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行业关注 1小时前

YU7 被质疑!小米汽车高管回应“轮轴比”

近日,关于小米汽车的 " 轮轴比 " 一事,在网络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8 月 14 日,针对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 @一丰赵东 此前在微博指出小米 YU7 宣传的 "3 倍轮轴比 " 其实应该是 4 倍的说法。小米汽车副总裁 @李肖爽 在微博上转发了汽车博主 @陈哲然 Dk 对该事件的看法,并评论表示:" 术业有专攻,学习了。"

据汽车博主 @陈哲然 Dk 对 " 小米 YU7 轮轴比 " 发表的看法内容,其指出 " 很多人在争论‘轮轴比’概念是不是新的,个人认为不是新的。车轮直径和轴距的比例是个非常基础的参数,并且至少在 20 多年前的纸媒就有过类似的表达,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车辆侧面的比例参考,叫法多样。" 同时,其指出在汽车设计的初期,设计师往往需要先确定整车的 " 姿态 " 和 " 气质 ",车轮的尺寸是一个天然的视觉标尺,用它来目测就能感受到车身比例的舒展或紧凑,并且作为参照物相对稳定,直接就能展现车辆处于地面的姿态。简而言之,就是用车轮的直径来衡量前后轴之间的距离 —— 即两个车轮中间,能放下多少个同尺寸的车轮。

对于燃油车和电车的轮轴比,该博主指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前置发动机布局往往需要较长的前悬来容纳动力总成、变速箱和碰撞缓冲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前轮位置,使得轮轴比在相同级别车型中波动范围较小,同级燃油豪华轿车的轮轴比多数集中在 3.0 – 3.4。但进入了电车时代,由于电机体积小、布局灵活,且多数采用纯平电池底盘,前悬可以显著缩短,前轮可以推到更靠近车头的位置。所以汽车设计师在画草图时,大多都是先画车轮,确定车轮位置和车轮直径和轴距的比例,再推导车身形态,这是培养空间感与比例感的基础方法,在内饰设计中,则是拿方向盘的尺寸作为比例量衡。

对于 @陈哲然 Dk 发表的轮轴比看法,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 @王化 也转发了该博文,并评论表示," 小米进入每一个行业都承担了科普的重任,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又学习了和我专业无关的知识 ~ 还是得活到老学到老!"

此前,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 @一丰赵东还发布视频,在视频中赵东指出 " 轮轴比 " 是随着小米 YU7 的宣传后,才在汽车行业开始流行起来。按照雷军的说法,轮轴比是前后轮之间能塞下几个轮胎来算。但是从专业严谨的算法,所谓的轮轴比应该从车轮直径除以前后轴距的比值来算。

对于赵东的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理论中确实没有 " 轮轴比 " 这样的概念,汽车理论中只存在 " 轮距比例系数 " 概念,简称 " 轮距比 ",是指车轮直径与车辆不同部位长度的比例关系。小米汽车宣传时提出的轮轴比实际上是车身长度的轮距比,对于此次小米汽车宣传时用的 " 轮轴比 " 之所以会产生结果不同,主要是对 " 轮轴比 " 的定义不同。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