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0 月 22 日讯(记者 彭乐怡 武静静)10 月 22 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0721.1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64.26 亿元,增长 0.9%;第二产业增加值 8448.67 亿元,增长 3.9%;第三产业增加值 32208.24 亿元,增长 5.9%。
数据显示,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5277.43 亿元,同比增长 15.5%。信息服务行业引领增长,成为上海平台经济的重要支撑。
作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载体,平台经济已成为上海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力量。
在直播电商领域,上海表现尤为抢眼。根据上海电子商务企业统计,2025 年 1-5 月,电子商务交易额 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网络购物交易额 7700.7 亿元,同比增长 10.4%。今年以来,上海持续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在产业互联网、内容电商等新兴领域不断释放增长动能。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到 2025 年,上海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额力争突破 3.3 万亿元,计划引育 100 家以上平台企业,其中包括 30 个以上头部平台,持续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典型案例是今年在沪举办的 2025 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展会首次联合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共同打造 "AWE 换新消费节 ",通过直播探馆、内容种草、线上专区等形式,将线下展会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数据显示,展会期间,拼多多带动上海线下实体网络专区及上海品牌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一倍,叮咚买菜上海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 200%。
上海山林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 70 余年历史的本地老字号。自两年前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以来,日销量实现 10%-20% 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在 " 五五购物节 " 期间,借助平台流量支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上海老字号拥抱数字渠道的生动缩影。
除了传统电商渠道,打着差异化策略的电商平台也正崛起。得物在传统电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鉴别真假与查验瑕疵的服务,受到年轻人青睐,得物电商业务负责人 Wendy 在今年 5 月举办的商家大会上透露,得物覆盖了半数以上的中国 95 后,近年来,女性用户占比大幅提升,且用户圈层正不断扩大,带动更多细分品类爆发。
上海是潮流之都,释放出强劲的年轻消费潜力。像得物一样的电商平台正是抓住了新消费趋势,得物 App 创始人兼 CEO 杨冰在上述商家大会上表示,当前品牌需要在品质上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价值,即功能特性、文化和情绪价值。秉持这一理念,得物用一个季度助力李宁品牌卖出千万爆品,携手国货美妆新锐品牌皮可熊打造了品牌历史销售最高的单品。
" 上海的平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主要得益于几方面原因。首先,上海是全国时尚消费风向标和连接海内外的桥头堡,能精准捕捉全球消费动向,像得物这样的平台就精准对接了潮人潮牌需求。二是制造基础实。上海制造业发达,为电商提供了稳定的货源支撑。三是品牌集聚多,给平台经济带来优质合作资源。四是政策环境优。上海扶持政策到位,能帮电商企业从小到大成长。" 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蓝鲸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上海频繁出台电商扶持政策。如 2024 年 9 月出台的《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就明确提出,要加快主体培育,推动直播平台创新发展等;同时要优化产业生态,加速建设直播经济聚集区等。有政策支撑,上海电商平台经济实现 " 加速跑 "。
曹磊表示,当前上海电商平台格局可概括为 " 一超多强,长尾多元 "。其中," 一超 " 拼多多凭借其规模与影响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多强 " 以小红书、得物为核心代表;" 长尾 " 则指数量庞大的中小电商主体,共同丰富了市场生态。
" 头部平台的凭借其强大的平台资源与行业号召力,吸引了大量服务商、品牌方进驻上海,设立办事处乃至分公司,此类集聚效应都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电商氛围。" 曹磊说道。
处在人工智能热潮中,电商平台也没有掉队,拼多多加快储备 AI 人才,得物则将 AI 深度应用于核心的鉴别与品控环节。曹磊表示,上海拥有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等优质产业园区,集聚了大量 AI 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进一步推动 AI 技术与电商零售场景深度嫁接;也可以引导资本力量聚焦该领域,为 AI+ 电商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