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南非、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爱尔兰、斯洛文尼亚、巴西、哥伦比亚、土耳其等 16 个国家的外长 16 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保障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 " 全球坚韧船队 " 安全。
根据这份由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发布的声明,除了运送人道主义物资," 全球坚韧船队 " 还希望国际社会关注改善巴勒斯坦人民人道主义状况的紧迫性,呼吁立即结束加沙地带战事。声明强调,实现和平、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及遵守包括国际人道法在内的国际法,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
声明呼吁各方避免对救援船队采取任何非法或暴力行为。声明重申,任何违反国际法、侵犯船队成员人权的行为,包括在国际水域袭击船只或实施非法拘禁,都将受到追责。
" 全球坚韧船队 " 由约 20 艘船组成,成员来自 44 个国家和地区,寻求打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船队原计划 8 月 31 日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口起航,但因恶劣天气返港,9 月 1 日再次启航,计划 9 月中旬抵达巴勒斯坦加沙地带。
8 日晚,船队一艘船在突尼斯港口停泊时起火。有组织者指认,这是以色列无人机投掷爆炸或燃烧装置所致。突尼斯内政部否认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9 日晚,船队另一艘船起火,突尼斯内政部认定这是 " 一起有预谋的袭击 "。国际媒体指出,鉴于以军近月来已多次拦截试图突破封锁驶往加沙地带的援助船," 全球坚韧船队 " 很可能遭遇拦截。
欧盟宣布:制裁以色列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制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部分中止《欧盟 - 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与贸易相关的事项。卡拉斯表示,欧盟不会暂停与以色列的贸易。
该决定当天在欧盟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仍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的批准,并将于获得批准后 30 天生效。目前公布的制裁对象包括两名以色列极端主义的部长、暴力定居者以及 10 名哈马斯成员。
此前一天,9 月 16 日,卡拉斯表示,以色列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将使本已严峻的局势更加恶化。欧盟委员会将于 17 日提出措施,向以色列政府施压,要求其改变对加沙战争的立场。
此外,据参考消息援引德新社报道,西班牙文化大臣欧内斯特 · 乌尔塔松上周表示,西班牙正考虑退出欧洲歌唱大赛。首相桑切斯同样表示,鉴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西班牙不能参与有以色列参赛的活动。
荷兰、爱尔兰与斯洛文尼亚已表达与西班牙相同立场。冰岛也表示,若以色列参赛,将考虑退出。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本周表示,尽管遭到反对,以色列仍打算参加欧洲歌唱大赛。
欧洲歌唱大赛一年一届,由欧洲广播联盟举办,从 1956 年举办至今,是欧洲最大规模的歌唱比赛,但参赛选手不局限于欧洲地区。
加沙城大片地区的通信和互联网已中断
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 17 日,总台记者从巴勒斯坦方面获悉,目前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大片地区的通信和互联网已经中断。
以色列军方人士 9 月 16 日称,以军针对加沙城地面攻势的主要阶段已经开始,以军将陆续增加兵力,预计行动将持续数月之久。以色列军方阿拉伯语发言人 17 日稍早些时候通过社交平台称,以军已向加沙城中心地带发起密集军事行动," 旨在摧毁哈马斯的据点 "。
17 日,以军还表示,以空军一夜之间袭击了加沙地带约 50 个目标,其中大部分位于加沙城。过去 24 小时共有 140 个目标遭到袭击。以色列国防军称,袭击目标包括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使用的隧道、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
以财长称加沙是 " 房地产富矿 "
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 17 日表示,加沙地带是一个 " 房地产富矿 ",他正在与美国就战后如何分割该地带进行谈判。
总台记者获悉,这位极右翼部长在特拉维夫举行的一次房地产会议上说,加沙地带 " 有房地产热潮,可以自给自足 ",他已经开始与美国人进行谈判。
斯莫特里赫表示,以色列 " 已经为这场战争投入了大量资金,必须考虑如何按比例分配土地 "。
针对斯莫特里赫上述言论,美方暂未公布相关消息。
外交部:敦促以色列正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
据央视新闻,在 9 月 17 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15 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以色列,表示支持以方消灭哈马斯。16 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城实施地面进攻并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军称,估计加沙 40% 人口已经撤离。联合国独立调查委员会认为以方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敦促以色列正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林剑:中方坚决反对以色列升级在加沙军事行动,谴责一切伤害平民、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对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深感担忧,反对有关方面拱火浇油。我们敦促以色列正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尽快实现全面持久停火,防止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希望有关各方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秉持公正立场和负责任态度,切实为推动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编辑| 陈柯名 易启江
校对 | 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参考消息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