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4小时前

池河蚕桑里的“青春课堂”:我们触摸乡村振兴的“丝”路密码

01

与政府基层人员探讨县镇发展

7 月 10 日,我们抵达安康市石泉县团委开具介绍信,并前往池河镇,与现任石泉县池河镇党委副书记王超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据她介绍,石河镇因地制宜,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其中蚕桑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并采取了 " 链主企业 + 集体经济 + 强村大户 " 以及 " 一村一产业 " 的模式等,推动多批次、分段式养蚕新模式。通过小蚕共育智慧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簇营茧自动化等 " 六化 " 技术,引入智慧共育环境物联网 IOT 平台,实现了蚕桑产业的高效发展。她较为全面的阐述了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02

深入了解鎏金铜蚕研学基地

鎏金铜蚕的发源地

爱国精神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道出蚕的一生最后全部奉献给了人类。

奋斗精神

蚕的一生由成虫到蛹化成蝶,这个蝶变的过程体现了一种自我超越的华丽转身。

传承精神

国宝 " 鎏金铜蚕 " 制作工艺精细、形象通真,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03

携蚕苗下乡,传技术入户

循着桑叶的清香,池河镇文化站站长李泽带领着实践团来到了良田村里的小蚕培育基地。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与 " 蚕宝宝 " 的近距离接触。

刚进基地,就看见村民们正围着技术员领取小蚕。竹制的蚕匾里,密密麻麻的幼蚕正贪婪地啃食着鲜嫩桑叶,发出细微的 " 沙沙 " 声。李站长介绍道:" 这些小蚕是镇上统一培育的优良品种,成活率高,再发到农户手中养十五天,达到标准后按批次出售,有完整的销售渠道。" 小蚕发放是村里养蚕产业的 " 第一环 ",也是带动农户增收的关键一步。队员们纷纷掏出手机,拍下蚕匾里的 " 小生命 ",它们不仅是良田村的希望,也成了我们三下乡里最生动的注脚。

一踏入公园,一尊栩栩如生的鎏金铜蚕雕塑便映入眼帘——这正是 1984 年在池河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 " 鎏金铜蚕 " 的复刻品。池河镇依托 " 鎏金铜蚕 " 这一文化 IP,打造金蚕公园不仅是为了保护和展示历史遗产,更希望让年轻人了解家乡的丝绸文化,传承 " 勤劳、奉献、蜕变 " 的蚕桑精神。从 " 鎏金铜蚕 " 到如今的蚕桑产业,池河用千年的坚守诉说着文明的延续。

来源 / 桑韵泉声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