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国软件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运营效率革命。
据追风交易台,高盛在 11 月 10 日的报告中对中国软件业的运营效率进行了深度剖析,报告揭示了软件行业正从昔日的规模扩张,转向注重盈利能力和效率的结构性转变。
报告表示,2021 至 2024 年期间,中国软件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从 13300 人下降至 12600 人,但人均创收却从 10.1 万美元大幅提升 35% 至 13.5 万美元。这一趋势标志着行业正从劳动力驱动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向以产品和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告进一步表示,运营优化的效果已在 2025 年上半年显现,软件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2% 改善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6%,办公软件、汽车软件和图像 / 视频软件等细分领域的利润率改善尤为明显。
" 劳动力驱动 " 转向 " 产品驱动 "
高盛观察到,中国软件企业正从 " 劳动力驱动 " 转向 " 产品驱动 " 的新增长阶段。
中国软件行业正告别人海战术。数据显示,行业在经历 2021 年的快速人员扩张后,已进入 " 瘦身 " 阶段,其战略重心转向优化成本和聚焦高回报的核心业务。
中国软件公司的平均员工总数从 2022 年的 1.33 万降至 2024 年的 1.26 万。尽管员工人数减少,但人均营收从 2021 年的 10.1 万美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13.5 万美元,涨幅达 34%。这表明公司正转向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核心及创新业务,并采取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
企业在削减冗余人员的同时,并未压缩研发,而是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核心业务与 AI 等高增长领域,并通过提升订阅等经常性收入的占比,获得了更健康的现金流。
高盛研究发现,经常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软件企业表现出更强的现金流可见性。2021 至 2024 年期间,高经常性收入企业的平均经营现金流维持在 1.06 至 1.41 亿美元水平,而以项目或硬件 / 软件集成解决方案为主的企业平均经营现金流仅为 3700 万至 5200 万美元。经常性收入业务模式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边际成本和人力成本更低,带来更好的业务可见性。
利润率拐点显现
这种转型并非没有代价。高盛指出,因一次性裁员补偿支出,2024 年的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OPM)短期承压。
但积极信号已不容忽视,运营优化的效果开始在财报中显现,预示着行业盈利拐点正在临近。
在 2023 年开始人员优化后,我们看到一次性员工补偿对短期利润率构成了压力,但生产率提升的效果已从 2025 年上半年开始显现,推动平均营业利润率从 2024 年上半年的 -12% 改善至 -6%。分行业来看,办公软件、汽车软件和视频 / 图像软件板块在 2022 至 2024 年期间利润率持续改善。
总的来看,效率提升之路依然漫长,提升空间依然可观:
中国软件公司的人均生产率在 2024 年持续提升至 13.5 万美元,但与全球顶尖软件公司同年 46 万美元的人均营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这一差距源于全球企业更大的收入规模、更强的定价议价能力以及更高的经常性收入占比和更低的边际成本。随着向订阅业务模式转型和客户在增值功能上支出的增加,中国软件企业效率提升空间仍然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