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贴战暂缓的当下,各大平台纷纷通过新品首发、限量免单、大额红包等多元方式,力争在营销节点中抢占先机。
据美团披露,今年立秋期间,全国超 100 家茶饮品牌选择通过美团首发新品,25 万家饮品门店参与 " 秋天第一杯奶茶 " 相关活动;淘宝闪购则宣布自 8 月 7 日至 10 日,每日发放超 100 万杯奶茶免单福利;京东则另辟蹊径,推出 " 秋天第一口炸鸡 " 活动。
" 秋天第一杯奶茶 " 最初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浪漫梗,如今伴随平台多举措抢抓营销节点,也加速了奶茶行业在这一期间的热度,提升了其销量。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7 日中午,仅茶百道一家品牌,其销量与销售额环比增长均超 340%,全国近 2000 家门店销量涨幅更是突破 500%。
" 我中午点的奶茶,整整等了一个小时才送到。" 有消费者向蓝鲸科技记者反馈," 前面还有 100 多杯在排队,真的建议大家提前两小时下单。"
还有用户调侃称,在门店看到 " 店员在订单堆里翻找小票,骑手们围在柜台抢单,门口有位骑手说已经等了半小时 "。部分园区上班族也反映,当天园区咖啡店 " 直接爆单 ",咖啡小哥忙得 " 根本停不下来 "。记者了解到,对不少门店而言,这一天的订单量已接近平时一周的总量。
" 我今天半价买了杯奶茶,还抽中了免单卡!" 有用户晒出在淘宝闪购抢到的优惠券," 奶茶券才 6 块多,能兑换 30 块的饮品,太划算了。" 类似的 " 薅羊毛 " 故事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
消费者的热情背后,是平台在 " 价格战降温 " 后对补贴机制的重构:不再简单砸钱,而是通过券包、兑换、明星带动等方式,提升用户参与感、延长促销周期。
以淘宝闪购为例," 奶茶免单 " 活动采用限定品牌、限定时间、限定品类的 " 先囤后兑 " 模式,几块钱可兑换最高 30 元的饮品,为平台争取了更强的复购可能性;8 月 7 日立秋当天,淘宝闪购邀请杨幂派送 100 万杯免单奶茶,用户在淘宝 APP 搜索 " 秋天第一杯 " 即可每日参与抢兑,活动持续至 8 月 10 日,期间用户还可领取 188 元大额惊喜券包。通过明星引流、福利刺激,淘宝闪购试图进一步打通社交传播与交易转化的链路。
从价格战到补贴策略转型的背后,是平台端日益吃紧的盈利能力。外卖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始终存在:高履约成本与平台间持续的价格战,长期压制着行业利润率水平。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美团不想打补贴仗,京东也差不多,但阿里显然是铁了心要发力。今日立秋,美团动作不大,但阿里早就为今天的活动做好了谋划。"
麦肯锡一份报告指出,即便在成熟市场,外卖平台的 " 贡献利润率 " 也仅为 3% 左右。补贴与订单成本基本抵消了收入,平台往往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据《Global Online Takeaway(2024)》报告显示,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的净利润率平均仅为 2.2%,并预测美团等龙头平台的食品配送业务利润率将从此前的 3% 以上下降至 2.4%,单笔订单平均盈利(UE)从 1.5 元降至 1.15 元。
外卖业务的收入结构依赖配送服务、商户佣金及广告三大板块,属于成本密集型、低利润、以规模为导向的业务。
在补贴大战中,平台的这三大主要收入来源均面临不小挑战:配送服务方面,由于骑手补贴加码、订单量激增,导致履约成本不断上升;商户佣金受到低价策略和平台竞争的影响;广告收入则依赖订单总额增长和商家推广投入,而这些在补贴驱动的流量结构中,其转化效率和持续性均面临不确定性。
平台需要承担的成本不仅面向消费者,还包括骑手支出。以美团为例,2024 年平台月均活跃骑手达 336 万人,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在 6650 元至 9344 元之间。暑期期间,美团单日骑手人均补贴达 120 元。订单量越高,骑手成本也越高,而每笔订单的利润却越来越少。
这是一项高度依赖配送网络的生意,单个订单的配送成本难以快速降低,利润空间一直较为有限。一位分析师表示,虽然补贴能带动订单总额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利润会同步提高,尤其是当竞争对手也加大补贴力度时,更难看到利润改善的迹象。
因此,在外卖这个本就利润率微薄的赛道上,大额补贴或许只能换来一时的繁荣。下一轮竞争的胜负,可能不再取决于红包多少。补贴换增长只是阶段性打法,能否构建稳定的履约能力、提升客户留存率和商户经营质量,才是平台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长期命题。
竞争重心转向商户,但订单竞赛仍在持续
尽管在盈利压力与强监管环境下,各方竞争态势有所放缓,但不可否认的是,订单竞赛仍在持续。
根据此前数据,平台之间的订单竞速已十分激烈:7 月 12 日,美团宣布日订单量突破 1.5 亿;饿了么与淘宝闪购也在 7 月底联合宣布连续两周末日订单破 9000 万,准时率达 96%。
不过,与此前 " 撒币换量 " 不同,当前营销大战的重心转向了商户。
在之前的多轮补贴周期中,商户常因 " 被迫低价 " 与 " 无差别竞价 " 疲于应对。此次三大平台在公告中罕见地一致提出 " 保障商家定价权 "" 不搞选择性补贴 ",并承诺建立商家兜底机制。这是平台在重塑商户信任、争夺供应侧资源方面的主动举措。
此外,如今的补贴路径更强调 " 结构合理 ""ROI 可测 ",即便是 " 免费 " 赠送,也要换取可追踪的用户行为数据与商户真实销售。营销重点已从 " 卷用户 " 转向 " 卷效率 "。
眼下,虽然从百亿补贴到明星站台、从社群裂变到平台游戏," 秋天第一杯奶茶 " 成为最容易撬动用户心智与订单峰值的抓手,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平台依然掌握着流量分发、算法推荐的绝对主导权," 公平参与 " 与 " 自愿定价 " 在机制层面尚未完全实现。
这也意味着,补贴能否向高质量商家倾斜、营销活动是否能帮助商户实现真实转化,仍需时间与数据的检验。同时,行业能否真正跳出 " 内卷 - 补贴 - 亏损 " 的循环,迈向 " 商户友好 - 服务为本 - 高质量增长 " 的正循环,或还需等待制度、产品与市场三方面的长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