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昕迎
8 月 15 日,三大指数全线上扬,沪指盘中再度触及 3700 点,收涨 0.83%,深成指涨 1.6%,创业板指领涨 2.61%,A 股成交额连续第 3 个交易日突破 2 万亿。
这已是沪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突破 3700 点大关。此前 8 月 14 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 3700 点,并创 2021 年 12 月以来近四年新高。
市场行情火热之下," 跑步入场 " 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涨的头晕目眩,刚好手头有几万块钱,想勇闯股市,借机学习投资。"00 后职场新人李可(化名)告诉时代财经。据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 A 股新开户 196.36 万户,同比、环比分别增长 70.54%、19.27%。
与此同时,银行渠道正在成为券商开户 " 激战 " 的 " 主战场 " 之一。" 扫我们的码开户,输入推荐人信息,可以推荐我们 XX 证券的同事给你对接,争取费率优惠,银行这边也有立减金会发放到账户之中。"8 月 14 日,中国银行广州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向时代财经表示。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行正加强与券商合作,在手机银行 APP 的首页推送证券账户开户的相关信息,并大力推广 7*24 小时银证转账等业务。通过银行签约开户的客户,可享支付红包、抽奖等多重福利。
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也显示,资金正加速涌向金融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 8 月 13 日发布的数据,7 月人民币存款增加 5000 亿元,同比多增 1.3 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 1.1 万亿元,同比多减 7800 亿元;非银存款增加 2.14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时代财经表示,银行年中考核时点后,7 月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回流,加之近期股市上行,推动当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减、非银存款同比多增。
银行为证券账户开户 " 引流 "
据中国银行手机银行 APP,该行在首页的 " 热门活动 " 栏推出了 " 银证签约好礼相迎 " 相关活动。具体来看,该行与中银国际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数十家券商合作,客户从银行端口便能进入 " 券商开户直通车 ",跳转至上述券商的开户页面;除此之外,该行还推出线下预约开户功能,用户在输入该行银行账户信息后,可自行选择券商及营业部完成线下预约。
针对在券商开户时首次绑定中国银行借记卡、成功签约第三方存管的客户,可参与一次抽奖,最高可抽取 188 元的支付宝红包权益。" 签约完成后红包将发放至手机银行账户,用户领取后可以在消费场景中使用。" 上述中国银行客户经理如此表示。
除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也推出 " 银证新户资产提升礼 ",2025 年新开三方存管账户并发起任意一笔金额的银证转账,满足资产达标条件后可领取 30 元现金红包。
活动页面还显示,该行与招商证券、华源证券、中泰证券、平安证券等公司合作,提供 7*24 小时银证转账不打烊服务。
在引流开户的同时,银行也为客户的 " 休市资金 " 作出规划,借 " 持币待投、随时进场 "" 休市闲钱不躺平 " 等,吸引客户了解该行自营理财产品,如招行 APP 就在活动页面上推介了该行的 " 朝朝盈 2 号 "、7 天闲钱理财。
" 对于银行来说,客户开通三方存管后,进入证券账户的资金都得通过该卡,既能帮助老客户增加用户粘性,新客户绑定后也有助于营销。银行和券商合作,能够有效挖掘市场潜在客户,此前经常存在券商客户经理在银行网点驻点的情况。"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但双方在理财产品销售方面也有竞争,都在努力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
金融机构提前围堵贷款炒股
股市火热之下,除了银行、券商开户忙,有股民甚至不惜贷款 " 上车 " 冲进股市。不过,信贷资金入股市向来是监管红线,目前已有金融机构提前围堵。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自 8 月以来,已有陕西、云南等多个省份的数十家银行公告,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
例如,陕西定边农商银行 8 月 15 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其中提及," 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也于近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为倡导合规用卡,根据信用卡资金用途管理要求,该行将于 2025 年 9 月 18 日起,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对该受控金额进行资金用途管理。
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为转入借记卡内的信用卡透支资金。" 上述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信用卡、博彩及其他违规领域,否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公告中表示。
除了信用卡,消费贷资金也是部分投资者跨市场套利的重灾区。近日,消费贷贴息新政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在 8 月 13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称,"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些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
银行相关风控也响应升级,围堵贷款资金入市。时代财经注意到,近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称收到银行的 " 消费贷违规使用提醒 " 通知。如 " 由于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涉嫌投资理财交易,您的 XX 贷额度已被暂停 "" 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资金,请尽快归还涉嫌用途违规的贷款。"
此前,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也曾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使用信贷资金炒股得不偿失。" 投资者使用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进行炒股是违规行为,一旦被金融监管部门或商业银行发现,有可能会勒令借款人提前归还所借的消费贷或经营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