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的合并案尘埃落定,这场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整合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 " 集团军作战 " 的新时代。通过收购极氪剩余股份,吉利实现了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等技术的全面覆盖,完成了从主流市场到豪华市场的全维度布局,其 " 一个吉利 " 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合并后的吉利集团将形成 " 技术全覆盖、市场全渗透 " 的竞争优势。极氪作为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其 SEA 浩瀚架构、800V 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填补了吉利在纯电领域的高端缺口;而吉利在燃油车领域的深厚积累,如雷神混动系统、CMA 架构等,又为极氪提供了技术协同的可能性。这种互补性在醇氢电动领域尤为显著,极氪的甲醇燃料电池技术与吉利的醇醚燃料产业链相结合,有望在新能源细分市场开辟新赛道。
资本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将重塑吉利的成本结构。通过统一采购平台,吉利与极氪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预计可降低 15%-20%,规模效应将显著提升利润率。在研发端,双方的技术团队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入,例如极氪的智能驾驶算法可快速应用于吉利主流车型,而吉利在传统底盘调校上的经验将优化极氪车型的操控性能。这种 " 技术反哺 " 模式将加速吉利在智能化领域的追赶速度。
全球化布局是此次合并的重要战略落点。极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代表,其欧洲市场的布局与吉利在东南亚、中东的制造网络形成互补。例如,极氪的高端车型可通过吉利在波兰的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而吉利的商用车资源可帮助极氪在东南亚市场拓展物流场景应用。这种 " 高端品牌 + 属地化制造 " 的组合,将增强吉利在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合并后的吉利集团面临着品牌定位与渠道整合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持极氪高端调性的同时,避免与吉利现有品牌产生市场重叠,成为管理层的首要课题。为此,吉利计划采用 " 双轨并行 " 策略:极氪继续聚焦豪华智能电动市场,通过独立渠道与用户运营维持品牌溢价;吉利品牌则专注于主流市场,通过金融政策与产品迭代巩固基本盘。这种差异化策略需要在营销、服务等环节进行精细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