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星河商业观察 34分钟前

营收 51.5 亿!爱回收凭什么在二手赛道“闷声赚大钱”?

顶着 " 收破烂 " 的嘲讽,推出了 " 爱回收 " 的雏形,如今做成了百亿循环经济版图。

在二手 3C 行业规模即将突破 5000 亿元的风口下,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交出亮眼季度成绩单。近日,这家纽交所上市企业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季度总收入达 51.5 亿元,同比增长 27.1%;经调整的 non - GAAP 经营利润创新高,达 1.4 亿元,同比增幅 34.9%,实现持续性全面盈利,在循环经济赛道加速发展。

财报显示,作为营收核心的 1P 自营业务收入达 47.3 亿元,同比增长 28.7%,而这份业绩背后,是创始人陈雪峰深耕十年的商业模式沉淀。

1980 年,陈雪峰出生于湖北黄石,他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随后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学位。2006 年毕业后,陈雪峰担任技术经理,职场经历培养了他的市场敏感度。2008 年," 别针换别墅 " 的新闻在互联网刷屏,多数人当作趣闻看待,陈雪峰却从中嗅到了商机——经济发展催生的 " 闲置物品处理痛点 "。他与校友孙文俊两人一拍即合,利用业余时间搭建了 C2C 以物易物平台 " 乐易网 ",还凭借这个项目斩获复旦大学 10 万元启动资金。2010 年,陈雪峰辞职全职投入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多为复旦兼职学生,然而当团队扩张至 10 余人时,项目却陷入停滞。

团队濒临解散的危机中,陈雪峰并未放弃二手赛道。彼时苹果 iPhone4 热卖引发换机潮,他敏锐判断手机回收或将成为刚需,于是在 2011 年正式创立爱回收,聚焦电子产品回收。但最初仅做线上平台的模式很快遭遇瓶颈——电子产品需专业检测,纯线上交易会引发品质与价格纠纷," 恶意压价 "" 程序不透明 " 等的负面评价扑面而来。危急时刻,他做出艰难决定:布局线下门店,搭建 " 线上 + 线下 " 控货体系。

2013 年 12 月,爱回收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彼时互联网公司开线下店被普遍质疑 " 又苦又累还蠢 ",但正是这步看似冒险的布局,成为爱回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线下门店解决了二手交易的信任难题,也为后续与京东等巨头合作推出以旧换新服务奠定基础,爱回收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打造了一个点、网、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回收场景。

从一开始就摒弃 " 赚信息差 " 的短期思维,锚定 " 标准化 " 构建核心壁垒,如今这套 "C2B 收 - 标准化筛 -B2B/B2C 卖 " 的全产业链闭环,已成为其持续盈利的商业密码。技术赋能让非标商品实现价值最大化。万物新生自主研发的包含 38 项标准的质检体系,将二手手机转化为 " 可量化、可信赖 " 的标准化商品。在此基础上,合规翻新产品收入同比激增 102%,1PtoC 收入同比增长超 70%,占比提升至 36.4%,印证了消费者对二手优品的接受度持续升级。

陈雪峰表示:" 我们以‘场景 + 供应链’的战略定力充分获取优质货源,加速建设交付能力,并实现了更高比例的合规翻新增值与更具产业链价值的 B2C 零售。" 在 3C 业务稳固后,他还带领企业向箱包、黄金等多品类扩张——这些闲置物品同样存在 " 估值难、流通差 " 的问题,而爱回收的标准化能力可以有效复用。三季度多品类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 95%,1009 家门店已开通相关服务;拍机堂平台累计签约商家突破 137 万,形成 "3C 为主、多品类协同 " 的生态格局。

从 2008 年以物换物的初心萌芽,到如今以 51.5 亿季度营收站稳循环经济赛道,爱回收的成长轨迹,既是陈雪峰对 " 标准化 " 商业模式的坚守,也是对二手经济价值的重新定义。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