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啊兄弟们,这才十一月份,各家旗舰机就已经发布完一圈了。
不知道你们看爽了没?反正我是已经看麻了。。。因为今年机圈有个特别明显的趋势 —— 各家标准版旗舰,有一台算一台,在自家子品牌出的 " 超大杯 " 面前,是真的有点不够看。

最关键是,它们的价格还比标准版旗舰便宜一大截,换句话说,不是大哥买不起,而是小弟更有性价比 ~
就拿小米来说,今年小米一共发布了三款旗舰,分别是小米 17、17 Pro 还有 17 Pro Max,其中存在感最低的就是小米 17。

比如小米 17 主摄虽然换传感器了,但传感器尺寸和动态范围都没变,包括长焦基本也在原地踏步,而且它也不像另外两款 Pro 那样有一块能整活的背屏。

左:小米 15 Pro;中:小米 17 Pro;右:iPhone 17 Pro

你敢信,今年红米给这手机的主摄用上了小米 17 标准版同款传感器,长焦更是直接越级,使用了小米 17 Pro 同款 5X 潜望镜,就连屏幕用的也是小米 17 Pro Max 同款超级像素排列。
左:小米 17;右:红米 K70 Pro


当然最关键是价格,同规格版本红米 K90 Pro Max 起售价还比小米 17 便宜 500。

左:小米 17 Pro;右:红米 K90 Pro Max

比如 OPPO 这边,它前阵子刚推出了两款旗舰 —— Find X9 和 X9 Pro,这次黑厂只给 Find X9 Pro 用上了一颗 2 亿像素的潜望长焦,而 Find X9 只用上了一颗常规规格的长焦镜头。


但骚操作来了,从 OPPO 独立出去但依旧共享供应链的 GT8 Pro,二话不说,直接把大哥 Find X9 Pro 同款 2 亿潜望长焦给拿过来用了。
而且它还跟理光联名,把理光 GR 相机那套经典的理光味儿搬到了手机上。


更狠的活还在后面,这次真我还给 GT8 Pro 用上了一块京东方 2K 144Hz 高亮屏幕 —— 要知道,别说 Find X9,连 Find X9 Pro 都还停留在 1.5K 分辨率,这波以下犯上,属实不讲武德。


vivo 情况则稍有不同,它同样发布了两款旗舰 —— X300 和 X300 Pro,其中 X300 Pro 就是 X200 Pro 正常迭代,但 X300 就很有意思了,今年蓝厂直接把自家标准版旗舰做成了小屏。

然而,要是忽略屏幕尺寸上的差异,当小屏的 X300 遇上自家子品牌 iQOO 15,对比起来也有点扎心。

但蓝厂做的好的一点是什么呢?自家产品之间不会打架,子品牌其他配置都可以越级,但唯独影像主打一个 " 等级森严 ",尽管 iQOO 15 也有潜望长焦,但它的镜头配置就不如 X300。

iQOO 15 游戏实测:


其实回想一下,当初各家搞子品牌,初衷都特别朴实,就是主品牌翅膀硬了,想要冲击高端,但原先的基本盘又不能丢,于是就搞个子品牌,让它们去卷价格、守底线,才能安心冲高。
这么一来,子品牌和主品牌一个走量,一个塑品牌,形成了战略互补。

你看早些年的红米 K 系列,芯片可能用的是小米旗舰同款,但摄像头模组、算法调校绝对要低一个等级,这算是心照不宣的 " 界限 ",防止兄弟打架,确保主品牌的高端形象和利润空间。

根本原因是,机圈实在太 TM 卷了,硬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芯片、屏幕、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顶级供应商就那几家,你能用,别人也能用,要想做出差异化,只能在配置上疯狂加码。

经过几年发展,红米、真我、iQOO 都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和足够的市场声量,它们不再满足于只当主品牌的 " 陪衬 " 或 " 清道夫 ",也开始想追求更高的品牌溢价和更全面的产品力。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打造一款在配置上能正面硬刚甚至超越主品牌旗舰的 " 超大杯 ",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品牌形象( 红米 × 陈奕迅,这波我是真没想到。。。 )。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建议 —— 如果你现在想买一台性价比拉满的旗舰机,别急着看标准版,先去子品牌的超大杯里逛逛,反正作为消费者,看到厂商们 " 打 " 得越凶,我们可能就越开心 ~
撰文:胖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