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 巨头 OpenAI 正式吹响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号角。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这家 ChatGPT 的缔造者正从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向垂直行业软件转型,计划开发生成式 AI 驱动的个人健康助手与健康数据聚合平台,此举使其加入了争夺万亿美元数字健康市场的全球战局。

组织架构上,OpenAI 已完成关键人事布局。
6 月邀请医疗科技公司 Doximity 联合创始人 Nate Gross 担任医疗战略负责人,8 月再挖来前 Instagram 高管 Ashley Alexander 出任健康产品副总裁,双重任命凸显其深耕医疗领域的决心。而 ChatGPT 高达 8 亿的每周活跃用户中,大量医疗相关咨询需求,为其切入消费级健康市场提供了天然用户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采取谨慎推进策略,目前尚未鼓励用户上传医疗数据,而是从通用健康信息服务起步,并在 10 月 29 日更新使用政策,明确区分 " 医疗建议 " 与 " 医疗信息 ",规避无资质专业建议的合规风险。
OpenAI 的入局,让本就激烈的全球 AI 医疗竞争更趋白热化,科技巨头、生物公司与本土玩家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欧美市场上,竞争对手 Anthropic 已抢先推出生命科学专用工具 Claude for Life Sciences,诺和诺德借助该工具将临床研究文档准备时间从 10 周压缩至 10 分钟,赛诺菲也已将其纳入内部科研助手体系。传统科技巨头中,微软与 QIAGEN 联手开发脑机接口疗法,苹果持续优化 " 健康记录 " 功能,谷歌则在基因编辑领域寻找突破,试图弥补早年健康档案项目失败的遗憾。
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同样亮眼。Mammoth Biosciences 通过 AI 与 CRISPR 结合加速遗传疾病治疗研发,Paradromics 的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帮助失语患者重获表达能力,SandboxAQ 则利用量子算法将生命科学研究周期从数十年压缩至数月。
中国市场呈现本土创新与全球合作并行态势。腾讯觅影凭借 AI 影像识别技术,在食管癌、肺癌筛查领域准确率媲美资深医生;阿里健康构建覆盖诊前诊后的数字健康生态圈,其医疗大模型支持智能问诊与药物研发加速;平安健康则通过 " 保险 + 医疗 " 模式,实现 AI 问诊与保险服务的深度融合。同时,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崛起,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243 亿美元,跨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加速布局。
AI 医疗的市场潜力正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数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达 60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8%,AI 驱动的生物技术支出将超 1.7 万亿美元。单细胞基因组学市场更是迎来爆发期,2025 至 2035 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21.1%,预计 2035 年规模将达 150 亿美元。
资本与政策的双重加持为行业护航。赛诺菲以 91 亿美元收购 Blueprint Medicines,礼来 13 亿美元布局体内基因编辑,Caris Life Sciences 通过 IPO 募资 4.94 亿美元;美国 FDA 与欧洲 EMA 加速 AI 相关诊断方法审批,美国禁止 " 信息阻塞 " 的新规也为医疗数据整合扫清障碍。
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医疗数据隐私保护与整合难题长期存在,微软 HealthVault、谷歌健康档案等项目的前车之鉴仍需警惕;AI 诊断错误率不容忽视,研究显示 ChatGPT 在医疗执照考试开放型诊断题中错误率近三分之二;此外,监管合规、医患信任建立等问题也亟待破解。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