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1分钟前

理想 i8,撑得起李想的“纯电梦”吗?

文 / 杜小寻,编辑 / 子夜

近日,一款关乎理想 " 纯电命脉 " 的车型,正式发布了。

7 月 29 日,理想汽车的第二款纯电车型理想 i8 正式开售,理想 i8 共推出 3 款车型,售价在 32.18 万元 -36.98 万元之间,比此前的预售价 35 万元 -40 万元,便宜了 3 万元左右。

作为理想花费一年时间打磨的车型,理想 i8 的身上,肩负着理想的 " 纯电梦 "。

理想不惜在 i8 的身上押上了全部 " 筹码 ":更长的纯电续航、超低的风阻、在 i8 上首次上线了公司开发多年的自动驾驶架构—— MindVLA,还不惜花重金改动外观设计。

为了 i 系列能延续 ONE 和 L 系列的成功,理想在组织上也进行了调整,比如让在 ONE 和 L 系列上立下战绩的高管重新主导 i 系列的迭代;在 i8 上市前一个月,将销售与服务群组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车群组等等。

在发布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理想都在认真为理想 i8 预热。

早在今年 2 月,理想就发布了 i8 的图片,理想汽车 CEO 李想也一改曾经的低调," 人设 " 也变得更友好了,他不仅频频在社交平台中发声、乘坐理想 i8 在苏超比赛中现身,还登上了央视的《对话》栏目。

理想 i8 的发布会,也是理想创业十年来最 " 豪华 "、时间最长的一次发布会,连李想自己都承认,这是理想汽车有史以来租用过的最大场地、举办过的最大规模发布会。

回看过去一年中的理想,为了 i8 能做出成绩,是每一步都不敢走错。

不过,理想为期一年的 " 慢工出细活 ",决定了 i8 要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如今 i8 选择的大六座纯电 SUV 赛道已经聚集了问界 M8、乐道 L90、特斯拉 Model Y L 等各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再加上理想 i8 并没有采取较为激进的价格策略,因此,它只能靠综合实力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为理想 i 系列杀出一条血路。

理想 i8,够不够惊艳?

在推出 i8 之前,理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去年 3 月,理想发布首款纯电 MPV 车型 MEGA,但却遭遇风波,影响了销量。

而理想 i8 就是理想在 MEGA 的经验上 " 痛定思痛 " 之后的结果,李想称其为 " 能越野的小 MEGA"。

当然," 小 MEGA" 并不是 MEGA,理想 i8 的定位与 MEGA 有明显区分,它没有继续做高端 MPV,而是定位家庭 6 座纯电中大型 SUV,共推出了 Pro、Max、Ultra 三个版本,售价与自家的理想 L8 基本持平,分别为 32.18 万元、34.98 万元和 36.98 万元。

图源理想官方微信公众号

但在外观上,i8 还是保留了 MEGA 身上的部分特性,前脸还是那个标志性的造型,只是尾部不再方方正正,而是采用了 " 大屁股 " 的设计,与市面上的多数 SUV 相似。

在做 " 家庭出行 " 汽车上,理想还是很有经验,在 i8 的舒适度上没少下功夫。

其外形很像 MPV,长 5085mm、宽 1960mm、高 1740mm,轴距达到了 3050mm;内部空间也很宽敞,据李想介绍,理想 i8 舱内有效长度超 3.5 米,空间表现超过了奔驰 GLS、宝马 X7 等全尺寸 SUV。

内饰方面,i8 依然保留了理想一贯的风格," 冰箱、彩电、大沙发 ",尤其是大沙发,很多试驾过的用户都表示后排座椅的舒适度很高。

此外,为了更贴合家庭出行的场景,i8 的车身高度设计得也不算高。i8 标配空悬,标准模式下的离地间隙是 156mm,调到较高模式后的离地间隙为 176mm,与理想 L9 的标准高度一致。

为了让车辆在行驶过程更平稳,i8 的车身采用了水滴形设计,放弃了前备箱,再加上纯平的侧窗、减少前挡和 A 柱之间的缝隙,风阻系数降低到了 0.218Cd,而一般的 SUV,风阻系数都在 0.25Cd 以上。

除了低风阻,i8 还搭载了自研的碳化硅驱动电机,高转速下的噪音下降到了 3.5 分贝。

除了噪音低,i8 全系搭载的双电机也拥有不错的性能。前 150kW + 后 250kW 电机,综合功率为 400kW,约合 544 马力,最大扭矩为 660NM,零百加速为 4.5s,在 20% 的低电量下,零百加速也仍然能保持 5 秒左右。

对于纯电汽车用户最关心的续航问题,i8 标配三元锂 5C 超充电池,Pro 版续航为 670km,Max 和 Ultra 版本续航为 720km。其充电能力也可圈可点,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可以实现 10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更重要的是,理想 i8 的续航达成率也很高。据李想介绍,在续航达成率实测中,理想 i8 以 92.8% 的成绩,超过特斯拉 Model Y 和 Model 3 的 82.6% 和 73.4%。

除了让 i8 成为一款好开的纯电车,理想还在 i8 的发布会上拿出了开发已久的自研辅助驾驶架构 MindVLA,让 i8 成了第一款搭载 VLA 的理想车型。

据了解,MindVLA 是一款视觉 - 语言 - 行为大模型,是一个以强化学习为代表的方案,与普通的端到端模型有很大的不同。

其所有的模块都是全新设计的,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统一在了同一个模型里。

即 3D 空间编码器通过语言模型和逻辑推理结合后,给出一个合理的驾驶决策,并输出一组周围环境和自车驾驶行为的编码,再通过 Difusion(扩散模型)进一步优化出最佳的驾驶轨迹。整个推理过程都要发生在车端,并且要做到实时运行。

在 MindVLA 的加持下,理想 i8 被称为是 " 买车送司机 ",这套系统能在行驶的过程中,根据驾驶员发出的指令实时调节速度,完成靠边、继续行驶等动作,还能记忆车主的喜好,并规避一些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风险。

图源理想官网

可以说,理想在尽可能想把 i8 打造成一个 " 六边形 " 战士。

肩负新增长使命,理想 i8 这次下足了功夫

回看过去的一年,理想上下为 i8 花费的心血太多了。

在 MEGA 遇冷的同期,理想 L 系列也出现了销量不佳的情况,公司急需调整。

理想内部也一直在探索,根据晚点 Auto 的报道,那段时间,理想的三四十位管理者几乎每天都在开会,提出了很多问题,甚至出了一些昏招。

最终,内部讨论的结果形成了李想在 3 月 21 日发布的那份内部信,李想在信中承认团队犯下了两个错误:一是把 MEGA 的从 0 到 1 阶段当成了从 1 到 10 阶段去经营,错判了商业验证期与高速发展期的区别;二是公司上下被销量欲望绑架,牺牲了理想原本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

反思了错误,也道了歉的理想,紧接着就在去年的 4 月调整了组织架构,将车型产品开发团队与商业产品商业团队合并为产品线部门,负责产品的价值传递。

组织调整完成后,理想按照 20 万 -30 万、30 万 -40 万、40 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划定了三条产品线,有针对性地稳住每个价位段产品的销量,并发布了新产品理想 L6。

随后,理想开始讨论理想 i8 的定位,确定了将 MEGA 单独定位成不求规模的品牌,将纯电 SUV 做成单独的产品线,并命名为 i 系列,在名称上与 MEGA 进行区隔。

而 MEGA 身上的外形争议也是理想最在意的部分,尽管顶着压力,但看得出理想在低风阻和辨识度上是一点也不想退让。

基于拥有家族化设计语言、低风阻、有 SUV 造型特性的三个原则,理想 i8 的设计方案改了又改,单是设计改动所产生的费用就有大约 20 亿元。

除了在内部,理想为了 i8 能表现得更出色,几乎是动用了所有的外部资源,对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的要求是 " 既要又要还要 "。

比如理想 i8 标配的禾赛 ATL 激光雷达,是禾赛科技为其量身打造的,"ATL" 其中的 "L" 就代表理想。根据 36 氪的报道,理想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这款雷达的体积能尽可能小,功耗尽可能低。

但减小激光雷达的体积意味着雷达内部的光学口径也会缩小,成像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禾赛最终通过一种特殊的光路设计和新一代芯片,让 ATL 实现了体积减小 60%,功耗减少 55%,性能却提高 1 倍的成果。

图源理想汽车官网

再如除了超快充和强续航,理想还联合宁德时代对 i8 身上这块电池做了很多优化。

比如理想 i8 电池包的整体布局是根据 i8 的底盘,做了随形的结构,让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理想 i8 的电池包还采用了倒置技术,实现了热害及烟气与乘用舱的隔离,安全防护系数更高。

花费了如此多的心血,都是因为对于理想而言,理想 i8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企业,理想虽有自己的主销车型 L 系列,但一直没能在纯电产品上有所突破。

想要实现新的增长,并摆脱 MEGA 带来的阴影,理想 i8 必须要打好第一仗。

纯电是必须迈过的坎,理想 i8 能抢到多少蛋糕?

尽管理想很擅长做家庭用车,杀入纯电赛道也仍然选择的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实际上纯电大六座 SUV 的这条赛道并不好闯。

目前,在 30 万元以上纯电大型 SUV 的赛道中,挤着三个主要竞争对手,分别是特斯拉即将推出的 Model Y L,蔚来推出的乐道 L90,和问界推出的 M8 纯电版。

这三款产品各有长处,理想 i8 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分别来看,蔚来推出的乐道 L90,预售价为 27.99 万元起,BaaS 方案价格为 19.39 万元起,在价格上占据优势。

问界 M8 纯电版的起售价在 37.8 万元,在价格上更高,但问界有华为鸿蒙车机系统的加持,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华为四界产品的一个卖点。

特斯拉的 Model Y L 虽然尚未正式发布,但作为常常坐在 " 对标位 " 上的品牌,特斯拉 Model Y L 不可小觑。

Model Y L 的定位也是 6 座布局、大车身尺寸和长续航里程,这恰好与理想 i8 的定位相似。

除此之外,30 万元以上的纯电车型实则并不是销量主力。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4 月,30 万元以上市场纯电车型销量不足 8 万辆,新能源车市场约九成份额被插混和增程占据。

这或许是消费者仍普遍存在 " 续航焦虑 " 的缘故。因此,上述报告还认为,3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纯电市场虽有出现明星车型的机会,但整体空间有限、不是主要细分市场。

理想 i8 想在这样一条狭窄的赛道中抢份额,并不容易。

当然,即便前方是一片红海,理想也必须面对。

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大空间、舒适度高的 SUV 或 MPV 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一点从特斯拉布局 Model Y L 上就可以看出。

而理想在家庭用车方面一直很有话语权,很清楚如何做让全家出行变得更舒适的产品。

同时,理想在 i8 身上下的功夫不会白费,不管是在 VLA 技术还是在低风阻、低能耗等方面的坚持,都会给理想带来一些正向的回报。

除此之外,或许理想也并不希望过于追求销量。

一方面是定价,从预售到正式上市,理想 i8 的价格都在 30 万元以上,这意味着理想并没有意图用价格来促进销量。

另一方面是在营销策略上,最典型的就是李想发布的博文大多是围绕对产品价值、VLA 技术等方面的理解,还发文祝贺公司的自动驾驶团队成功发表 ICCV 论文。

今年 5 月下旬的一场投资者沟通会上,理想汽车 CFO 李铁曾对外表示,纯电车型的整体销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将在下半年发布的 i8 和 i6 能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也就是说,理想 i8 很可能是理想 i 系列的 " 定调之作 ",真正的冲量产品可能是后续即将发布的 i6。

有机构预测,i6 以特斯拉 Model Y 为基准,起售价约 25 万元,预计月销量在 1-1.5 万辆之间。它的主要竞品包括小米 YU7 等。

理想在 i8 上寄托了很多期待,i8 也是理想证明纯电实力的关键车型,只有 i8 被认可了,理想的纯电系列,才算开了个好头。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