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6分钟前

举办小众项目聚集的世运会 成都划得来吗?

8 月 10 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体育馆内,一场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台球比赛激烈展开。球桌与球的尺寸乍看与平常台球无异,可仔细一看,球桌不见袋口,仅设有边库,桌面上也仅有白、黄、红三个球。这怎么玩?

这一项目被称为开伦台球,起源于法国,同样隶属于台球项目范畴。其积分规则颇为独特,球员需通过主球直接碰撞两个目标球来计算得分。这种新颖的竞赛方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与传统台球截然不同的观赛体验。

第 12 届世界运动会(下称 " 世运会 ")于 2025 年 8 月 7 日至 17 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该赛事。事实上,在成都世运会的舞台上,像开伦台球这般新颖的比赛项目数不胜数。壁球、泰拳、棍网球、滑水、软式曲棍球等小众项目纷纷亮相,此外,还有武术、龙舟、拔河这类深受大众喜爱的项目。

世运会的声量不似群众基础广泛、成熟大项云集的奥运会那般大。对于成都来说,世运会的经济账怎么算?是否划得来?

小众运动项目的盛会

世运会与奥运会一样,均为每四年举办一届。奥运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项目以田径、游泳、篮球等传统大项为主,这些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度高,竞技体系成熟完备,且都历经国际奥委会的严格筛选。而世运会则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竞赛项目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堪称小众、新兴项目的大集合。与奥运会分为夏季、冬季不同,世运会仅设有夏季项目,并无冬季项目。

世运会诞生的初衷是为那些尚未有机会踏入奥运会赛场的项目搭建一个国际性展示舞台,因而,世运会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奥运会新增项目的 " 储备池 "。例如,2022 年伯明翰世运会首次将霹雳舞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仅仅两年之后,它便登上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舞台。腰旗橄榄球、棍网球、壁球这三个项目,均已被列为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且都在 2025 年成都世运会上率先登场。

相较全民关注的奥运会,世运会的关注度较低,对于举办城市来说,要面对切实的经济账本。

2022 年伯明翰世运会实际支出为 6500 万美元,但因赞助收入和门票销售未达预期,最终出现约 1400 万美元的赤字。

成都世运会共有来自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 6679 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成都从一开始便表明要节俭办会,从场馆建设、设备使用等多个方面落实节俭要求。成都世运会坚持 " 能改不建 ",27 个竞赛场馆(场地)均为改建或者临建。其中 15 个室外场地或依托于户外公园、公开水域等改建临设,或设在草地、沙滩等自然场地。此外,场馆内的诸多设备,比如棚房、帐篷、电缆等,成都世运会也坚持 "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 " 的原则。同时,场馆在空间设计上大量采用可折叠、易转换的设施,如折叠式桌椅等,极大提升了场馆利用的兼容性和效率。赛事中使用的 LED 屏幕、专业灯光系统等,在成都世运会结束后也能继续利用。

根据公开信息,成都世运会的收入主要由赞助收入、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衍生产品收入等构成。

在吸引商业赞助方面,本届赛事共有 25 家赞助商,涵盖 7 个赞助层级,包括特步、四川航空、TISSOT 天梭、中国电信、亚信安全、GEELY 吉利、中国人民保险、中国石油、智扬体育、微博、安德瑞尔、百岁山、五粮液、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另有海之言、统一企业等 10 家企业为指定类别产品 / 服务 / 平台。

相较于上一届 2022 年伯明翰世运会,成都世运会赞助商数量略少,伯明翰世运会有 28 家赞助商。不过,成都世运会的赞助商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与行业代表性。

门票收入方面,成都世运会比赛共有 34 个大项、60 个分项,门票分为 A、B、C、D 四个层级,票价区间为 30 — 880 元不等。据了解,成都世运会门票基本售罄,部分热门项目如轮滑、龙舟等比赛场次的门票早早被抢购一空。

衍生品也是一大收入来源。成都世运会推出了 16 大类、500 余款特许商品,吉祥物 " 蜀宝 "" 锦仔 " 系列的玩偶、手办等深受欢迎。

成都的机会

世运会是成都举办的继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下称 " 大运会 ")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体育盛会,其高效成熟的赛事组织能力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魅力。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首席执行官约阿希姆 · 高索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赞叹:"(中国)能在一夜之间安排好一切,这与其他国家形成巨大反差。"

从经济层面看,成都世运会不单单是一个有始有终的项目,其溢出效应更将长期释放价值。短期内,赛事直接带动了成都及周边的文旅消费热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8 月 1 日至 10 日,飞往成都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 80%,景区预订热度增长近 3 倍;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数据显示,7 月以来,成都吃喝玩乐团购交易额同比增长 50.8%,餐饮消费增长近 60%,酒旅订单量增长 65.9%。

举办世界级赛事涉及人员接待、赛事组织、食宿交通、安保志愿等诸多环节,对城市综合能力是极大考验。成都倾全城之力提供了扎实保障,这些经验也将为未来承接更多国际项目奠定基础。

在运动员服务上,成都特色鲜明:世运村可容纳近 7000 人,改造了 30 间无障碍客房,设置母婴室、医疗室等功能空间;官方酒店提供熊猫玩偶、蜀锦体验等活动。餐饮兼顾多元需求,既有川菜等中餐,也有欧陆风味西餐,还为过生日的运动员准备专属生日餐,并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医疗保障方面,世运村设中医理疗中心,通过推拿、拔罐等方式帮助运动员恢复,场馆和酒店也配备专业医疗点。

成都还延续并优化了大运会的经验:对 8600 余名志愿者开展多类培训,完善服务体系;交通上依托升级后的基础设施,加密公交地铁班次保障出行,让办赛能力更趋成熟。

世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关键一步。2021 年 9 月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提出,分三阶段建成世界赛事名城(2025 年)、世界体育名城(2030 年)、世界生活名城(2035 年)。场馆利用方面,此次改造升级的 27 个场馆赛后向公众开放,如桂溪生态公园的飞盘场地、城东体育公园的攀岩设施;赛事吸引 116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成都 " 赛事名城 " 的国际知名度。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环节,各国运动员兴奋地拿起手机与吉祥物 " 锦仔 "" 蜀宝 " 合影;看台上的观众与运动员相互用手机记录对方,这一刻,世界各国人民打破壁垒,为共同的事情欢庆。

借着这些赛事,成都 " 熊猫之城 " 的名气将传遍世界,让全球再次见证中国速度。而积累的国际赛事组织经验,也让成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机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