都不到 0.1s,而在此前,0.5s 的时间差,就已经是增程行业的优秀水准。那别克如何解决了亏电动力焦虑问题呢?

一是因为奥特能 2.0 增混专用电池,亏电也能持续提供 260kW 的放电功率,完全能给额定功率 252kW 的电机提供动力;二是因为别克用的是自己家的发动机做增程器,最大输出功率 115kW,油电转换效率非常高,达到了 3.6kWh/L。

最后是电池寿命焦虑,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度 检测数据显示,服役满 4 年的增程车,整体电池衰减率,达到了 25%,原本增程车纯电续航就不算长,电池衰减得还更快,这是引发车主们,对于电池寿命焦虑的主要问题。而真龙增程电池的设计标准,3,700 次全充全放循环,CLTC 标准下,纯电行驶 64 万公里,电池只有低衰减。

减缓焦虑,解决痛点,用迭代的增程技术,切入真空的细分市场。这就是至境 L7 有信心杀入主流新能源市场的原因,但是,要 " 上桌 ",这还不够。

智能化,以前是大部分合资车企的短板,因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在过去的 10 年里,主导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如今,大量的人才、供应商、技术方案逐渐交融,合资车企,也在学习中快速进化。

至境 L7 也很强,比如,首发搭载了高通最新一代的 8775P 智能座舱芯片,智能驾驶辅助首发搭载了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目前热门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城市 NOA,记忆泊车都能实现,而且还进一步升级为无断点的城市领航,车辆行进间一键泊车。智能化不仅达到新势力车企们定义的主流,在个别功能上,还加入了通用汽车的标准,能力更突出。

最后,头部车企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信赖度。我觉得这方面,对于在中国市场耕耘了 28 年的别克来说,反而是简单的。别克在中国累积拥有 1,400 万用户,有极高的品牌认知度,而且别克还有上百年造车累积的制造标准。

是什么在保障着品质?其实就是标准,而标准哪里来?就是靠一次次的技术迭代,一个个的生产问题积累而来,这就是大厂造车的重要优势,这些方面,别克有很多值得被学习的地方。

写在最后

无论是从市场趋势,还是从产品素质来看,至境 L7 都有跻身新势力第一阵营的机会和实力。在这个拼效率,拼成本,拼用户理解的新能源赛道,传统合资车企已经证明过,以往的造车模式行不通了,那上汽通用别克凭什么能追上新势力呢?

答案就是别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别克了。至境 L7 这台车很特别,它不是 " 全球车型本土化 ",也不是 " 合资伙伴换标车 ",而是一台 " 中国定义,中国研发 " 再加 " 全球工业经验 " 的全新车型,代表了别克新时代的产品模式。

也就是说,别克其实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合资品牌了,而是具有中国新势力的思维、认知和视野的全新品牌,而这种前所未见的模式,我们非常期待他能在牌桌上,亮出代表自己的那张牌。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 B 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