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吉
进入 8 月份之后,网上出现了一波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暴跌的消息,部分国家的同比跌幅,都达到了腰斩、甚至 70% 以上。但是我看到这些新闻时,没太大波澜,因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的下滑,早已经开始了。
对于特斯拉来说,真正的核心市场并非欧洲,而是中美,今天我们就结合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聊聊这家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领头羊,目前的状况到底怎么样。
从 2020 到 2025,特斯拉已经走过巅峰
先说下特斯拉目前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总销量是 72.1 万辆,同比下滑了 13.2%,这是在半年到一年累计销量中,特斯拉首次遭遇两位数的同比下滑,但这并不是第一次下滑。我们可以看一下 2020 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以及中国市场的销量变化: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增长最快的,是 2021 年,同比增幅达到 87.4%,销量规模增长至 93.6 万辆。当年特斯拉在中国的增幅依然高达 119%,销量增至 32.3 万辆,在特斯拉全球销量中的占比,提升到了近 35%。
2023 年,是特斯拉迄今以来销量层面的巅峰,全球总销量超过 180 万辆,同比增长 37.7%,中国市场增幅基本一致,达到 38.15%,当年其在中国的销量,也正式突破 60 万辆。
而在 2024 年,特斯拉全球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但跌幅不大,只有 1.07%,销量依然接近 180 万辆。而当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依然增长了 8.3%,达到 66 万辆,这也是特斯拉迄今在中国市场的巅峰。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销量跌速进一步扩大,全球销量 72.1 万辆,同比下滑 13.2%,同时其在中国市场也首次出现负增长,26.5 万的销量,同比下跌了 5.9%。即便如此,中国也在今年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把过去几年的销量拉一遍,能看出特斯拉目前确实是颓了,而且在经过 2021 年的巅峰后,特斯拉全球增速一直在放缓,去年就进入下滑。如果没有第一大市场中国的相对坚挺,特斯拉上半年的跌幅,可能就直奔 20% 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特斯拉上半年在全球各主要市场中,到底跌在哪儿了?
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目前是什么情况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的 72 万销量中,中、美两国各自贡献了 26.5 和 25.5 万辆,占比分别达 36.8% 和 35.3%,加到一起的份额高达 72%,也就是接近四分之三。余下一百多个国家里,特斯拉加到一起的销量,只有 20 万辆。
把欧洲看成一个整体,是特斯拉第三大市场,上半年总计销量 10.9 万辆,为特斯拉贡献了 15.2% 的销量,规模不足中、美各自的一半,跌幅却达到了美国市场的两倍,同比下滑了 32.4%。
欧洲区域最大的几个市场中,特斯拉上半年在德国下滑最严重,同比跌幅 58.2%;法国情况也不乐观,上半年跌幅达到 39.6%。不过特斯拉在英国市场还相当坚挺,上半年销量达到 2.3 万辆,是其在法国、德国的总和,同比也仅仅下滑了 1.3%。
即便如此,在 6 月份欧洲市场的车型销量榜中,Model Y 依然以 2.4 万辆的销量拿下了第二名,在新能源市场中则更是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6 月份特斯拉 Model Y 已经是韩国市场最畅销的进口车型,6162 辆的销量,是第二名奔驰 E 级(2595 辆)的两倍多,可见特斯拉在韩国消费者中的热度。
另外在日本和土耳其,特斯拉今年还算是开拓阶段,上半年销量都超过了 5 千辆,规模不算高,但也都算是特斯拉比较重要的新市场。
而在表格之外,还有一些本身市场规模够大、但特斯拉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例如印度和巴西,不过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各自新能源市场和配套现状,都处于很低级的状态,特斯拉预计要在今年下半年,才会真正开始在印度和巴西开始交付,但在短时间内,特斯拉都很难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收获客观的增量。
特斯拉萎靡,比亚迪疯涨
近期特斯拉销量暴跌的新闻中,经常会提到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虽然两者产品定位差异很大,我们也不妨把它们在各个市场的销量放到一起对比一下:
澳大利亚是比亚迪在海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一市场,上半年同比增长了 145%,销量达到 2.3 万辆,而特斯拉在当地遭遇了 38.8% 的下滑,也已经被比亚迪反超。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并非完全拒绝新能源车,但是像特斯拉这种起步 3、4 万美元的高端纯电车型,很难实现比亚迪在当地市场的快速增长。
分析市场变化原因的话,我们很难将特斯拉的下滑,和比亚迪的增长直接挂钩,但是从今年开始,比亚迪在很多关键市场的销量,都会逐渐反超特斯拉,并且差距在未来几年还可能会迅速扩大。
以价换量,不是特斯拉的出路
除了销量层面的颓势,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盈利能力,也大不如前。
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盈利能力算得上标杆的理想,去年全年盈利大约 11 亿美元,单车盈利也不过 2200 美元,不到特斯拉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不过在 2023 年之后,特斯拉盈利率大跌,在销量仅下滑 1.07% 的基础上,特斯拉 2024 年的净利润遭到腰斩,单车盈利暴跌至不足 4 千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单车盈利进一步下滑到 3200 美元,也就是 2 万多人民币。
这个盈利能力,放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依然遥遥领先,但是对于目前销量持续下滑的特斯拉来说,其实已经不存在太多 " 以价换量 " 的空间,如果降价幅度不足,那么销量回升不会太明显,而如果降价幅度过大,品牌形象受损的同时,盈利率也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
回想 2020 年前后、特斯拉中国工厂刚刚投产时,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销量,而在最近两年销量达到顶峰之后,保利润的优先级,已经远远高于销量规模了。
特斯拉的唯一解,在中国
全球三大市场中,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国、欧洲的销量跌幅,分别是 15.8% 和 32.4%,远远超过中国市场的 5.9%。从这点来看,特斯拉想要恢复增长,当务之急似乎应该集中精力提振美国、欧洲的业务。
而实际上,特斯拉在美国、欧洲的颓势,是很难逆转的。
首先是美国,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场上都不会遇到真正的对手,这种缺乏竞争的状态,让特斯拉早早就把自己的市场潜力释放出来,如果没有产品层面的巨大更新,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基本已经到顶了。
至于欧洲,虽说比亚迪在产品、品牌定位上,都不是特斯拉的直接对手,蔚来、理想等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在欧洲的规模还很有限,但特斯拉在当地面临的市场竞争,一直是持续增加的。
很多欧洲人选择特斯拉,看中的是马斯克曾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地位和形象,而在去年马斯克参政以来,其个人形象的影响力锐减,这也是特斯拉在欧洲遭遇大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到底,特斯拉扭转颓势的唯一机会,还是在中国。
此前我们分析过,虽然近半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增长停滞,但是新能源类别中的纯电车型,份额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充电技术、充电设备的成熟完善,中国的纯电汽车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另外,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虽然也在下滑,但跌幅远低于其全球平均水平,即便已经有小鹏、理想、小米、鸿蒙智行等一系列非常成功的高端新能源企业,中国依然是特斯拉最坚挺的市场。这些足以说明,中国客户对特斯拉的忠诚度,是远超其它主要市场的。
而这,也是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