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58车 14小时前

长城汽车缺席慕尼黑车展 欧洲出海按下暂停键?

比亚迪、小鹏等中国车企正在浩浩荡荡登陆 2025 年慕尼黑车展,同属主流车企的长城汽车却意外缺席。58 汽车深入探访调查,发现这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战略回避。

2025 年 9 月 8 日,慕尼黑车展如期而至。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在 748 家参展商中,中国车企超过 110 家,占总数的七分之一,成为展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在众多中国品牌中,长城汽车的缺席格外显眼。只有旗下蜂巢电子的零星信息,暗示着这个曾经雄心勃勃要征服欧洲市场的品牌,正在实施一场重大的战略转向。

出海欧洲急刹车

回顾长城汽车出海欧洲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发现,这并不是它头一次 " 急刹车 "。早在 2024 年 5 月,有传言显示,长城汽车已经关闭了其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总部,并解雇了 100 名员工,包括欧洲业务主管 Steffen Cost。

不仅如此,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的长城汽车除了关停位于德国的一个办公室之外,还将欧洲零部件仓库从德国纽伦堡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而据这位人士透露,长城汽车之所以关停办公室,主要从两方面原因出发,一是德国办公成本较高,现阶段若没有大规模销量支撑,恐会造成成本压力;二是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趋势给多家中国品牌在欧洲业务造成阻碍。

我们将时间向前倒回,2023 年,长城汽车海外累计销售 316,018 辆,同比增长 82.48%,创下历史新高。而根据可查询数据显示,同期,长城汽车欧洲市场销量仅有 6300 辆,不足全球海外市场的 2%。显而易见,进入 2024 年后,长城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成绩也没有明显提升,一年不到 1 万辆的销量成绩,难以覆盖品牌在德国的运营成本。

也就是在 2023 年 10 月,欧盟正式发起了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经过抽样方式确定选择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企业作为目标公司。根据调查内容,会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要缴纳 10% 的欧盟关税。

针对调查,长城汽车也迅速反应,总裁穆峰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对于欧盟反补贴调查,长城汽车已于(2023 年)10 月 11 日第一个提交应对材料。

彼时,长城汽车欧洲发言人对外透露,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的增速放缓、竞争对手纷纷提供大幅折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后可能会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些都给像长城汽车这样拥有电动汽车投资组合的公司带来非常高的不确定性。

双重重压之下,长城汽车出海欧洲的战略显然按下了急刹车,不仅如此,当初 2025 年海外市场销量 100 万辆目标也调节到 50 万辆,不得不说,欧洲市场或许成为长城汽车出海遇阻的一个缩影。

从硬冲到巧劲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并未完全退出欧洲,而是转向了轻资产代理模式。公司将继续在德国、英国等现有市场销售汽车,但业务将由中国公司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

同时,长城将欧洲零部件仓库从德国纽伦堡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并使仓库规模扩大一倍,也能更好地服务欧洲客户。

这种转变反映了长城汽车更加务实的态度。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公司选择控制成本、降低风险,而不是继续投入巨资追求不切实际的扩张目标。

能够看出,长城的战略调整并非退缩,而是重新聚焦。当在欧洲面临挑战时,长城加速了在其他市场的布局。

就在刚刚过去的 8 月,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定位为在拉美的战略支点,以巴西为中心,未来将进一步辐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市场。

据了解,该工厂年产能达 5 万辆,初期将生产哈弗 H6 系列、哈弗 H9、2.4T 长城炮等主力车型,也显示了长城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更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此外,根据 58 汽车采访长城汽车内部人士了解到,尽管缺席了此次慕尼黑国际车展,但是长城汽车依然派出了先遣兵——蜂巢电子,以全域域控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经验亮相,向全球展示了作为中国汽车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量。

据了解,蜂巢电子是于 2024 年由诺博低压电子和蜂巢电控整合成立,此次登陆慕尼黑国际车展,既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实践,同时也向全球客户与合作伙伴展现其全域域控系统集成能力的关键窗口。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长城汽车对此并没有过多宣传,作为一家保持低调的传统车企,长城汽车或许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与渠道扩张之上。

中国车企集体降速

长城的情况并非个例。多家中国车企都低调调整了在欧洲市场的推进计划。

一位自主品牌车企相关负责人透露:" 原本我们今年要在欧洲召开品牌发布会,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往后推了,后续会基于当地的政策进行调整,逐步推进欧洲市场业务。"

即使是在此次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高调亮相的比亚迪、赛力斯、小鹏等车企,也面临着欧洲市场的新挑战。欧盟的政策环境使得中国电动车企需要重新评估欧洲战略。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短期内可能会延缓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但并无法逆转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优势,尤其是垂直整合、市场规模效应、技术迭代速度等方面。

从长远看,中国车企从单纯的产品贸易,逐步转向深入的生态出海,构建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价值链的本地化能力,才是通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实践,以及多家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建厂的计划,都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价值提升的新阶段。

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伴随着调整与抉择,就像长城汽车暂时收缩欧洲战线、聚焦其他市场一样。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稳健、更深度地融入全球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已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更多原创热点汽车资讯可关注 58 汽车微信号:wub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