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美界,作者 | 雨山
2025 年最火的医美原料,PDRN 绝对榜上有名。
一家科技媒体作者告诉《大美界》,该平台在报道了一家来自山东的 PDRN 创新企业后,找过来寻求对接的投资机构不下 20 家。
除资本蜂拥外,全球医美及护肤巨头已全面展开对 PDRN 的战略布局。
在国内,华熙生物、江苏吴中、乐普医疗等逾 20 家企业已切入 PDRN 研发与生产领域,其中华熙生物已拿到通过合成生物法制备 PDRN 的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通知,江苏吴中旗下注射用透明质酸钠 PDRN 复合溶液已完成全部临床受试者入组。
同时作为新型生物材料,PDRN 需通过主文档备案制度向药监部门提交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核心数据,便于合规开展临床试验与产品注册流程。截至发稿,国内已有 11 家企业先后完成 PDRN 主文档备案。

在国外,欧莱雅集团旗下兰蔻在升级版菁纯逆龄面霜中添加了涂抹式 PDRN,爱茉莉太平洋旗下高奢品牌 AP 嫒彬、LG 生活健康旗下 CNP 希恩派也纷纷将 PDRN 纳入核心配方。
这一布局热潮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潜力。辰宇信息咨询预测,2030 年全球 PDRN 市场规模将达到 30 亿元,2024 — 2030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3%,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为惊人,2023 — 2029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 49.02%。
赛道爆火,究竟是营销驱动的短暂风口,还是 PDRN 背后坚实的技术演进和产业升级?其又能否复刻玻尿酸、胶原蛋白的商业神话呢?
原料火热背后,产业化两大枷锁已打破
PDRN,中文名为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该成分目前提取和纯化来源包括人胎盘、红藻、人参,以及鳟鱼和鲑鱼的精子细胞。
由于 PDRN 的生物活性主要来自脱氧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核苷 -- 腺苷(即嘌呤碱),具有突出的抗炎、修复、美白、抗衰等功效,其在医美市场中又被称为 " 三文鱼针 " 或 " 婴儿针 "。
不过,此前 PDRN 只在医美圈火热,如今全行业关注,核心主要是两大产业化挑战已得到一定解决。
挑战 1:原料来源与规模化
长期以来,PDRN 原料主要来源于三文鱼精子、多鳞鱼卵等海洋生物提取路径。然而,该方式长期面临原料供应不稳定、提取成本高、存在致敏风险争议等诸多挑战。
受限于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开发更安全、高效的 PDRN 获取路径。
首先,是对 PDRN 来源的探索上。
2025 年 8 月 30 日,韩国医药研发机构 BIO-FD&C 公司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期刊公布了一项研究,宣布其成功从药用植物——绞股蓝愈伤组织中提取植物源 PDRN。
据透露,该研究团队从绞股蓝叶片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并通过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再经超声波技术提取出分子量在 50 – 1500kDa 之间的 DNA 片段。该工艺全程不涉及动物组织,但提取得到的 PDRN,与鲑鱼源 PDRN 在结构上非常接近。

韩国 MNH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近期也公布了其研究成果,宣布成功从微生物(特别是鼠李糖乳杆菌)中提取并表征 PDRN(L-PDRN)。
研究结果表明,L-PDRN 在多种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优势,包括比传统动物源 PDRN 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更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样活性和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与此同时,合成生物学也为 PDRN 生产提供新的产业化路径。
在该路线上,2025 年 1 月 3 日,瑞吉明宣布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人工合成 PDRN 原料,并中试成功。这一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健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领先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凯莱英达成合作,成功实现全球首个基因重组 PDRN(rPDRN,recombinant PDRN)的 GMP 级规模化生产。
《大美界》在与多位业内人士和投资人的沟通中了解到,市场十分看好合成生物学技术路线,其有望走出胶原蛋白产业化的商业故事。
不过目前,众多企业坚持多种来源 PDRN。比如瑞吉明生物公司旗下就设动物源提取研发中心、植物源提取研发中心、合成生物研发中心等,其中植物来源 PDRN 就包括褐藻、侧柏、卷柏、人参等多种途径。

挑战 2:透皮吸收难题
PDRN 的分子量普遍在 50 至 1500kDa 之间,属于生物大分子,难以主动穿透皮肤屏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PDRN 通常需借助水光针、微针等介入手段被递送至真皮层,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边界,尤其在以 " 涂抹 " 为核心的护肤场景中难以施展。

为突破透皮瓶颈,行业正积极探索通过脂质体、纳米微球、外泌体等包裹技术,提升 PDRN 的透皮效率与护肤潜力。
例如,绽媄娅推出专利球 PDRN,成功将大分子 PDRN 压缩成平均粒径 121 纳米级微球结构,每个微球含有 9800 个 PDRN 分子,能够在保护 PDRN 活性的同时,实现 PDRN 的透皮、精准递送和智能解离,从而提升 PDRN 的生物利用率。
据该公司官方新闻,其专利球 PDRN 在 1 小时左右,真皮层渗透率提升达到 427.34%,打破大分子 PDRN 难以涂抹渗透的技术壁垒。
同时,上海曙雅生物公开的一项专利显示,其通过引入核酸四面体技术,巧妙地将源自 PDRN 的序列与核酸四面体的递送优势融为一体,为 PDRN 透皮吸收给出了一个全新思路。
北京工商大学的一项研究则开发了一种新型的 PDRN 纳米颗粒,其利用亚精胺作为 " 凝聚剂 " 和 " 载体 ",通过将 PDRN 与亚精胺结合,制备出粒径约为 200nm 的稳定纳米颗粒(PDRN-NPs)。渗透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 PDRN 相比,这种新型纳米颗粒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增加了 202.3%,体内渗透性也增加了 143.4%。
不难发现,正是得益于原料来源的多元与规模化、透皮吸收两大核心产业化难题上的持续突破,PDRN 迎来了商业上更大的可能性。
市场争夺大战,巨头战略卡位的两种路径
PDRN 风潮席卷医美及护肤领域,吸引各大企业纷纷下场。在具体策略上,各家企业有差异。
一类是入股派,代表企业有华熙生物、江苏吴中等行业巨头。
2024 年 7 月,江苏吴中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与丽徕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吴中美学对丽徕科技投资 3000 万元,获得丽徕科技注射用透明质酸钠 -PDRN 复合溶液产品的独家权益。
另一类是自研派,代表企业有瑞吉明生物、润辉生物等新锐企业。
作为全球首次实现 PDRN 人工合成的企业,瑞吉明今年动作频频,如在 8 月,其与全球领先的护肤 ODM 企业科丝美诗举办签约发布会,正式向全球市场推出首款重组三文鱼 PDRN 原料。
润辉生物则主要聚焦自研植物源 PDRN 技术平台,其开发的玫瑰、西洋参、侧柏等系列 PDRN 绿色原料,已广泛应用于精华、面膜、修复面霜等多元产品线。
无论选择哪种战略路线,本质是进行市场卡位——先有产品。
有了产品之后,便是建标准和树用户心智——这两块,仍是行业核心痛点:一是标准缺失,二是市场教育待加强。
围绕标准缺失的现状,已有企业开始布局,以率先占领行业话语权。
比如今年 3 月,由瑞吉明生物牵头制定的《化妆品用原料 DNA 钠》团体标准正式落地。该标准不仅清晰界定了 PDRN 的定义,也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与检验规则,为国内 PDRN 标准化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相较于欧盟、美国、日本等成熟监管体系,团体标准仍存在差距,尚需更多行业共识。
市场教育方面,不少消费者尚对 PDRN 原料功效、植物来源 PDRN 高生物相容性存在质疑。
为此,佰鸿集团、润辉生物等 PDRN 领域企业正联合行业专家、KOL 等,从多维度推动 PDRN 科普,共同强化 PDRN 在医美及护肤领域中的成分认知。
然而,在企业集体忙于跑马圈地、构建行业标准与用户心智的同时,一场因市场过热而引发的隐忧也已悄然浮现。
若不能及时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PDRN 的 " 明星光环 " 恐将难以长久维持。
警惕过热隐忧,明星成分需拓展更大市场
站上风口的 PDRN,争议也接踵而至。
在技术传播环节的话术严谨性,成为首要问题。目前,多数品牌与博主仍以 " 三文鱼 PDRN 与人体 DNA 结构相似度高达 98%" 作为核心卖点,强调其 " 良好生物相容性 "。
但科研人士撰文指出,所谓 "98% 相似 " 实为碱基种类比例的相近,而决定遗传功能的关键却在于序列顺序。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是,PDRN 似乎正在滑向 " 浓度之争 "。部分品牌开始刻意强调高浓度,并将其直接与功效挂钩,在消费者端塑造 " 浓度即效果 " 的片面认知。
然而,发表于分子医学期刊《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的一项研究显示,PDRN 存在明确的浓度上限,即当浓度提升至 100 μ g/ml 时,角质细胞增殖反而出现下降。这意味着,该成分并非添加越多越好。


因此,一旦消费者在混乱宣传中失去信任,整个品类的价值根基也将被动摇。
面对挑战,品牌与产业链企业正尝试以更科学、更系统的方式拓展 PDRN 的边界。
例如,PDRN 与抗衰前沿领域的结合正逐步深入。研究表明,其可通过抑制核内自噬与应激颗粒形成,阻止 SIRT1 降解,从而缓解光老化与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衰老。
口服美容是另一个潜力方向。以麦角硫因为参照,PDRN 有望通过减少线粒体 ROS、维持细胞活性,打开新的应用场景。
更重要的战场在 PDRN 械三领域。当下,国内尚无 PDRN 三类医疗器械获批,国内的 PDRN 产品多为妆字号和二类械字号。而在国外,欧洲、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都已有 PDRN 产品获批上市,已有丽珠兰、Placentex、氐殊、氐珠等知名品牌。
近日,乐普医疗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旗下 PDRN 水光针的临床前动物实验已完成,数据正在汇总准备提交,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末可以获证。若进展顺利,乐普医疗有望拿下国内首个 PDRN 械三证。
未来,PDRN 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营销造概念,而是转向谁能构建更坚实的科学证据链、更清晰的消费者沟通体系。
随着定价权、市场话语权与技术优势进一步向中国公司倾斜,这颗明星成分,有望在本土市场书写出更立体的成长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