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50 年代,麻省理工大学综合实验室(MIT Media Lab)在研究一项当时被视为 " 愚蠢 " 的新技术:通过用手指触摸屏幕,实现图片的移动、缩小与放大。
由于手指触摸屏幕会留下难看的指纹印,这个动作当时被视为粗鲁、愚蠢的行为,可五十年后,随着 iPhone 的应用,MIT 这项曾经被轻视的触控技术,已被数十亿人广泛应用。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MIT Media Lab 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用于亚马逊 Kindle 的 E-Ink 墨水屏、和 Steam 少儿编程结合的乐高工具、还有最早研究可穿戴技术、之后成为 Google Glass 雏形的智能眼镜显示产品。
直到现在,MIT Media Lab 依旧保留着将实验室先进技术落地产业的习惯。10 月 27 日,在 MIT Media Lab 的一场闭门展示活动中,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约瑟夫 · 帕拉迪索(Joseph A. Paradiso)公布其最新研究成果—— "FiberCircuits" 智能纤维平台。

这是一项整合了传感器材料、人工智能、软体家具的跨学科综合技术,具体来说,是通过在纤维中嵌入微型传感器与 AI 芯片,实现信号采集、边缘推理与反馈机制的一体化设计。
帕拉迪索教授指出,FiberCircuits 标志着人机交互进入 " 可编织智能 " 阶段——当纤维本身具备感知与思考能力,技术便能以更自然的方式理解和改善人类睡眠。
在这项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除了来自 MIT 的帕拉迪索教授,另一个合作方,则是中国企业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慕思 "),作为寝具行业的头部品牌,慕思旗下已发布多款 AI 睡眠产品,线下睡眠体验馆已覆盖全球 14 个国家,拥有超过 5700 家线下门店。
一、智能纤维平台,能帮你睡得更好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MIT Media Lab 还曾进行过这样一组对照实验:
在围绕 174 名大学生、连续 30 晚的睡眠监测后,哈佛医学院的睡眠专家发现,仅在三晚之后,睡眠的规律性就会和反应、精力、幸福感等指标呈现出强相关反映。

研究人员谈到了用智能设备改善睡眠疲劳的方式:一旦可以从传感器解码出这些指标,那么我们也很感兴趣的是如何进行 " 驱动 " ——也就是制作一个设备,能够对身体采取行动来改善其功能,比如减少疲劳、让你感觉更有活力、在情绪调节或注意力方面表现得更好。
用智能设备改善睡眠,"FiberCircuits" 智能纤维平台就是这样的一项技术。
FiberCircuits 技术的核心,在于让柔性材料实现 " 感知—计算—反馈 " 的闭环功能。研究团队将尺寸小至 0.9 毫米的集成电路嵌入可编织的柔性电路中,使纤维能够实时捕捉呼吸、体温、皮肤电反应与微动信号。
也就是说,FiberCircuits 技术,可以让纤维本身具备感知与思考能力,技术便能以更自然的方式理解和改善人类睡眠。
而该技术的中方合作团队,作为专门研究寝具的慕思集团的研究人员,则结合中国在睡眠科学与家居健康领域的研究基础,针对不同人群的睡眠姿态与呼吸特征,构建了实验模型与测试平台,为 FiberCircuits 的信号采集与算法训练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
从 2025 年开始,慕思集团开始搭建有关 " 睡眠 " 领域的睡眠模型。" 这里最重要的数据,是我们采集到的睡眠分期数据,有深睡、浅睡、还有梦境等等。" 慕思集团 CTO 陈文泽表示。
在当天的活动中,双方研究团队共同展示了多项面向睡眠科学的实验验证样机:
一款基于 FiberCircuits 的床垫验证平台,可测试低密度分布式传感网络在姿态识别中的灵敏度;
一款眼罩样机整合了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与肌电(EMG)模块,用于研究呼吸节律和夜间肌肉活动的监测准确度;
一款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与皮肤电传感器的枕部结构,用于分析压力变化与环境反馈的动态关系。
也就是说,相比于佩戴手环等方式,慕思希望将对消费者睡眠监测做得更加 " 无感 ",更能实现例如血氧指标这样的 " 接触性检测 "。
" 无感监测是我们为了用户体验所坚持的底线,我们正在寻找各种办法去采集更多数据,比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等。" 陈文泽说到。
二、最懂 AI 的床垫公司
对于创立已超过 20 年的慕思来说,AI 已成为集团战略转型的核心目标。与 MIT 的这项合作,也是基于 AI 战略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资源方与合作伙伴。
从双方合作的分工来看,MIT 提供了部分关于传感器、材料等技术的基础研究方向与原始数据处理,而关于 FiberCircuits 技术在边缘侧的算法,都由慕思主导。
" 我们更希望把大多数的推理动作,以及能够拟合出来我们生理特征的这些数据和这些功能放在边缘侧,这样可以减少对用户的干扰,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安全。" 陈文泽表示。
FiberCircuits 平台还可通过光、声或微刺激反馈机制进行算法验证,实现非侵入式、低功耗的信号交互。慕思的中国团队协助完成了睡眠监测相关的多维信号标定实验,并参与纤维材料的批量化测试,确保模型训练的稳定性与普适性。
除了与世界顶级高校 MIT 的合作以外,在国内,慕思也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合作。并于今年 9 月发布了与华为鸿蒙共同研发的 " 睡魔方 " 智能床垫,主打双人共眠场景下,不同用户对床垫的差异化需求,实现 " 左右分区 " 的独立调节功能。
与华为合作代表着慕思要达到行业的更高标准。据陈文泽对媒体透露," 在硬件测试环节,我们原来在国标的要求下,可能测个 200 项、300 项就够了," 但睡魔方慕思智能床项目结束后,慕思统计,硬件测试近 900 项,仅增加的认证成本就 " 超过百万 "。

从 AI 能够实现的产品效果来看,目前慕思已经能做到基本的消费者睡眠检测,并通过 APP 给用户提供睡眠建议。比如根据用户前一夜的睡眠状态,提供关于睡眠时间、饮食、运动方面的建议。
而在未来几年内,慕思计划通过旗下产品去解决诸如 " 呼吸暂停 " 等更困扰消费者的难题,并在更多产品线中融入 AI。
" 目前很多产品和合作还在孵化中,但我们(慕思)从传统的家具行业向科技行业去转型的决心是不变的。" 陈文泽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