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 " 三农政策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重点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池河镇 " 李子园 " 和 " 紫长茄 " 的发展尤为突出,因此实践团走进这片宝地,探寻 " 一村一业 " 战略下乡村振兴的良田路径。
01
香脆李铺就乡村振兴路
▲香脆李子产业发展党员示范户:王广新近年来,为统筹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和撂荒地治理等问题,新棉村驻村工作队和党支部联合发起,带领 10 名村 " 两委 " 成员和党员先后 6 次远赴四川成都学习香脆李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并在新棉村一组大胆尝试种植香脆李 110 亩。
7 月 12 日,实践团一行人走进石泉县池河镇,对盛新富硒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李子园进行了深度走访。通过香脆李子产业发展党员示范户王广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李子园初建时,新棉村秉持 " 三分栽、七分管 " 的发展理念,联系四川香脆李种苗基地提供技术指导,村 " 两委 " 成员组成技术服务队,在移苗建园、修剪定枝、除虫除草、灌溉施肥、疏花疏果和采摘包装等关键环节严格实施精细化管理。2021 年,果园迎来初挂果,亩产达 1500 斤,产值超过 220 万元,成功将李子树培育成 " 摇钱树 "。
采摘香脆李随后,我们对王广新进行了采访。他详细介绍了香脆李子的特点以及政府给予李子园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推广措施。他还提到,他种李子有 15 年了,现在种了一百亩左右。主要品种是本地的 " 香脆李 " 和这两年新引进的 " 蜂糖李 ",香脆李成熟早、耐运输,蜂糖李甜度高,卖价更好。
新棉村李子园通过 " 特色品种 + 套种经济 + 产业链延伸 " 的立体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共同发展的模式,种植香脆李 510 亩,直接带动 84 户农户增收,促进就业 500 余人,打造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标杆,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02
良田紫茄——返乡创业助振兴
▲良田村紫长茄种植户 郑书平紫长茄子作为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渐成为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的重要经济作物。良田村依托订单农业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规模化种植、技术指导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随后实践团抵达良田村,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了紫长茄子的种植过程。良田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紫长茄子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紫长茄子逐渐成为良田村的支柱产业,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还为村民开辟了稳定的增收致富之路。
紫长茄种植地我们对良田村紫长茄种植户郑书平进行了采访。据描述,他之所以成为返乡创业中的一员,是因为接收到池河镇良田村发展紫长茄产业的积极信号。在池河镇政府提供的专家驻村指导、" 田秀才 " 团队以及 " 冷链仓储 + 园区支撑 " 等全方位扶持下,他毅然选择放弃上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提到,种植紫长茄子并非易事,需要精心呵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们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确保茄子品质和安全。同时,为提高产量和质量,他们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在销售环节,良田村紫长茄子主要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当地预制菜产业合作,由企业统一收购,实现了从 " 单打独斗 " 到 " 规模协同 " 的转型,有效解决了农户销路难题,带动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双增收。
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而新棉村香脆李子采摘产业以及良田村紫长茄产业的出现,不仅撬动了 " 一村一产业 " 的大发展,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的生动体现。
来源 / 桑韵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