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4分钟前

百亿狂砸机器人,互联网巨头谁是赢家?

文 | 新质动能,作者 | 沐风,编辑 | 时楠

互联网大厂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机器人身上。

气氛有多紧张呢?光看数字就很吓人:今年前 5 个月,具身智能这个赛道就吸了 232 亿,比去年一年还多,钱正像潮水般进来。

牌桌上,巨头们已经杀红了眼。京东一天官宣三笔投资,像扔下一颗炸弹。美团则像个扫货的庄家,把市面上的明星项目买了个遍。阿里、腾讯、百度、蚂蚁,一个没落下,全部跑步入场。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帮玩流量和代码的大佬,怎么突然集体迷上了造这些还走不太稳的铁皮人?

答案很简单,两个字:焦虑。

这背后,是对被时代抛弃的焦虑。他们怕的,是错过下一个能颠覆自己的平台。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投资,而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卡位战。

京东美团 " 贴身肉搏 "

在这场混战中,杀得最凶、目的最明确的是京东和美团。

因为他俩的逻辑最简单粗暴:用机器人,替代自己手下那几百万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

先看京东,打法突出一个 " 快、准、狠 "。

7 月 21 日,京东一天之内,同时官宣领投三家业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这三家,有的是业内公认的硬件新贵,估值飙到 45 亿;有的是成立不到一年半,已经吸金近 14 亿的 " 资本宠儿 "。

京东这一手,像是打了一场闪电战,直接告诉市场:我,all in 了。

但京东不只是砸钱。内部,他们早就成立了具身智能业务部门,搞了一个叫 "JoyInside" 的附身智能品牌,专门研发机器人的 " 大脑 "。

外部投资硬件,内部研发软件,京东的野心昭然若揭:要打通从仓库分拣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把 " 人 " 这个最不稳定的因素,从自己的供应链帝国里,一点点替换掉。

再看美团,堪称机器人赛道的 " 扫地僧 "。

一位投资人说,美团投得足够早,也看得足够广。早在服务机器人刚火的时候,美团就把市面上能投的项目,基本扫了一遍。

如今具身智能火了,美团的打法依旧如此。宇树、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这些今天在一级市场被抢破头的明星项目,背后都有美团的身影。美团甚至已经成了宇树科技最大的外部股东。

美团王兴的焦虑,比谁都深。美团的本质,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几十万外卖员的成本,是压在财报上的一座大山。所以王兴对所有能 " 提效降本 " 的技术,都极度敏感。

他们已经和自己投的银河通用,联手搞出了 " 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 "。当一个铁皮人开始在药店里抓药、配药时,你就该明白,美团的机器人替代计划,已经从 PPT,走向了现实。

对京东和美团来说,这场仗没有退路。他们的商业帝国,建立在庞大的人力之上,也必将被高昂的人力成本所困。机器人,是他们唯一的解药。

阿里百度的云端开战

和京东、美团的 " 贴身肉搏 " 不同,阿里和百度的姿态,要超然得多。

他们不下场亲自造机器人,而是选择成为所有造机器人者的供应商。

他们的核心打法,是生态逻辑。

一位业内人士说,大厂的云计算能力,是目前投资机器人公司的核心逻辑。阿里和百度,赌的就是这个。

他们的算盘是:不管将来谁家的机器人能跑出来,是宇树的狗,还是逐际动力的人,最终都需要一个强大的 " 云端大脑 " 来支撑。而这个大脑,由我来提供。

你看阿里。

CEO 吴泳铭直接放话,未来三年在云和 AI 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要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几千亿砸下去,就是为了给大模型、自动驾驶,当然,也包括人形机器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

他们一边投资逐际动力、星动纪元这些硬件公司,一边把自家的 " 通义千问 " 大模型开放出来,让机器人用。前阿里达摩院的机器人大佬出来创业,阿里也继续跟投支持。

百度也是同样的思路。

他们一边用 BV 百度风投,投了智元机器人、星海图、维他动力这些明星创业公司,一边把自己的百度智能云、文心大模型、昆仑芯片打包成 " 全家桶 ",向机器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阿里和百度的逻辑很清晰:他们要成为机器人时代的 " 安卓 " 或 "Windows"。通过提供最底层的算力、算法和平台,让所有的硬件厂商都离不开自己。

腾讯和蚂蚁的两手准备

腾讯的花钱的动作,也一点也没停。

腾讯的打法突出一个 " 全都要 ",他们既要当股东,又要当系统供应商。

腾讯的投资名单拉出来,也是星光熠熠。华为前 " 天才少年 " 创业搞的智元机器人,腾讯投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腾讯也投了;还有家庭清洁机器人里的云鲸智能、老牌厂商乐聚机器人……腾讯一个都没落下。

他们不像美团那样聚焦于自身业务,更像是在牌桌上,给每个看起来有冠军相的选手,都下一注,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性。

但腾讯的野心,远不止当个财务投资人。

在他们内部,一场更宏大的布局正在进行。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有个判断:现在的机器人行业,连当年 " 大哥大 " 的时代都没到,离 iPhone 时刻还远着呢。

这个判断,决定了腾讯的核心策略。既然硬件形态远未成熟,现在就押注某一款机器人,风险太高。那怎么办?

所以他们一边撒钱投硬件公司,一边在内部,集结重兵打造一个叫 Tairos 的软件平台。这个代号 " 钛螺丝 " 的平台,就是想成为所有机器人的 " 安卓 " 系统。

早在 2018 年,腾讯就成立了 RoboticsX 实验室。七年来,他们从硬件到软件,搞全栈自研,推出了从四足到轮腿的各种机器人原型。此外,腾讯还捣鼓出了自己的机器人原型 " 小五 "。

相比之下,蚂蚁集团则更聚焦,选择亲自下场肉搏。

蚂蚁的打法,是技术研发、场景探索和投资并购三位一体。最关键的一步,是他们在 2024 年底,自己掏出 1 个亿,注册成立了一家叫 " 蚂蚁灵波科技 " 的子公司,专门搞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研发。

蚂蚁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瞄准家庭、养老、医疗健康这些高价值的服务场景。

蚂蚁也出手投了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比如星海图、宇树科技、灵心巧手,还有深圳的星尘智能。蚂蚁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手里已经握着强大的多模态大模型,这些 AI 大脑,如今就等着一个合适的身体,随时可以杀入特定场景。

一个想做通用系统,一个想深耕垂直场景。腾讯和蚂蚁,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确保在新时代里,手握重注。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