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0 月 22 日讯(记者 郝妍)傍晚时分,上海南昌路 "Sit Gelato" 手工冰淇淋店前,几位年轻人拿着手机核对小红书上的推荐口味。这家由三位 95 后创办的 " 网红冰淇淋店 ",正是上海消费市场活力涌动的一个微观缩影。
在这波消费回暖浪潮中,互联网平台将线上流量 " 引 " 到城市马路上,把社区热度转化为街头消费力,撬动消费新增量,成为上海消费促进的 " 典型样本 "。
政策与市场共振,线上热度转化为街头消费力
" 最好的城市旅行,始于好好逛一条马路、一个小店。" 这句参与者在笔记中写下的话恰好概括了马路生活节的核心。小红书马路生活节以 25 条特色 Citywalk 线路、约 300 场线下活动及数千家合作门店的规模,将小红书线上社区 " 搬 " 到城市的马路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市民重新发现城市。
该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路本身是最具烟火气的消费场景,今年通过‘小红卡’连接优质用户和商家,从‘玩在线下’变成‘消费在线下’,把用户参与活动的热情,转化为真实的线下消费 "。
这一转化效果在数据上得到印证。本届马路生活节参与商家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 10 倍,而去年上海马路生活节已吸引近 60 万市民游客线下参与。这种模式恰好呼应了上海同期住宿餐饮业的回升向好。
互联网平台如何激活城市烟火气
鲸平台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胡麒牧分析认为,消费函数由收入预算和消费意愿两个主要变量决定。" 消费者为什么会去消费?第一是产品好,有需求;第二是情绪价值,我们有很多是为情绪买单的,为体验买单的消费支出。线下活动其实就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消费者被气氛感染后就形成了一种消费的增量。"
除了小红书,大众点评、美团、高德等平台也通过 " 线上 - 线下 " 的联动激活街头消费力。
2025 大众点评 " 必吃榜 " 中全国共有 144 座城市及地区的 3091 家餐厅上榜。其中,上海以 155 家上榜餐厅的数量,再度领跑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 " 必吃之城 "。
此前多个互联网平台也在 " 上海之夏 " 国际消费季期间推出多款主题服务产品,如高德地图英文版地图 Amap、大众点评多语种夏日必吃榜计划、滴滴出行 " 上海之夏 " 打车权益计划等。这些平台投入真金白银的补贴及营销资源让游客在 " 吃、住、行、游、购、娱 " 等方面切实享受便利与优惠。
此外胡麒牧指出,线下消费不是简单的线性消费,到店消费能够带动本地配套的服务型消费。" 到店消费是一个场景,这个场景跟他周边业态的关联性非常强,容易起到带动作用,进而放大本地消费。"
互联网平台的 " 到店消费 " 服务将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的 " 文旅商体展 " 联动模式落到了微观层面。平台在店铺、街头、公园打造多元活动,引导用户从线上获客走向线下体验,引导参与者深入街头巷尾探索城市生活细节,同时也成为文旅商体融合的创新样本。
与此同时,上海本地的消费促进政策也在持续加码。发放两轮共 10 亿元 " 乐 · 上海 " 服务消费券,下半年增发文化、观赛消费券,这些政策与互联网平台的市场创新形成合力。
胡麒牧认为:" 上海本地线下的消费基础设施非常发达,配套服务能力很强。只要能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激发起来,就有利于把消费潜力转化成真实的营业额。"
金秋来临,互联网平台们激发的消费热情仍在延续。消费者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甜品店、咖啡馆、书店里重新发现城市,找到具体的,附近的,当下的力量。
从线上平台到线下马路,从虚拟点赞到真实消费,上海企业正通过创新场景营造,为这座城市的消费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