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游元器件价格异动下,消费电子正迎来新的调整。从全球市场来看,当下手机、PC 都处于上行通道,但国内由于国补的退潮,手机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新机市场的变动,也让外界对二手回收产业产生了担忧。
日前,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发布了 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从数据上来看,新机市场的变动暂未对其业绩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而黄金的大涨倒是促进了其多品类回收业务的增长。
财报显示,爱回收该季度总收入 51.5 亿元,同比增长 27.1%;集团 non-GAAP 经营利润达 1.4 亿元,同比增长 34.9%,创下历史新高;non-GAAP 净利润为 1.1 亿元,同比增长 22.3%。

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应收账款合计 25.4 亿元。同时,第三季度,爱回收使用了约 210 万美元回购近 50 万股 ADS。万物新生首席财务官陈晨表示," 我们会持续评估集团整体利润的达成情况,在适当的时机更新股东回报方案。"
翻新收入翻倍增长,降低服务费率推动黄金回收
从营收结构来看,爱回收的收入包括 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和 3P(平台)服务收入,集团总收入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产品收入的提升。第三季度,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达 47.3 亿元,同比增长 28.7%,占收入比重为 91.84%。
9 月份,由于芯片迭代的提前,导致厂商新机发布的节奏也提前,也推动了二手市场以旧换新的增长。业绩显示,1PtoC 收入同比增长超 70%,占比提升至 36.4%,合规翻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102%。
供应链中的合规翻新整备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促使 1P 业务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11.7% 增加至 13.4%。万物新生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陈雪峰指出,"toC 销售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回收端的定价能力,将更有效地加强产业链端到端的价值。"

第三季度,3P(平台)服务收入为 4.2 亿元,同比增长 11.6%,主要得益于拍拍业务及以平台模式开展的多品类回收业务贡献的服务收入增长。业绩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拍机堂累计注册签约商家数突破 137 万。
陈雪峰透露,今年以来,在保持 POP 开放平台服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为中小商家提供便捷的寄卖服务,并以此同比提升了 B2C 拍拍平台的综合收费率。数据显示,三季度平台综合收费率为 4.89%,拍拍寄卖 GMV 同比增长 180%。
另外,手机 3C 以外的多品类回收一直是爱回收近年来拓展的重点,截至三季度末,共有 1009 家爱回收门店开通多品类回收服务,其中包括自营店 878 家和加盟店 131 家,摊前端与履约费用后,多品类服务平均每月为单店产生约 7000 元利润贡献。本季度,多品类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 95%,贡献近 5300 万元的服务收入,占服务收入 12.5%。
而在黄金大涨的背景下,爱回收也调整了运营策略,采用降低服务费率的方式,来推动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在业绩会上,陈雪峰指出,目前多品类业务中较大比例的交易规模来自黄金回收服务,收费率也较低,为低个位数水平,而二奢品类的服务收费率在 10% 上方。
加速出海,国补退潮影响有限
根据第三方机构 CIC 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二手手机 3C 回收渗透率只有个位数,对比发达经济体 30% 以上的回收渗透率,有着充足的上行发展空间。Counterpoint 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中国等市场的二手设备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不过,随着国补等政策的逐渐退潮,新机市场的负面增长也会传递到二手回收市场。陈雪峰表示," 国补有效驱动了二手手机 3C 行业升级,在今年的以旧换新趋势中,能够与京东共同打造以旧换新用户体验,并拉通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厂商,通过旧机折抵的方式,结合电商和品牌厂商在以旧换新场景下发布的专项补贴,帮助更多的用户以更低的价格完成回收换新。"
但对于国补的退潮,陈雪峰并没有表达出过度的担心," 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直接促进新机的销售,但享受国补的新机售价不能超过 6000 元,所以大量用户在购买高端机型的时候,是没有使用国补的。考虑到我们自营业务的主要品牌集中在高端机,因此在今年的 1P 业务中,核销国补的以旧换新订单占比其实是很有限的。"
不过,按照陈雪峰的说法,虽然影响有限,但具体还要看未来账面上的经营数据。并且,今年爱回收在京东实现了 10% 以上的回收和以旧换新渗透率,在这点上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季度,爱回收预计总收入将在 60.8 亿元至 61.8 亿元,对应同比增长 25.4% 至 27.4%。在加强本地开店推动交付提升之外,加速出海成为爱回收新的重点。数据显示,非洲等新兴市场对二手机的需求仍然很大,作为全球第一的新机市场,中国每年有着大量的二手机存量,如何建立渠道合法合规出口是关键。
" 随着国内回收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出口规范的进一步清晰,我们期待把高效的平台能力复制到海外,也将适时结合战略伙伴的国际化布局,提供解决方案输出,共同探索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的 C 端机遇。" 陈雪峰在业绩会上说道。(文 | 志读科技,作者 | 杜志强,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