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59分钟前

尊湃窃密大案落槌:保护知识产权,守卫科技创新

7 月底,一场历时近四年,震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窃密大案终于尘埃落定。

2025 年 7 月底,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尊湃 ")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认定尊湃创始人、前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张琨及其团队 14 名成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华为海思的 Wi-Fi 6 芯片核心技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首犯张琨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人民币,同时被禁止在五年内从事芯片相关行业。其余 13 名被告也分别获刑。

该案件暴露出不法分子为盗取技术成果," 团队式挖角 "、内外勾结窃取保密信息甚至 " 白天在华为,晚上在尊湃 " 等手段多管齐下,触目惊心。

这个判例不仅是对个别企业违法行为的司法裁决,也是科技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自立自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 "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 在司法层面的具体实践。

数年侦查,终于落槌

经过多年调查和审理,这个备受科技行业关注的商业秘密侵犯案终于落槌。

据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官微 2023 年 12 月披露的消息,近期,在公安部的指挥部署下,在江苏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抓获犯罪嫌疑人 14 名,查扣存储侵权芯片技术的服务器 7 台。

警方通告显示,该公司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离职后设立某科技公司,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权利公司研发人员跳槽、非法获取权利公司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于张某公司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

资料显示,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3 月,聚焦于 Wi-Fi 芯片,主要是 Wi-Fi 6 芯片的开发。

到了今年 7 月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定,张琨作为 " 尊湃窃密案 " 的主犯,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且情节特别严重,除 6 年有期徒刑外,其个人需承担 300 万元罚款,禁止从事芯片行业 5 年。刘某等 3 名骨干,有期徒刑 3-5 年,罚金 50-200 万元;其余 10 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 1-3 年有期徒刑,罚金 10-50 万元,部分缓刑。尊湃公司现金 9965 万元被全额冻结,公司解散,技术销毁。

疑点重重的 " 闪电式创新 "

华为海思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其产品线覆盖智能手机 SoC、服务器 CPU、AI 芯片以及本案涉及的 Wi-Fi 联接芯片等多个领域,背后是数十年巨额研发投入积累的庞大知识产权组合。

早在 2020 年,海思半导体肩负着芯片自主研发的重任,华为在外部身处美国制裁的漩涡,意外发现内部员工正处心积虑地窃取核心技术机密。

主导前述商业秘密侵犯案的尊湃创始人张琨原为华为海思员工,拥有超过 20 年的半导体从业经验。他拥有在美国高通和华为海思两家顶级芯片设计公司任职的耀眼履历。在华为海思工作的十年间,他深度参与并领导了 Wi-Fi 芯片的研发,一度晋升为技术总监,是华为在该领域的核心技术骨干之一。

2019 年,张琨从华为离职,两年后创立尊湃,高调宣称要打造 " 国产 Wi-Fi6 芯片 ",随即开始系统性地招募其在海思的旧部,迅速拉起了一支以上海为研发中心、南京为总部的创业团队。

Wi-Fi 6(802.11ax)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标准,引入了 OFDMA、上 / 下行 MU-MIMO、TWT 等革命性技术,能够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提供比前代技术高出数倍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优的能效管理,技术门槛极高,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巨大。

这项技术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谁能率先推出稳定、高性能的商用 Wi-hFi6 芯片,谁就能在路由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广阔市场中占据先机。

凭借着看似豪华的团队和 " 国产 Wi-Fi 6 芯片自主研发 " 的响亮口号,尊湃通讯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

公开资料显示,尊湃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多轮、总计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吸引了包括高榕资本、小米集团、复星锐正、季高资本在内的一众知名投资机构。资本的追捧让尊湃一度风光无两,员工规模迅速扩张至百余人,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高达 60%。

尊湃通讯异常迅猛的 " 研发 " 进度和与其技术积累极不相称的产品规划,很快引起了华为的高度警觉。华为方面发现,尊湃对外宣传的技术路径和其产品架构,与华为内部高度保密的 Wi-Fi6 项目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蓄谋 " 偷家 "

然而,这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并非技术上的 " 弯道超车 ",而是精心策划的技术窃取。

第一步:组建 " 窃密天团 "。2020 年底,张琨先拉拢其在华为海思的下属刘某、周某和顾某等,形成了一个 WIFI 芯片核心高管团队,再由这些人精准地 " 整编制 " 挖角华为海思 Wi-Fi 芯片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涉及芯片的射频、SoC、数字、算法、解决方案、封装等各个环节。这些员工的集体跳槽,本身就对华为的研发项目造成了冲击。

第二步:内外勾结,系统性窃取。判决细节显示,张琨指使这些即将或已经跳槽的员工,利用其仍在华为任职的权限,在离职前的 " 窗口期 " 内,疯狂窃取机密信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如高权限访问非本职工作所需的海量文档,用手抄、手机拍照、电脑截屏等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将华为耗费巨资和无数工程师心血研发出的 Wi-Fi 6 芯片电路图、设计版图(Layout)、技术规格参数、源代码、测试报告等核心商业秘密非法获取。

在短短几个月内,从负责射频(RF)、物理层(PHY)到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的十余名关键工程师,陆续向华为递交了辞呈,旋即加入了尊湃。

第三步:隐蔽转移,企图规避追查。为了将窃取来的海量技术资料安全转移,该团伙采用了 " 分段传输、境外加工 " 等多种复杂手段。他们将敏感文件拆分打包,通过私人邮箱发送,或伪装成开源项目代码上传至私有的 GitLab 服务器,再进行整合。整个过程处心积虑,旨在抹去犯罪痕迹,逃避华为的追查和法律的制裁。

部分员工在职期间大量访问非本职工作文档,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等方式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等,甚至白天在华为、晚上或周末去尊湃工作;有员工绕过安全系统,将芯片版图、电路图截屏后通过华为内部通讯工具将部分技术信息层层转发到公司外部,用于入职尊湃后使用,多手段里应外合地进行 " 蚂蚁搬家 " 式窃取华为商业机密、技术迁移。

判决的警示

2022 年,华为果断采取法律行动,首先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同年 8 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裁定,冻结尊湃通讯及其多家子公司共计 9500 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或等值财产。

随着调查的深入,华为掌握了更多证据,并于 2023 年向上海警方报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迅速成立专案组,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和江苏警方的配合下,展开了全面侦查。

经国家权威鉴定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的司法鉴定,结果令人震惊:尊湃的侵权芯片技术中,有多达 40 个核心技术点与华为拥有商业秘密权利的密点,存在 90% 以上的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90% 的同一性 " 意味着什么?在复杂的芯片设计领域,不同的团队即便基于同样的技术标准(如 Wi-Fi6)进行独立研发,其最终实现的技术路径、代码编写风格、电路布局布线等,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此高度雷同几乎不可能。

这份鉴定报告也成为了锁定罪证的 " 铁证 ",将案件从商业纠纷的怀疑层面,推向了刑事犯罪的既定事实。

据了解,尊湃方面也曾试图以 " 反向工程 " 作为抗辩理由,声称其技术是通过合法渠道分析华为产品得来。但在其被查获时,他们甚至未能拿出一份像样的反向工程报告,这一辩护主张最终未被法庭采纳。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句号,但其在芯片产业乃至整个高科技领域引发的震动,远未平息。

对华为而言,这是一次艰辛但必要的胜利。

作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标杆,华为每年将超过 10% 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2023 年研发投入总额更是高达 1647 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 23.4%。这些投入凝聚成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在全球市场立足的根本。

此次通过刑事诉讼的手段,成功追究了窃密者的法律责任,不仅捍卫了自身的巨额投入和知识产权,也向外界展示了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华为内部论坛 " 心声社区 " 在判决后发文,称之为 " 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利、科研论文均处于世界前列,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既是保护创新环境,也是对科技创新最大的促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激励更多企业敢于进行长周期、高风险的深科技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