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医药研究社
虽然说当前 CRO(合同研究组织)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但中小型企业仍有 " 冒头 " 的机会,凭差异化发展模式,还是有望在细分赛道飞升。
IPO 热潮中,这样的实践案例也不少,比如最近递表港股的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鼎泰药研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 2008 年,曾于 2016-2021 年在新三板挂牌,之后很长时间处于退市状态,直到今年 10 月 31 日,鼎泰药研转战港交所,意图重回资本市场,畅通融资渠道,花旗与海通国际也担任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从业务模式来看,鼎泰药研定位为新型 CRO,致力于为全球制药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以疾病生物学为基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超越传统 CRO 作为外部服务方承接分散任务的角色,转型成为客户的战略性研发合作伙伴。
不乏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药物创新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型 CRO 正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它们的机遇和困境值得重点关注。我们也就鼎泰药研这家企业来展开谈谈。
医药创新时代,新型 CRO 乘势崛起
新型 CRO 的崛起不是偶然,这是由医药研发升级趋势带动的。
目前,国内生物制药公司正晋升为创新引领者,药物开发从 "me-too & me-better" 模式向 "first-in-class & best-in-class" 模式转变;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也加速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另外,快速审评审批等利好政策覆盖整个价值链……
这样的变革周期,创新药领域生机勃勃,研发支出持续增长,新产品层出不穷,且出海势头强劲。
鼎泰药研招股书就给出了这样几组数据:中国的医药研发支出从 2020 年的 247 亿美元上升到 2024 年的 412 亿美元,预计到 2029 年将进一步达到 616 亿美元;2020-2024 年,中国共提交超过 12,000 项创新药 IND 申请;截至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药企的许可交易总交易额已超过 600 亿美元,涵盖单克隆及双特异性抗体、ADC 以及寡核苷酸疗法等尖端领域,重点关注心血管代谢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
而 CRO 的服务特性也注定了其需要紧跟创新药企步伐迈向新周期,以巩固创新医药产业与 CRO 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这种情况下,鼎泰药研等新型 CRO 逐步找到了自己的主场。
相比传统 CRO 单纯协助客户控制成本和执行外包任务,新型 CRO 注重与客户之间的深度战略合作,紧跟当前药企研发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发展更加前沿的技术,并对临床价值更加关注。
若按以上特征来对应,鼎泰药研算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新型 CRO。
招股书介绍,鼎泰药研提供全方位的非临床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 (DMPK)研究,以及涵盖从概念验证到关键试验的一体化临床试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研发支持。
同时,该公司高度聚焦临床价值,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眼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相关收入计算,鼎泰药研是中国心血管代谢疾病非临床研究领域的第一大 CRO。
技术上,鼎泰药研的生物标志物及转化医学平台提供免疫学、细胞及分子检测,并辅以具备行业领先灵敏度、稳健性和通量特性的质谱生物分析。与此同时,前瞻性地监控关键疾病领域新疗法的进展,以预判行业趋势,超前拓展技术能力。
目前,鼎泰药研在寡核苷酸疗法、单克隆及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细胞基因治疗(CGT)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项目经验,公司亦采用新方法(NAMs)提升临床预测性、确保批次间数据的一致性并提高检测通量。
这样的布局下,鼎泰药研的客群规模相应壮大。根据招股书数据,鼎泰药研已为超过 700 名客户提供非临床服务,为超过 130 名客户提供临床服务。不过,业绩表现还是渗透出一些寒意。
不理想的业绩下,鼎泰药研的 " 脆弱性 "
谈业绩是残酷的,但这也是投资市场最看重的一环。
就现阶段来说,鼎泰药研交出的答卷还难以 " 打高分 "。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和 2025 年前六个月,鼎泰药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7.25 亿元、7.67 亿元、7.13 亿元和 3.77 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1.43 亿元、-0.52 亿元、-2.52 亿元和 0.65 亿元。

一些挑战也愈发引起市场注意。
首先,产业竞争十分激烈。诚然,鼎泰药研作为一家新型 CRO,可以凭技术服务的全方位提升崭露头角,占据有利竞争地位,但下一代 CRO、传统 CRO(包括众多大型资深跨国以及中国本土 CRO)形成的包围圈也坚不可摧。像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这些头部企业已经形成庞大的规模压制。
其次,业务资源价格波动。招股书提到,鼎泰药研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提供非临床及临床服务,其中非临床更是占大头。这一服务是指在非人类研究模型为候选药物研究开展的系统性科研支持,依赖于研究动物(主要是 NHP 群体,即非人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及猿类等多种动物)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这样的起起伏伏,可以说进一步破坏了企业经营的稳健性。
最后,长期视角下 CRO 产业整体保持增势(预计到 2029 年,全球 CRO 服务市场扩大到 1,398 亿美元,到 2034 年进一步增长至 1,725 亿美元),但若投融资降温,药企研发动力不足,产业阶段性遇冷情况还是难以避免的。
总体而言,CRO 产业中,更新的技术路径、更全的服务内容、更精准细分的赛道布局,已经成为鼎泰药研等中小型企业突围的重要手段。然而,构建并夯实护城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比头部 CRO 巨头,现阶段鼎泰药研的发展还是具有更明显的 " 脆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