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8 日消息,近日 " 女网红照片被换脸上万次维权难 " 等话题冲上热搜。百万粉丝网红李女士(网名:三水梨花)发现自己的照片被配文 " 足浴八年相亲要 38.8 万彩礼 " 传播时,气得浑身发抖。
近一年来,她举报的盗图、AI 换脸侵权事件多达二十余起。然而,每一次维权都如同陷入一场无休止的 " 猫鼠游戏 " ——举报成功了,结果往往只是内容下架,没有得到一次道歉和赔偿,也难以锁定侵权者真实身份。
更令她感到无力的是,最近她的自拍照竟被批量用作 AI 换脸模板。一张照片被套用数千次,衍生出的 " 新面孔 " 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李女士就被薅秃的 " 素材库 ",别人用她的脸赚钱、博流量,却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
在 8 月 7 日,该博主最终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人美心善的博主遭遇令人同情,但作恶者行径更令人愤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原图是该博主,这种 " 半盗用 " 的行为,难道就不算侵权吗?就目前看来,这种保留原图背景穿搭、仅替换五官的 " 半盗用 " 行为,仍处法律模糊地带。在小雷认为,即便部分换脸内容未造谣,但未经允许就拿他人的脸二次加工,本身就是一种冒犯。
让李女士生气的是,某提供换脸模板的平台从未联系过她获取授权。平台似乎默认将她的肖像视为 " 免费素材库 ",任何人都能随意取用。
更可怕的是规模效应。单张照片通过 AI 技术可以生成数千张换脸图片,呈几何级数扩散。面对持续不断的侵权,李女士的维权手段至今只有 " 举报下架 " 这一条路。但这条路布满荆棘:
举报过程繁琐,平台经常以 " 证据不足 " 为由拖延审核;
成功仅下架内容,无追责赔偿;
平台要求受害者反复自证身份,处理周期令人麻木。
最无奈的是,即便获得胜诉判决,执行也困难重重。当前维权成本高、收益低,无形中纵容了侵权者的肆无忌惮。李女士的遭遇绝非孤例,其背后是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从明星网红如薛凯琪、张馨予等遭 AI 换脸造谣,网红叶凯薇被换脸制成不雅视频传播。到普通女性如李小月遭同事换脸造黄谣报复等,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
面对技术滥用,现有法律体系明显滞后。2025 年全国两会上,雷军等代表即指出:现行《民法典》将 AI 侵权嵌套在肖像权、隐私权等传统框架中,但新型损害难以量化,导致维权困难。
目前看来,法律长出牙齿前,作恶的成本实在过低。一张的原始照片,能为黑产创造数千张换脸图,带来难以估量的流量收益;而受害者而受害者却要付出巨大精力去一一举报,耗费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换来一纸可能无法执行的判决。
或许真该学学杭州法院的公益诉讼创新——让虞某赔偿的 6 万元专款用于人脸合成技术治理,至少让作恶者明白:换别人脸爽一时,换自己坐牢七年。
平台也不能只做 " 下架机器 ",把举证责任全推给受害者。当举报需要反复自证 " 我是我 ",当处理流程漫长到令人麻木,这本身就是对侵权的纵容。
总的来说,想彻底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多方面一起努力。只有当法律长出牙齿、平台守好闸门、公众不再轻信转发,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被 AI 套用的对象。
对此,大家怎么看?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