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辨财经
此前文章我们确立了对小米手机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1)存储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开始左右手机毛利率;
2)毛利率改善看点在 ASP(产品高端化),价格力可以对冲成本上涨压力。
2025 年 Q2,小米手机毛利率和 ASP 呈现双双下行,尤其后者更是创了近年内新低,市场中开始弥漫着小米高端化受阻的声音。
那么小米手机究竟在面临怎样的处境,其现状短期内会有所改观吗?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仅从财报基础数字看,小米手机本季度表现着实不佳,经过仔细分析相关要素后,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表现应该是加分的;
其二,长期以来小米手机以低价策略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如今可以考虑调整了;
其三,小米手机毛利率改善短期看国内高端化,长期则看经营策略的调整力度。
定价敏感和成本敏感型市场并存
自大模型大热之后,AI 手机便被视为行业下一个风口,产生了新一代换机潮将由此打开此类观点,行业一度弥漫着乐观之风。
厂商押注 AI 手机固然多了卖点和噱头,但另一方面大模型手机亦会提高存储需求,手机的存储参数随成本开始飙升,在此背景下小米手机毛利率越发开始锚定存储价格。
以上是从成本角度阐释小米手机的毛利率走向,若以需求为视角则会有另外不同的观感。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共同决定价格,倘若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定价必然上移,企业可从中攫取更大利润,因此 ASP(单部手机价格)又往往被视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小米此前特别愿意与外界分享的看点。
根据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小米手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其对毛利率的敏感度是大相径庭的:
其一,在海外市场,小米采取低 ASP 的低配手机来获得市场,如 Q1 上市的 REDMI A5,起售价为 79 美元(约 574 元人民币),欧洲市场定价 99.99 欧元(约 785 元人民币),这是本季度小米 ASP 下行的最重要原因。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2025 年 Q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仅增加 3%,总需求是非常疲惫的。为了确保手机业务基本盘和库存周转等财务指标的稳定,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采取低 ASP 的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走量的低配手机并无 AI 等特殊功能,硬件要求也较低(REDMI A5 基础款存储 3GB),此类手机并不承担太多高端化硬件的成本上涨压力。
其二,在国内市场,小米仍然在走以 AI 手机为卖点的高端化路线,以存储为代表的原材料上涨压力落在此部分。
定价敏感型市场 ( 海外)和成本敏感型市场(国内)并存,前者对 ASP 的稀释能力更强,成本压力相对较小,后者要承担更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不过由于高端化运营,可以通过价格力来缓释此压力。
此时我们对小米手机便有了非常清晰的判断:
海外市场摊薄 ASP,国内市场应该是具有更高毛利率和 ASP,虽然本季度毛利率有较大的回调,但上述逻辑稳定了该指标没有发生剧烈变动。
经营应逐渐侧重营收规模
卢伟冰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 " 第四季度新品集中上市,预计手机业务毛利率有望实现回升 ",其背后的逻辑又当如何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小米在此方面的竞争力,也认为通过运营调整是完全可以改善小米的经营策略,此处我们想借机探讨企业在海外的经营策略。
小米在国内爆火之后,出于寻找第二曲线等因素,对出海是抱以一腔热忱的 ( 在印度,东欧等国家曾创造了销量神话),但也由于品牌认知等局限性,使得小米在海外重走了国内的性价比模式,即用低价手机去带动销量,进行初步的品牌教育之后再图品牌溢价的高端化,低价成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敲门砖。
小米在海外市场是以内卷化的价格来抢占市场,这可谓是其运营的路径依赖了。
只是海外市场复杂多变,与国内的成长路径又不完全一致:
1)地缘等因素变化莫测,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遭遇恐不是孤例;
2)海外中高端手机赛道仍然被苹果,三星等企业所占据,小米若过多以低价示人,可能会拖延其品牌溢价的节奏,抑或是说被锚定在低端价格赛道。
这就让我们思考:出货量和营收规模,究竟孰轻孰重?
回溯行业发展,在行业蒸蒸日上之时,出货量往往代表着更大的品牌认知度,更多的基础用户,更友好的供应链关系(采购量大),以此为口径往往可以揭示行业的动态竞争格局,若考虑此时行业现状(饱和,成长性极低),全球手机出货量大有不升反降的风险,此时营收规模权重应该被提高,其背后的品牌溢价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经营能力都是市场非常关注的。
市场进入红海,且大模型,5G 手机等新机会并未如愿提振全球总需求时,企业还是逐渐侧重以盈利性为核心。
短期内小米手机毛利率改善主要基于国内市场(高端机带来的溢价能力),而在长期内小米在海外市场若能改变经营节奏,该指标则应该有更大的提振空间。
虽然当前小米汽车堪称是最明星业务,但手机业务作为企业起家之业务是不该被忽视的,尤其该部分业务对稳定经营利润乃是相当重要。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管理层也应该给予手机业务更多的支持 ( 市场预算助力品牌升级),2025 年 Q2 财报短期的波动应该会很快过去,其后小米究竟侧重 ASP 敏感型抑或是成本敏感型,是我们更加好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