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媒汇,作者 | 童画,编辑 | 苏淮
阙正和 8 月 6 日主持了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 " 紫金银行 ")2025 年年中工作会议并作了会议总结,此时他的身份是该行党委副书记。而此前紫金银行的工作会议,在最后进行会议总结的一般都是副董事长朱鸣。
就在前一天的董事会上,阙正和刚刚被提名为紫金银行新一届董事,与其同时被提名为董事的还有杨玉虹,而朱鸣与另一位原董事薛炳海则退出了新一届董事会。
自 2024 年 8 月邵辉出任紫金银行新董事长以来,投资者对于该行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此次董事会的换届换人,不仅是公司治理层面的一次调整,更被视作破解业绩增速困局的重要信号。
从 2022 年 5.61% 到 2024 年 0.30% 的净利润增速下滑曲线,叠加 2025 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的背离,紫金银行站在了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口。
董事会大换血
南京城的金融版图上,紫金银行的名字总与地方经济的脉动紧密相连。这家由原南京市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的 4 家信用联社合并而来的法人银行,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始终扮演着 " 地方金融毛细血管 " 的角色。
天眼查显示,紫金银行成立于 2011 年 3 月 25 日,注册资本约为 36.61 亿元,法定代表人是邵辉,2019 年 1 月 3 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邵辉是紫金银行上市以来的第四任董事长。一年前,即 2024 年 8 月 5 日,紫金银行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临时会议)提名邵辉为董事,他此前的身份是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与邵辉同一天被提名为新董事的还有申林,他接替的是原董事张丁。申林的背景与张丁一样,都来自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是紫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2024 年 8 月 21 日,邵辉被提名为紫金银行新一届董事长。邵辉的 " 前任 " 赵远宽,因到龄不再担任紫金银行董事长、董事等职务。
近一年之后,即 2025 年 8 月 5 日,在邵辉主持下,紫金银行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临时会议)。会议提名了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分别是邵辉、阙正和、孙隽、申林、杨玉虹、侯军、刘志友、周芬、程乃胜、岑赫、张龙耀,其中前六位是董事,后五位是独立董事。新提名的董事是阙正和、杨玉虹,退出的原董事是朱鸣、薛炳海。
资料显示,阙正和是农信社背景出身,现任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业务管理部(普惠金融部)总经理,以及紫金银行党委副书记;杨玉虹现任江苏苏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该集团是紫金银行的第三大股东。
不出意外的话,阙正和未来将接任朱鸣,担任紫金银行 " 二把手 " ——副董事长。相较于朱鸣曾在央行系统、恒丰银行、莱商银行等银行的履职经验,阙正和更多是在江苏的农村信用社,一线业务经验丰富。
8 月 5 日当天,紫金银行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这也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监管规定与公司法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至此,紫金银行的决策权基本上都集中在新董事会手中,而后者也将决定这家江苏农商行未来的发展战略。
净利润增速创上市新低
紫金银行新董事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扭转业绩增速下降的问题。尽管公告对换届原因语焉不详,但投资者普遍将此次调整与公司近年来的业绩承压关联起来。
回溯紫金银行的发展轨迹,其董事会构成始终与业务战略高度绑定。作为全国首家 A 股上市的省会城市农商行,紫金银行每次董事会换届,都伴随着业务重心的转移。
如今第四届董事会任期结束,留给继任者的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2024 年公司总资产达 2699.44 亿元,较 2019 年上市之初的 1931.65 亿元增长近 40%;净利润增速却从 2019 年的 13.03% 滑落至 2024 年的 0.30%,创上市以来新低,尤其是过去两年处于持续下降的态势。
Wind 数据显示,2019-2024 年,紫金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3.03%、1.72%、5.11%、5.61%、1.16%、0.30%。
2025 年一季度,紫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1.41 亿元,同比下降 4.82%,为近四年来首次季度营收下滑。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一季度净利润达到 4.22 亿元,同比增长 4.04%。这种 " 营收降、净利增 " 的背离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深度剖析紫金银行 2025 年一季报可以发现,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 1.47 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加 0.08 亿元,投资净收益同比增加 0.92 亿元;另外,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0.16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0.54 亿元。
由此可见,紫金银行 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收益的激增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下降,但利息净收入下滑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该行 2024 年净息差为 1.42%,较上年同期下降 17bp,2025 年一季度净息差进一步降至 1.23%,因此上述净利润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这或许与紫金银行的战略调整有关——贷款占比下降,而资金向金融市场部门倾斜的趋势明显。
广发证券指出,受 2024 年信贷需求不足影响,紫金银行的贷款投放占资产比重下行,2023 年为 69.7%、2024 年为 68.4%、2025 年一季度为 66.6%。" 基于此,该行加大了金融市场部门的投资力度,同业存单、金融债等高收益债券品种配置占比提升 "。
这种转变背后,既有信贷需求不足的客观因素,也透露出紫金银行董事会对盈利模式的重新考量。
那么,这种调整是主动战略转型,还是受信贷需求不足倒逼呢?新董事会是否会延续这一战略,如何平衡信贷主业与金融市场业务的关系呢?针对市场关注的这些问题,8 月 6 日,源媒汇致函紫金银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规模扩张下的合规隐忧
2024 年年末,紫金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 2699.44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再增 3.82%,总资产突破 2800 亿元大关,达到 2802.54 亿元。这种扩张速度,在区域农商行中名列前茅。
但与资产规模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紫金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呈现 " 量增质降 " 的特征,暴露出业务结构的深层矛盾。
例如,紫金银行 2024 年上半年的不良率为 1.15%,2024 年末升至 1.24%,2025 年一季度与年初持平,不良率基本稳定。
但是,观察资产质量的前瞻性指标——关注类贷款提升较快。紫金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从 2023 年末的 17 亿元增至 2024 年末的 26.67 亿元,2025 年一季度更是升至 29 亿元;2023 年末关注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率为 0.96%,2024 年底升至 1.41%,到了 2025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 1.52%。
另外,2024 年末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紫金银行的次级类贷款占比从 0.56% 升至 0.60%,损失类贷款占比从 0.06% 升至 0.13%,这种 " 关注类上移、不良类下沉 " 的态势,预示着未来不良贷款可能进入暴露期。
因此,广发证券认为,紫金银行 " 资产质量阶段性承压 "。
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紫金银行也逐渐暴露出风险管控的问题和内控漏洞。
例如,2025 年 7 月,因违反 " 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 " 等七项违规事项,紫金银行被央行江苏省分行处以 " 警告 + 没收违法所得 20.22 元 + 罚款 240 万元 " 的行政处罚。时任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沙某、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姚某分别被罚款 5 万元、1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银行上次被行政处罚也是央行,彼时的违规行为是 "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
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升级势在必行。而紫金银行此次董事会换届与监管处罚的时间叠加,为内控体系重构提供了契机,毕竟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降低监管成本,更能提升市场信任度,为再融资等资本运作创造条件。
紫金银行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地方农商行的普遍困境:在利率市场化深化、经济结构转型、金融科技冲击的多重压力下,传统依赖息差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而转型之路布满荆棘。此次董事会换届,不仅是紫金银行公司治理的新起点,更应成为战略重构的契机。
在 2800 亿元资产规模的新平台上,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稳健、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决定着这家明星农商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