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绝热搜体质的胖东来,这段时间又火了。
这不,前几天大伙儿还在美美享受假期的时候,胖东来因为玉石的事儿,跟短视频博主柴怼怼 " 大战三百回合 ",那叫一个激烈。
事情是这样的,大概在 4 月初的时候,柴怼怼在短视频平台连发了二十多条视频,指控胖东来卖的玉石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说胖东来卖 3 万块的玉石,还比不上同行 3 千块的品质。
那这事儿胖东来能忍?没两天就甩了正儿八经的说明和证据,人家 2025 年一季度的和田玉销售额 2190 万元,占总营收 0.34%,平均毛利率还不到 20%。
差评君本以为到这儿,后面看法院怎么判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五一的时候,于东来憋了个大的。
省流版就是,如果柴怼怼不受到处罚,他就要把胖东来给关了,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
结果柴怼怼还要继续火上浇油,说什么 " 你离开胖东来,胖东来关闭之前把所有的青海料、俄料给人退了,把你们卖出去的那些垃圾东西,几百卖几万卖几千的东西给人退了。。。"
这一下子,彻底把于东来逼得 " 退网 " 了。
假期一结束,许昌市场监督局的调查结果,更是狠狠打了柴怼怼等一路货色的脸,反正现在的柴怼怼不光要吃官司,在网上也是人人喊打。
虽说,这事儿的是非对错已经非常明了了,但差评君还是想提一嘴,平台这次的处理速度还是挺值得夸夸的。
胖东来 5 月 2 号晚上 11 点投诉,平台第二天就通报了结果,处理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审核材料、要求补充材料等等。
只不过在当事人的眼里,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大伙儿应该也注意到了,于东来的视频动态里不光点草了柴怼怼,连带着把平台也一起骂了。
什么 " 无道德无底线 "" 时代悲哀 "。。。用词可以说是一点情面都没留。
但,差评君在这得帮平台说句公道话,这锅真不能让全让平台来背。
首先,短视频平台的特性,就决定了胖东来和柴怼怼这事儿的舆论会不断发酵。
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听说过,传播学大拿麦克卢汉的 " 媒介即讯息 " 理论。通常来说,咱们会把短视频平台和视频内容分开来看待,前者是载体,而后者才是信息。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尼克松和肯尼迪当年的那场总统选举辩论,在电台和电视两种媒介的作用下,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听电台的民众,觉得尼克松的内容更扎实,但看了电视辩论之后,又有很多人站了肯尼迪。
因为在电视辩论中,两位候选人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都已经成为了讯息的一部分,甚至盖过了口头辩论的内容本身。
回到短视频平台上来,碎片化快节奏、强互动。。。这些特性共同组成了短视频这种媒介形式。
而这些特性,又塑造出了一种注意力争夺的环境,好东西都会在这里被传播再放大,当然这也让一些不好的内容钻了空子。
像网红 " 猫一杯 " 自导自演的小学生在巴黎丢作业这类的事件,都在平台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而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是平台一声令下就能消除的。。。
其次,短视频平台该不该负责任、应该负多少责任,在法律层面也有更规范的解释。
事实上,在民法典的规定中,就有类似的 " 避风港原则 " 划定了平台的责任。
就是说,平台要在接到胖东来的侵权投诉之后,再把投诉转告给柴怼怼,并根据相关证据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封号、下架视频等等。
注意啊,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需要接到投诉。
如果胖东来没有跟平台投诉,理论上,平台可以先不管。包括抖音副总裁李亮也针对柴怼怼事件做了补充,提到了 " 对于绝大多数观点、事实类的侵权,在不掌握信息的情况下,平台很难做出判断。"
平台不是当事人,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搜证。这就跟你上法院,让人帮你追债一个道理,总得先提供证据,人家才好按程序办。
所以就很好解释,为啥平台在柴怼怼怼了一个月后才采取行动,毕竟,胖东来也是在 5 月 2 号,才正式跟平台投诉。
算是对 " 避风港原则 " 的一个补充,让平台少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但这个 " 知道 " 应该如何界定就很模糊了,咱们觉得舆论发酵了就是知道,平台理解的知道,可能还是要提供完整、充分的证据,才能算知道。
所以结合相关规定和最后柴怼怼被封来看,也算是给这次故事,写上了个正义的结局。
不过,咱们也都清楚,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类似胖东来和柴怼怼的事件不会只发生一次,我们当个热闹看看就算了,可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却是实打实的。
另外如果说,短视频平台很难在源头,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那么尽可能地减小后续的情绪扩散和舆论失焦,又或者是为当事人提供程序便利、减少投诉成本,也是一种责任。
包括抖音副总裁李亮也在微博提了,抖音在努力降低侵权投诉的成本,比如大幅简化诽谤类侵权的要求,对一些侵权内容,实现一次投诉、长期管控等等。
最后,差评君也希望这种为了流量的乱 " 怼 " 的现象,能多被治一治,而类似的 " 自证清白 " 陷阱,也能越来越少。毕竟善良,不该成为被欺负的理由。
撰文: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