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3分钟前

储能狂卷,惊现 0.38 元 /Wh 最低价,企业说不卷,仍有利润

文 | 赶碳号科技

储能行业轰轰烈烈的 " 反内卷 ",似乎收效甚微,因为今天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 2025EESA 储能展刷新了赶碳号的认知:有企业竟然报出 0.38 元 /Wh 的最低价,而且宣称还有利润。

EESA 去年还有近千家企业参展,今年只有 600 多家,启用了 3 个展馆。整个展会没有想象中的拥挤,现场也不嘈杂,像海外的工业展会。为期 3 天的展会,一天时间基本上就可以看完。

展会是行业的晴雨表。今年 EESA 储能展的缩水,实际上在今年上海 SNEC 上已经有所体现。当然除了行业确实有点冷,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同行的竞争。

在去年,两场储能展在时间上完全 " 撞车 ":2024SNEC 储能展安排在 9 月 25 日 -27 日,而 EESA 储能展则安排在 9 月 2 日 -4 日。作为参展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投入人力物力参加这两场展会,而且客户邀约也是个大问题,客户只会参加其中的一个。一家逆变器企业在当时就向赶碳号抱怨,SNEC 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其实就是要让储能企业二选一,据说每家企业都做了工作。

一方面是储能行业的 " 冷 ",另一方面则是中小储能企业的 " 疯 " ——疯狂的报低价,疯狂的内卷。

0.38 元的报价,做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产品?

展会上最疯的储能企业,莫过于沃橙新能源。这也是赶碳号最想深入了解的一家企业。

去年的 EESA 储能展上,沃橙新能源首次把工商业储能价格打了下来,工商储直接报价到 0.58 元 /Wh。

今年,它再次刷新储能产品价格下限,交流侧储能系统 0.38 元 /Wh 的全场最低价(含税),再次震惊同行。

更为夸张的是,沃橙新能源还喊出一个营销口号—— " 家储、工商储、大储一个价 "、" 永不宕机 终身质保 "(终身是指 15 年)"。

牛,可以这样吹吗?一家储能企业工作人员对此表示:" 难以置信。我们电芯成本就要两毛钱,三毛多根本没法做。"

但是,沃橙新能源并不认为自己在 " 卷 "。在展台上,该公司的高管拿着麦克风向全场观众反复说:" 这是一场革命,绝不是内卷!"

它是如何把价格压到 0.38 元的呢?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它的 " 星曜石 " 储能系统不是放置在地面,而是深埋在距地面 2 米以下。因为深埋,所以储能系统工作温度低;因为深埋缺氧,所以储能系统很也难起火。所以,这套储能系统是没有消防系统的,这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沃橙新能源的工作人员还表示,消防部门只管地上,不管地面以下,因此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在写字楼、办公楼等更广阔的场景。不过,上述说法并不可信。

赶碳号查阅资料得知,目前国家层面对于 " 地埋式储能 " 的确尚未形成专门的技术规范,因为储能电站相关的消防导则和技术规程都是围绕地上安装制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防部门会对地下储能产品的火情不管不顾。储能产品无论是安装在地面还是地下,都属于消防部门的监管和救援范畴。

不过,地埋式储能由于其特殊的安装环境,确实存在消防难点,比如救援空间小、烟气无法快速排出、灭火手段受限等等。

这种地埋式储能 " 星曜石 " 系统,沃橙新能源宣称自己是首创,同时表示:"0.38 元是产品价格。我们提供的是交钥匙工程,EPC 也将由我们公司来做,确保品质。"

对这种新型的创新,业内也有些质疑——因为这类产品目前尚未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可靠性未知。大家都不确定沃橙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

这家突破藩篱的企业,非常年轻。风鸟显示,其成立于 2022 年 8 月,注册资本 1000 万;两个自然人股东何傲航、徐玉平分别持股 85%、15%。何傲航还控股一家互联网企业——黄裳(浙江)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互联网的卷是出了名的,共享单车、外卖、出行……两位创始人,或许是想用移动互联网的方法来卷储能。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 " 革命 "。

一分钱一分货,品质和价格难兼容!

对于 0.38 元 /Wh 的全场最低价,在沃橙新能源展位边上的企业——万金储能一点也不害怕,甚至还打起了擂台。他们推出的储能柜价格——只有 0.498 元 /Wh。

赶碳号在今天下午参观时,万金储能为展会准备的 1000 台限量产品,只剩下了 340 台。这个销售成绩相当不错。当场下订单的客户,预计在 20 天左右就可以供货。

这个行业有点陌生的万金储能,同样是资深卷王!

在杭州举行的 CIES 2025(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 ")上,万金储能推出了 0.0998 元 /Wh(不含电芯)20 尺液冷直流舱。你以为这个价格已经卷到极致了吧?可是,在今天展台上,工作人员向赶碳号透露,价格还有下降空间!

把储能舱卷到地板上的万金储能,可不是无名小厂。公司现在拥有 80GWh 产能,是全国最大一站式储能系统智造 OEM/ODM 企业。总之,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储能企业,几乎都是它的客户。

赶碳号发现,不但是储能,各行各业卷到最后,就是那些代工厂的天下、原产地的天下。服装、玩具、家电行业的代工厂直接干品牌成功的不在少数,就连拼多多上的土鸡蛋土猪肉,也能直接把商超干翻。秘诀只有两个字:便宜!

但是,明明是惨烈的竞争,低价竞争,所有的 " 卷王 " 都咬死:自己不卷,有利润。他们都不想背上价格战、低价竞争的骂名,不愿意成为行业公敌……

万金储能展台上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产品价格低,除了规模效应外,还因为他们产业链更长,是从更上游的钢板就开始布局的。赶碳号在想,这不就是光伏行业从工业硅到组件的 " 一体化 " 么?

万金储能隶属宁波万金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原来经营精密金属零部件。我们不知道,其储能的利润是不是通过上游补贴得来的。

除了上面的 ODM (代工 + 设计),万金储能有相当多的业务是 OEM (代工生产,品牌方出设计),根据客户的要求选用电芯、PCS、液冷设备,万金储能会根据成本进行合理定价。

虽然价格卷,但是万金储能也是有底线的。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也不是所有客户都接。有一个国内非常知名的国有储能企业(赶碳号当时就在想,这家 " 非常有名的国有储能企业 " 会是谁呢?是湖南那家卷王吗?)也找我们。他们价格太低了,要求储能仓的厚度是 1 毫米,我们拒绝了。我们用的都是 2 毫米的。假如是 1 毫米,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极有可能不到 5 年,铁皮都烂了。"

看来,价格无底线的内卷之下,今后我国储能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仅会表现在起火等安全隐患方面,甚至还会因为外壳过薄导致直接报废。

后记

不久前,赶碳号写过一篇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在中东开打价格战的文章。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储能已经卷成今天这幅样子了,居然会有 0.38 元、0.498 元的低价!

最近,宁德时代江西宜春枧下窝矿区暂停开采了。赶碳号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供应的减少,也导致碳酸锂期货和概念股狂涨了一波。但是,上游的涨价似乎并没有传导到终端,就像硅料的涨价没有传导到组件上一样。原因是相同的:没有需求!

客观说,我国锂电池、包括碳酸锂的优势,是用环境资源、政策资源、金融资源换来的,代价昂贵且沉重。但是,最终体现为产品时,只有 0.38 元!!正是中国廉价的储能产品,在帮助欧美国家让老旧残破的电网仍可勉力支撑,度过这个夏天以及更多的夏天和寒冬。

这是我们希望的吗?这是我们的初心与初衷吗?

今天,EESA 发布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倡议:

……我们注意到,近期在行业交流和市场活动中,出现了明显低于合理成本的报价、与实际能力不符的过度承诺,以及虚假宣传和偷换概念等不当行为。此类做法虽可能在短期内制造噱头,但长期来看,会造成项目履约风险、产品质量隐患、客户与投资方信任受损,并破坏正常的市场生态……

为此,EESA 将:1. 完善展会及行业信息发布的规范管理机制,探索价格合理性与技术能力审核制度;2. 推动行业自律公约的建立,明确反对虚假宣传、偷换概念、恶意低价等行为的底线;3. 对存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留采取必要限制措施的权利。

企业如果不想要高利润,不想拼高品质,就想占领市场怎么办?

说实话,在我们的大储市场,以及中东、部分的亚非拉市场,客户似乎只需要低价,拒谈品质。市场和客户心理,都已经扭曲了!举个例子,德业卖到非洲去的储能产品,就是帮当地解决照明问题,几块光伏板加上储能,就完全满足了客户需求,不要提液冷什么的,太贵了。

今天,赶碳号甚至有点理解价格战了。在 EESA 储能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企业,他们从各个领域杀进储能,希望搏一把,冲一把,谋得一线生机。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储能行业尚且有不错的利润,是红海更是希望。这倒和前几年很多企业冲进光伏行业有点相似。

不过,现在的储能市场已经出现分化,过剩与内卷已现端倪:在国内大储几乎不赚钱了,赚钱的重心转向工商业。海外市场仍然是集中在欧洲;由于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多储能企业对于是否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迟疑,进而转向放弃。

若将来我们的储能企业把海外储能市场,做成和光伏一样,那就太可悲、可怜、可叹了!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