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时代周报 16小时前

“风投之城”合肥押中千亿独角兽!长鑫科技冲刺 IPO,今年产量预计大增 68%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千亿内存巨头,正式开启上市之路。

7 月 7 日,证监会官网披露,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长鑫科技 ")已正式启动上市辅导,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担任辅导机构。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内存企业,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其全资子公司长鑫存储是中国首家实现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也称内存)芯片规模化量产的 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

从股权结构看,长鑫科技注册资本达 601.9 亿元,暂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 21.67% 股份。其余投资方包括国家大基金二期、国调基金等多家国资平台,以及小米、阿里巴巴、美的、兆易创新(603986.SH)等产业与市场资本。

半导体资深专家、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鑫存储的产品线涵盖通用型 DRAM,包括 DDR4、LPDDR4、DDR5 和 LPDDR5 等,竞争力较强。长鑫存储已实现 17nm DDR4 产品的量产,技术水平与三星、美光的 D1z 节点相当。此外,其 16nm 工艺的 DDR5 产品也开始大规模生产,LPDDR5 系列产品已在小米、传音等品牌手机上完成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长鑫科技与兆易创新关系紧密,长鑫科技董事长朱一明同时为兆易创新实控人。自 2020 年起,两家公司在 DRAM 产品采购及代工服务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7 月 8 日,兆易创新报收 121.71 元 / 股,上涨 0.74%,总市值为 808.23 亿元。

高速增长的 DRAM 巨头

不同于多数 Fabless 芯片公司,长鑫存储采取的 IDM 模式,整合了设计、制造和销售能力。依托于德国奇梦达(Qimonda)技术底座,结合国产设备迭代与本地研发投入,长鑫存储构建起独立的技术体系。目前,长鑫存储已在合肥、北京布局 12 英寸晶圆厂,并实现多款 DRAM 产品的量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 年 4 月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SK 海力士以 36% 的营收份额位居全球 DRAM 收入榜首,三星和美光的营收份额分别为 34% 和 25%。但长鑫存储正在快速提升产能参与全球 DRAM 市场的竞争。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测,长鑫存储 2025 年 DRAM 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50%,其在整体 DRAM 市场的出货量份额将从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6% 提升至第四季度的 8%;此外,根据 Omdia 预测,长鑫存储 2025 年 DRAM 芯片产量规模预计为 273 万块,比 2024 年的 162 万块增长 68%。

中信证券援引 TechInsights 报道称,尽管评估显示长鑫存储 DDR5 技术与韩国头部企业存在 3-4 年的代际差距,但其产品性能与头部企业产品并无显著差异。

东吴证券研报也指出,国产存储大客户已经具备 DDR5 颗粒的制造能力,传输速率等核心指标已经达成,只是目前在散热和能耗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HBM3 的底层存储颗粒具备量产条件,且已经有部分设备公司拿到了 HBM 相关的 TCB 和 CMP 等订单,国产 HBM 扩产的确定性在快速加强。

" 自 2024 年起,DRAM 主要供应商积极将产能及研发资源投入 HBM、大容量 Server DDR5、LPDDR5X、GDDR7 等高技术门槛和高单价的产品。"TrendForce 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对于国内的新进入者,可以通过国产替代的商机,先以 LPDDR4X、DDR4 等产品获取市场份额,再推出 DDR5、LPDDR5X、HBM 等先进产品。

" 最牛风投城市 " 明星项目

在中国 DRAM" 从 0 到 1" 的突破历程中,长鑫存储无疑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家由合肥市与兆易创新联合孵化的企业,源起于一次失败的收购。

2016 年,兆易创新在登陆上交所当年,曾计划收购主营 DRAM 和 SRAM 的北京矽成。然而,交易最终告吹,时任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决定另辟蹊径——自建 DRAM 团队,另起炉灶从零起步。

这一决定,恰好与正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集群建设的合肥市不谋而合。被网友誉为 " 最牛风投城市 " 的安徽合肥,迅速接住了这一机会。2017 年 10 月,兆易创新与合肥产投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出资 180 亿元启动 12 英寸晶圆 DRAM 项目,合肥产投出资占比为 80%,兆易创新出资占比为 20%。这一项目也成为长鑫科技全资子公司长鑫存储的前身。

此后仅用数年时间,长鑫存储便成长为国产 DRAM 领域的头部企业,建成具备自主工艺能力的量产体系。2024 年 3 月,兆易创新再度加码,以 15 亿元战略增资长鑫科技。增资后持股约 1.88%。按公告披露,此轮增资对应长鑫科技投前估值约为 1400 亿元。

如今,随着 IPO 进程开启,长鑫科技将迎来更强的资本助力。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王耕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 DRAM 市场目前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三大巨头合计占据超 90% 的市场份额 。这一格局源于极高的技术壁垒:三大厂商通过持续投入先进制程和规模资本构建了护城河。这种高市场集中度使得新进入者面临极高的市场壁垒,在获取市场份额方面困难重重。

王耕野表示,DRAM 技术复杂且先进,涉及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新进入者需投入巨额研发资金,掌握先进制程工艺等核心技术。

张国斌认为,若长鑫科技成功上市,将为其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提供关键支撑,特别是在 DDR5、HBM3 等前沿产品的量产进程中,有望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上市后,长鑫科技可以利用资金和品牌优势,逐步进入国际供应链,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除了自身发展,长鑫科技的 IPO 亦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跃升。张国斌强调,长鑫科技 IPO 将强化其与设备、材料、封测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王耕野同样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国产存储企业发展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进步,如拉动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供应等环节发展,形成更完整产业生态,增强国内存储产业链整体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未来长鑫科技上市有望持续拉动扩产,设备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建议重点关注长鑫科技设备、封测、模组及 IC 载板产业链受益标的。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