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公布的
一份 7 死 1 伤车祸调查报告
曝出司机患病、汽车超员、低速行驶等问题
报告中表明事故司机患有重度鼾症
" 打呼噜 " 对行车安全到底有什么影响?
事件回顾
客车司机患重度鼾症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于 8 月 7 日发布的《重庆 S39 渝长复线高速 "4 · 3" 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该起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已查明: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 " 重度鼾症 ")的夏某非法营运且超员,追尾一辆近百吨重、低速行驶的超重型半挂车,致使 7 人死亡,1 人受伤。
经调查认定:
司机夏某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因重症呼吸障碍病理性嗜睡导致注意力分散的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被追尾的重型半挂汽车列车低速行驶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夏某驾驶机动车非法营运且超员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7 条生命消逝,只因被忽视的睡眠杀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这种病对驾驶机动车有什么影响?超员、低速行驶又对行车安全有怎样的危害?又该如何防治?
开车易犯困、睡觉打呼噜
可能酿事故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是睡觉时上气道部分塌陷,气流受到阻碍出现打呼噜和低通气或上气道完全塌陷出现呼吸暂停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疾病与单纯打鼾完全不同,而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鼾声大且不规律,晚上有窒息感或常憋醒,身体反复缺氧,夜尿增多,睡眠紊乱,还会在白天出现嗜睡乏力,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种嗜睡不仅令人疲乏,更会在驾驶中成为致命威胁。
夜间频繁的呼吸暂停使患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深度睡眠,造成白天嗜睡、疲乏、注意力涣散,甚至出现所谓的 " 睁眼微睡眠 " ——表面清醒,实则大脑已短暂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长期低氧状态可损伤大脑前额叶和海马结构,影响决策力、反应速度和风险判断能力。患者甚至可能出现 " 明知疲劳,仍坚持驾驶 " 的矛盾行为。
此前有媒体报道,山西的刘先生忽然看东西模糊,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再发展下去可能就要失明。
眼科的医生询问了他的病史后建议他去呼吸睡眠科就诊。经医生解释后,他才得知,是打呼噜影响到了眼睛。
发病前的四五年,刘先生一直打呼噜,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经常憋醒,白天昏昏沉沉,吃了血压药血压下降也不明显。医生检查发现,刘先生入睡后每小时有 70 次呼吸暂停,这造成了缺氧,进而引发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也会紊乱,进而影响到了眼睛。
哪些人易患病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发于 30-49 岁的中年男性,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 2-8 倍。高发于肥胖及颈围粗大的人群。患有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颚后缩、下颚过小、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等疾病的人群也易患该病,另外,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也易导致睡眠呼吸障碍。
上海中山医院医生提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显著增加多种风险:
高血压风险增加 3 倍;
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2.3 倍;
2 型糖尿病风险提升 30%;
脑卒中风险上升 60%;
还会导致认知障碍,甚至痴呆;
工作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增加;
甚至夜间猝死,严重威胁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
白天危险信号:晨起头痛、口干舌燥;白天过度嗜睡(交谈、吃饭甚至驾驶中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不稳,易怒或抑郁。
睡前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都会使身体疲劳。在疲劳状态下入睡后,喉咙后部的肌肉会更松弛,发生打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轻打鼾情况。
保证规律的入睡时间
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尽量不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入睡。虽然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建议成年人每晚睡 7~9 小时。
准备睡觉时,可将室内光线调至昏暗,可使用遮光窗帘,防止光线透过,或者佩戴睡眠眼罩,减少光线入眼。
灰尘、花粉、动物皮屑和其他空气中的颗粒物,被人吸入呼吸道后,会刺激喉咙和软腭,导致咽喉黏膜肿胀、气道变窄,人就更容易打鼾。
养成定期清洗床单和枕套、定期更换枕头的习惯。对房间进行吸尘处理,并让宠物远离卧室及床榻。有过敏问题的人(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要严格避免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刺激物。
侧卧睡眠
当人仰卧时,软腭更容易塌陷到舌头和上喉咙处,引起打鼾。侧卧有利于减轻气道受阻,减轻打鼾。使用抱枕有助于维持夜间侧卧姿势。
睡前清理鼻腔
如果入睡时鼻腔堵塞,在睡觉时完全依赖口呼吸,会更加容易打鼾。建议睡前清理鼻腔,比如可以洗个热水澡,热水和温暖、潮湿的空气,会使鼻腔张开,或者使用鼻扩张器,保持鼻腔通畅,这样能减轻打鼾。
尝试伸展舌头
将舌头从门牙后面向后移向喉咙后部,然后尽可能伸出,同时反复做鼓腮动作。每天多次练习,每次持续 3 分钟,可以增强口腔和喉咙相关肌肉的力量。
锻炼喉咙肌肉
最好的喉咙肌肉练习就是唱歌。有研究表明,经常唱歌不仅可以降低打鼾频率,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这是因为唱歌可以增强喉咙和软腭的肌肉控制力,从而防止它们在睡眠时塌陷。
低枕睡眠
睡觉时使用较低的枕头有助于减轻打鼾症状。
睡前敷鼻子
毛巾热敷法可让鼻腔血流更通畅,增强鼻子的通气效果。也可以使用热水蒸气熏鼻子,可有效缓解鼻塞导致的打鼾。
坚持泡脚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精神、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帮助降低打鼾的发生风险。注意泡脚时,水温不要太烫,否则可能也会引发低温烫伤。
成年人的泡脚最佳水温在38 ℃ ~43 ℃左右;儿童对温度极其敏感,老年人对温度感觉迟钝,二者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 ℃ ~40 ℃左右,并应当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过度辛辣的食物,常常会引发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而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增多,会加重打鼾症状。
你睡觉时会打鼾吗?
评论区说说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应凰
审 校丨孟夏
来 源丨央视网综央视新闻、劳动报、澎湃新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