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星河商业观察 1小时前

中国巴菲特为何持续减持阿里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的调仓动作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三季度的操作轨迹里,最让人看不懂的是,阿里巴巴被砍了 25%。

阿里巴巴已经是段永平连续三个季度大规模减持。段永平 2025 年第一季度卖出阿里巴巴美股 1,468,700 股,第二季度卖出 235,900 股,第三季度又卖出了 968,900 股。

今年的阿里巴巴,在马云频频亮相后动作不断。

2 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重注 AI;5 月,强势介入外卖大战,通过高额补贴,与美团血战即时零售;9 月,上线高德扫街榜,从到家深入到店,向美团腹地持续施压;11 月上线千问 App、全力进军 AI to C。

今年,是阿里沉寂多年后难得的爆发,在几场关键战役里,今年阿里的战绩都算耀眼:淘宝闪购快速拿下市场份额,日订单峰值达 1.2 亿单,协同效应更带动电商月度活跃消费者数增长 25%;高德扫街榜上线仅 23 天用户数便突破 4 亿;阿里云收入加速增长至 26%,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 8 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11 月 18 日,千问 App 在公测上线次日便迅速冲入苹果 App Store 免费应用总榜第四位。

云栖大会上,吴泳铭的 " 智能涌现 "、" 自主行动 "、" 自我迭代 " 三步走畅想也振奋人心。

那为什么在当下和未来都一片大好的时候,段永平不停卖出阿里呢?

段永平并未给出解释,也许从段永平以往关于投资逻辑的公开发言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于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

段永平经常挂在嘴边的是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一定要看懂生意,你一定要看懂未来的现金流。难是难在,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 "。

AI 的故事肯定比传统电商更有想象空间,但不代表段永平看懂了阿里的 AI。段永平在接受访谈时说,"AI 它肯定是个工业革命,但是,泡沫总是会伴随而来的。"

当下的阿里,既要和美团、抖音、京东血战争夺即时零售,巩固核心业务,甚至不惜投入 500 亿补贴;又要和百度、腾讯、字节、华为、DeepSeek 诸多玩家争夺 AI 时代的下一个超级入口,夸克接入千问,反映了阿里的野心,也透露了对惨烈竞争的抢跑和焦虑,最终鹿死谁手,目前尚无定论。

在段永平眼里,也许阿里新时代的新故事也伴随着看不懂的生意和看不懂的未来现金流。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文化的不确定性。

段永平的投资逻辑里," 看得懂 " 里,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一样重要。

他曾在访谈中说:" 如果有好的文化的话,是并不能完全避免犯错,但是可能犯了错误被纠正的概率(更大)。人们关心的是我们做过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对于风头正劲的马斯克,段永平的评价是——这个人是厉害,他有很多想法,也确实是很先进的,但是投资呢,我觉得我比较难。个人的角度来讲,我不说很喜欢这个人的品行,你投资实际上你在跟着他做朋友,我不想跟他做朋友,哪怕给我钱我也不干,所以我没有那么喜欢这件事情。

段永平投资阿里源于马云,他曾不止一次公开表达对马云的欣赏,称其 " 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在中国企业家中属于顶尖水平 "。甚至在拼多多市值短暂超越阿里巴巴之际,段永平也站出来力挺阿里," 过去我觉得马云很了不起,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和股价无关。我眼里那个马云就是那个骑着自行车随时准备逃跑但依然壮着胆子对着那几个偷井盖的大汉大吼一句的汉子。"

但没有马云的阿里出现了 " 万字告别贴 ",花名元安的前阿里员工称——文化没了,人就乱了;人假如坏了,业绩也就没有了。

他痛斥价值观就名存实亡:客户第一,远不如老板第一;团队合作,变成了胜者为王;拥抱变化,掩盖了战略不清;诚信,开始变成稀缺品;激情,制度失灵比内卷;敬业,认真老实易吃亏。

他痛斥不择手段、竭泽而渔的野狗横行,业务部门为冲 KPI 强制商户 " 二选一 ";选择躺平的小白兔、老白兔越来越多;中高层多草台,官僚主义让协同成本极高。

马云离开后的阿里,一直在找新的灵魂。也许在段永平的眼里,没有马云的阿里已经不是阿里。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机会成本。

段永平曾说,长期持有是一个意向,就是我买的那个刹那,我是打算长期持有的,但是你永远是算你的机会成本的,如果你发现一个更好的公司,你觉得更踏实,比方说你五年前看懂了英伟达,假设你看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你手里只有茅台,如果能够换的话,你没有道理不换。

在当前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整体态度趋于谨慎,收缩战线,将资金进一步集中到他认为确定性更高的标的上,这也很符合段永平的投资理念。

截至 9 月底,段永平管理的基金组合总市值已经冲到 147 亿美元,(约合 1044 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足足涨了 28%。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