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张 南
设计 / 柴文静
理想 i8 撞击乘龙 8 吨卡车事件持续发酵,并且有可能正在朝着不可收拾的方向狂奔。
2025 年 7 月 29 日晚,理想 i8 发布会,厂家在展示理想 i8 安全性时,播放了一段 " 重卡连环撞击 " 试验视频。
视频中,理想 i8 和一辆 8 吨卡车以 100 公里 / 小时 ( 双车均 50km/h ) 的相对速度对撞。两辆车车身均贴有 " 中国汽研 SUPER CRASH 超级试验 " 字样。
碰撞结束,理想汽车得到了理想的结果:理想 i8 ABC 柱、门梁均无变形。
最初发布视频的时候,由于碰撞的重卡车型方向盘没有打码,网友发现该卡车品牌为乘龙卡车。
于是,一场将理想汽车、东风柳汽、中国汽研涉事三方裹挟其中的舆论风暴就此爆发。
谁冤了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8 吨卡车愣是被 2.6 吨的乘用车撞得折脖子断头四脚腾空,乘龙卡车一觉醒来天塌了。
官号留言区一片沸腾,网友评论句句扎心:" 我要把我公司的 8 台乘龙卡车全部卖掉!太差了,居然连小车都撞不过!"" 我们卡车司机是不会购买乘龙货车了!这次对撞试验估计对乘龙汽车品牌损失超过千亿元。"
委屈的乘龙卡车在留言区辩白:"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
7 月 30 日,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当晚发布了一段介绍 " 乘龙龙骨驾驶室 " 的视频,展示自家龙骨驾驶室经受摆锤、侧打、后围、双 A、顶压等经过碰撞测试的安全 " 硬实力 "。
中国汽研回复媒体: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刻意调节车辆参数。" 这次测试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我们理解应该不是强制性必须做的一个(项目)业务,(测试结果)一般用于车辆的开发验证。"
理想汽车回复媒体:实验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没有任何指定。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老汤哥 Tango)发微博表示:" 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 并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张骁回应:" 可以啊,直播都行。"
乘龙接连发了三份海报:" 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 "" 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 底线不可破,亮剑必争锋 "。
理想汽车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嘲讽理想汽车的各种恶搞视频已经满天飞了,在 AI 生成的视频里,理想汽车不光撞飞重卡,更是撞飞飞机、高铁、坦克、航母、UFO ……
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要捐车出人支持乘龙卡车做实车对撞,有人全网寻找理想驾驶员国道约撞。
谁错了
这件事发酵到现在,仅从已知的确定性事实来看,怎么评价涉事三方?
先说理想汽车。
如果说有什么过错,第一可能是表述不当,也就是理想汽车发布的测试视频里写的是 " 理想 i8 重卡连环撞击极限测试 ",其实,这不是 " 重卡 ",而是 " 中卡 "。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 机动车类型》(GA802-2019)中机动车规格分类标准,重型载货汽车的重质量为≥ 12 吨,中型载货汽车的重质量为≥ 4.5 吨且≤ 12 吨。而测试的乘龙卡车为 8 吨,显然属于中型卡车。
第三,可能就是理想汽车工程师自信满满,表示可以搞直播再撞一次,让外界觉得理想汽车为人不厚道。但是,《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只能说明这次碰撞,就理想汽车方面而言,并没有做任何手脚。
再说中国汽研。
中国汽研全称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推出 "SUPER CRASH 超级试验 " 平台,提炼高发、高危等典型事故工况,开展极限试验项目策划,供车企进行安全试验挑战。
据称,这是依托重庆市公安局和中国汽研联合成立的 " 智慧交通安全管理联合实验室 " 的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推出的试验平台。正面碰撞卡车这种事故工况,这个测试做了几年,但是今年却突然把 8 吨卡车撞得折脖子断头四脚腾空,为什么?
这是理想 i8 确实太厉害,还是因为这台乘龙卡车作为道具已经撞了太多次,每次撞后缝缝补补,卡车驾驶室锁止装置已经不那么牢靠的缘故?
8 月 1 日,东风公司旗下的柳汽乘龙发布《致乘龙卡友的一封信》,里面提到理想汽车碰撞测试涉及的是 " 乘龙旧车 "。
如果这部 " 乘龙旧车 " 已经经历多次碰撞和修补,那么很可能,这次和理想 i8 的碰撞也到了它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整体而言,乘龙属于无辜躺枪。事件发生以来,它一直保持克制。《汽车商业评论》认为,或许它保持体面或者挽回面子的办法就是重新来撞一次。
乘龙翼威轻卡产品线负责人邱黎表示:" 理想汽车有很多款,乘龙卡车也有很多款,从 4.5 吨到 49 吨的卡车都有,是不是可以安排搞一个系列直播,让大家看一下,乘用车撞击卡车的危险性。"
先接住流量再说
理想乘龙碰撞争议发生时,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引发的舆论风暴也就刚刚过去没几天。7 月 25 日,《汽车商业评论》发表文章《近四十款车团灭,汽车测试乱套了?》隐约提到当下汽车测试乱象。
中国汽车测试为何频频引发舆论风暴?只能说,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的当下,为了脱颖而出,很多测试被有关各方玩成了营销利器。
汽车产品能上市,都是满足国家强制性检测标准的。众所周知,很多国标都属于最低标准,几乎没有谁达不到。怎么办?为了凸显自己的长处,有关测试机构,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在国标强制性标准之外,又催生了五花八门的测试。
比如,发动机省不省油众说纷纭,那么,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就在 2020 年 4 月发布《CAC-PV18-047:2020 CATARC 标志认证实施规则 - 乘用车车用汽油机能效评定》,开始了最高有效热效率 " 能效之星 " 认证。
这个项目开展之后,很多发动机都获得了 " 能效之星 "。本来,许多车厂还陶醉其中,但是 2024 年,随着比亚迪和吉利最高有效热效率之争(比亚迪刚发布 " 全球最高 " 发动机热效率达 46.06%,吉利马上晒出最高有效热效率 46.1% 的证书,然后比亚迪在发布)," 能效之星 " 光辉突然暗淡。
此后,再没有见车企对外展示过 " 能效之星 " 证书,但是其他五花八门的证书越来越多。
比如,汽车座舱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验证证书、关爱儿童座舱 A 级认证产品证书、CN95 健康座舱 5A 级认证产品认证证书,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很多车企对此越来越不感冒,每一个车企只想要 001 号证书,002 号就不再吃香。
显然,要拿到 001 号证书,就意味着要重新巧立名目,此事太难。《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C-NCAP 2024 版规程五星标准也已不怎么吃香,吃香的是五花八门有视觉冲击力的测试,诸如高空坠落、枪击测试、卡车夹击……,它们比讲述车辆具体的安全参数更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汽车商业评论》相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被测试车辆的性能。于是,在流量思维主导下,自定义非常规场景的极端安全测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营销新选择。
万万没有想到,理想 i8 撞击乘龙卡车测试不小心出了岔子,而且带来了远比预想多得多的泼天流量。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能够接住这难得的流量,目前的受害者东风柳汽或许也能够成为难得的赢家。
8 月 2 日下午,《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旗下有乘龙品牌卡车也有风行品牌乘用车的东风柳汽,的确准备要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相关负责人说:" 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必须干!"
重磅|欢迎加入 2025 慕尼黑轩辕新汽车之夜暨欧洲 - 北非商务考察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