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各类宣称信用卡退费的 " 成功案例 " 层出不穷:有人追回千元年费,有人拿回上万元分期手续费。此类退费案例让不少持卡人动心。经济观察报记者以 " 信用卡退费 " 关键词在某社交媒体平台搜索,7 月以来的相关话题的笔记有 90 多篇,比 6 月的 40 多篇明显增加。
小山曾办理了一张银行信用卡,透支取现 3.6 万元,年化分期手续费率为 18%。因几次资金周转困难,他连续多月只能支付最低还款额,由此产生的罚息如 " 滚雪球 " 般累积,最终高达 2.3 万元。
小山多次拨打某银行信用卡客服电话进行登记反馈后,7 月中旬,银行工作人员沟通让他到南昌本地的分行面谈,提出能减免 2000 元息费,若实在困难可延期 2 期还款,但无其他费用减免方案。此后,他再次得到银行工作人员回复:无法解决,延期还款也无法批准。
像小山这样的持卡人不是个例。他们中有人因认为信用卡收费不合理,自行提出诉求成功退息;也有人抱着 " 能找回一点是一点,不会有损失 " 的心态,选择软磨硬泡或寻求中介帮助。而这些中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宣称 " 债务委托公司 "" 合伙人公司 " 的机构,另一类是以个人身份接单的中介。他们均声称能帮忙退还多种费用,且不同银行政策存在差异。
一位自称 " 道合集团 " 的工作人员称,有的银行可以退分期利息,有的可以退最低还款利息,有的银行可以退年费和权益费。与此同时,他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展示了帮助退费的 " 截图 " —— 6 月中旬,他曾帮助一位客户退了三家银行信用卡的息费,共计 5452 元。
一套话术 59 元
一位自称 " 小研律所 " 的工作人员声称,他们能够提供信用卡退费相关话术,该话术学习费为 59 元,且付费后可继续解答相关疑问。
经济观察报记者支付 " 话术学习费 " 后,该工作人员立即发来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内有退息客服沟通步骤、分期手续费退息文档、年费操作流程、全额罚息追回技术、追息费率和可退金额计算方法等多个文档,同时还有多家银行退息的 " 实战话术音频 "。
音频完整展示用户需要与银行信用卡客服沟通的四个步骤:第一个是拨打客服电话查询账单,第二个是提出诉求并登记反馈,第三个是结合当下困境或银行未告知等情况与专员沟通,第四个则是坚持诉求向领导反馈,若不成功,则继续向上投诉。
以 " 某银行退息录音话术文档 " 为例,音频中张先生拨打银行信用卡客服电话查询得知,2020 年 6 月— 2025 年 2 月末,其因逾期还款生成的息费共计 10744.51 元。他多次强调,办理信用卡时工作人员未明确说明使用最低还款后仍需支付高额利息,且循环利息持续增长。
银行信用卡客服回应称,信用卡未全额还款会收取息费,张先生的信用卡有 20 天到 50 天的免息期,提示周期内账单需按时全额支付,信用卡合约中已明确标注用卡规则,逾期或其他情况产生的利息无法减免。
张先生随即要求与客服人员的上一级领导沟通。银行信用卡值班王经理回电称,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提示费用收取,办卡成功后寄卡函上也有相关说明。之后,张先生以 " 未完全告知 "" 资金困难 "" 循环利息年化利率超过 24%" 等理由阐述息费过高问题,提出退费 8000 元。最终,银行表示可申请退息 1979 元,结果将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
不过,该音频的真实性无法考证。
高手续费背后的 " 假律所 " 陷阱
除了售卖话术,中介还推出更高收费的代退服务。多个中介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可以代为拨打信用卡客服电话申请退费,但要收取一定费用,服务费用为退后利息的 20% 至 50%。
若选择代退费服务,持卡人需要向中介提供一系列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信用卡卡号后 4 位、手机号、身份证号、生肖、性别、查询密码、紧急联系人等。
一位代退息费的中介表示,这些基本资料是客服核对身份所需,并保证不会泄露信息。
然而,看似专业的 " 代退费 " 服务背后藏着资质猫腻。多数打着 " 法务咨询 "" 债务优化 " 旗号的中介公司,实际运营主体并非具备律师执业资质的律师事务所,而是两类公司:一类是经营范围仅含 " 信息咨询 "" 企业管理 " 的普通咨询公司;另一类是此前被重点打击的黑灰产主体——债务委托公司。这类公司通过炮制 " 律所合作 "" 前银行员工坐镇 " 等噱头来吸引客户。
上述自称 " 小研律所 " 的工作人员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为三人合伙公司,可以称为 " 律所 "。但记者提及相关资质时,对方便不再回应。
" 有些客户之前也跟我们说过,他们网上购买了教程,弄了没用才找到我们。" 一位中介称。当被问及公司资质时,该中介表示,他们是一家法务公司,退保费、息费、信用卡和网贷协商还款是其正常业务。
在记者的追问下,该中介展示了 " 公司的营业执照 " 图片,图片显示该公司名为某某教育公司,2023 年成立,经营范围涵盖教育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招生辅助服务、网络技术服务等。" 我们一直用这个(营业执照)来做。" 该中介称。
此外,有的中介还抛出 " 承诺 " 吸引客户:时间没有超过 2 年就能退,时间越久越不好退。只要近几个月没有退过,几乎 100% 会成功。
警惕退息维权骗局
一位北京地区国有大行信用卡业务人士称:" 不知道(信用卡退息政策),我们银行没有乱收费的情况。"
一位股份行信用卡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查询到信用卡退费政策,如若客户在 2023 年 10 月 12 日之后有在还款日后 3 天内全额还款到账产生了费用,可联系人工申请返还。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提到,信用卡退费存在合法与不合法两种情况,按照个人真实情况或合理诉求与银行协商是合法行为,编造、隐瞒相关事实与银行沟通,则为不合法行为,涉及 " 黑灰产 "。
有银行表示,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会以这种方式退还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如果对信用卡分期业务有任何疑问或需求,应通过官方渠道联系银行客服,如拨打信用卡背面的客服电话、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或手机银行等,切勿轻信陌生来电和非官方信息。
从监管层面的最新动态来看,多地已针对此类乱象展开专项整治。例如,2025 年 7 月,新疆金融监管局等 14 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直指非法中介以退息退费为噱头收取高额手续费、唆使消费者伪造证据等问题,并明确了正规维权渠道和举报途径,为消费者辨别非法中介、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清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