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锦缎
随着 10 月落下帷幕,A 股上市企业纷纷交出了三季度答卷。
伴随着 A 股时隔十余年再次站上 4000 点的关口,今年的三季报自然成为了现阶段审视市场的最权威、最客观的评判材料。当股市再次跑步进入下半场,投资者当然想认清,现如今究竟是价值修复的起点,还是风险积聚的温床?
藉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从估值的视角出发,从不同切面帮大家梳理总结下今年三季报,对 5000 多家公司所处的各行各业进行了一番完整复盘。
01 整体估值:基本面不断修复,但估值仍处相对高位
行文伊始,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统一下口径,我们统计了全部 A 股(含北交所)的数据,数据均来自 Choice 金融客户端和企业三季度财报,无特殊说明,单位均为亿元。
先来看看 A 股三季度报后整体的估值水平。
A 股整体估值上半年走出了新一轮的慢牛,以 PE-ttm 口径来看一路从 4 月初的 16.8x 缓慢提升至 22.7x 左右,与之同时 A 股也从 3000 点附近一路迈上 4000 点。
10 月末,A 股整体的点位浮动不大,徘徊在 4000 点高位,但是估值区间从 22.7x 高位回调至 21.9x 左右徘徊,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于三季报更新。

虽然还未赶上 2023 年的相对高点,但是考虑到前半年相对疲软的业绩表现,三季度能取得正增长实属不易。
最令人惊喜的是,前三季度 A 股整体利润表现的非常优秀,录得了近 5 年的新高,同比去年增长了 5.57%。
也正是得益于此,10 月末的估值在点位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下修了 1x 左右。后文在盈利分析中我们将着重分析为何今年三季度盈利水平会突然提升。

结合估值倍数来看,Q3 单季度的业绩表现实际上为指数表现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如果能延续 Q3 的业绩表现,指数表现便会得到更明显的估值修复。

虽然三季度业绩基本盘对估值产生了小幅度修正影响,但如果以时间维度来看,过去十年间,高于目前估值的时间跨度,仅占 15% 左右,因此目前的估值水平并不算低。
当然,三季度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业绩向点位靠拢的趋势,慢牛的基本盘逻辑似乎在被逐渐兑现。
02 行业估值:大都处于百分点高位,尚有修复空间的是航海装备与影视院线
再来看一下分行业的估值水平。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行业目前都处于估值扩张期(即三年百分位维持在 90%)以上的高位,其中绝对估值较高的行业分别为国防军工、电子和计算机,三者的三年估值百分位分别为 95%、99.3% 和 95.7%。
目前估值百分位在 80%-50% 中位区间的行业只有五个,分别是业绩修复估值的汽车、受益于国补的家用电器,消费领域相对表现优异的美容护理,以及估值一向相对疲软的综合和公用事业。其中前三者受益于三季度表现,可能会迎来一波短暂的修复。
而三年百分位低于 50% 的行业更是仅有 4 个,分别是估值常年处于低位区间的社会服务、非银金融和农林牧渔,以及近两年偏离主线叙事的食品饮料(白酒为主)。

结合三季度的归母利润增速和估值变动来看,由业绩基本面改善导致估值下修的二级行业排名分别为:航海装备、影视院线、证券、汽车服务和黑色家电。


图中 X 轴代表当期(即 2025 年 Q3)同比营收增速情况,Y 轴代表当期同比的估值变化情况,将申万行业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代表当期营收正增速,同时估值也在增长的 " 明星 " 行业,有流动性有业绩,需要关注的是流动性和业绩的关系,以及增长是否可以持续。
第二象限代表的是当期营收负增长,但是估值正增长的 " 瘦猴 " 行业,这些行业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未来预期较强,但是现如今估值还未兑现;有的可能是此前流动性过强,业绩下滑导致估值虚高。
第三象限代表低业绩增速,低估值水平的 " 弱狗 " 行业,在流动性相对较强的 A 股,几乎很难出现估值下滑速度超过业绩(毕竟业绩下滑会抬高估值),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那一定是行业自身出现周期性的问题,并且市场对未来预期也极度悲观。
第四象限是代表高增速,但估值还未出现明显变化的 " 金牛 " 行业,有可能是行业特性的低估值(但一般也会正增长),更有可能是业绩还未兑现估值,可能是未来相对具有流动性潜力的行业。

明星行业中,电子受益于 AI 的强势发展,半导体行业目前来看不仅仅带动了营收增长,也带动了估值的飙升,其次计算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汽车也表现不错。
金牛行业中,只有非银金融和农林牧渔两个行业,非银中保险占比较高,受困于地产周期性的问题,市场给予保险的估值确实相对保守。除此之外家电也贴近金牛矩阵,主要还是国补政策导向相对明显,市场给予补贴式增长的估值并不算高。
瘦猴行业中,各有各的问题,有像医药生物这种需要长期发展兑现业绩的行业,市场确实愿意给予相对高估值。也有像地产、建材这样的行业,仅仅是因为业绩下滑太多,出现了估值反向增长的情况,是名副其实的 " 病猴 "。
当然,这张图主要还是想为大家清晰的整理三季报各行各业估值和业绩的关系,并不具备投资建议,毕竟每个行业细分都有自己的特性。
03 盈利能力:" 反内卷 " 改善利润边际,历史包袱越来越轻
看完行业估值后,我们回归基本面,来聊一聊三季度盈利情况。
先说营收,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得益于三季度良好的表现,截止三季度末,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并接近于 2023 年相对高位的水平。
同时,今年前三季的毛利水平也有所上升," 反内卷 " 的叙事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从 2023 年的底部提升了 0.3pct,不过相较于 2022 年以前的高点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要知道毛利率层面,2025 年前三季度较 2021 年要低 3pct。


真正影响归母利润率提升的核心科目有三个: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持有资产未实现收益,前几年受制于地产波动影响较大,今年受益于股市,部分企业持有资产增值明显,带来的正反馈。
· 信用减值计提,主要是银行和少数非银金融企业的信用减值计提,受制于疫情波动带来的减值风险,前几年集中释放,现如今逐渐回暖。
· 资产减值计提,还是和地产相关,部分高比例持有地产资产的企业,也集中计提了资产减值的损失,而今年没有持续计提,因此反向抬高了归母利润率。
总结而言,现如今整体来看 A 股的部分风险资产释放进入平缓期,归母利润正是得益于此出现了小幅度单季度的回升,很可能是现阶段(再不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地产关联企业的劣质资产慢慢出清,实现了一次利润表的减负。
当然,这只是本季度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地产和债务风险还需要持续关注后续基本面的变化,才能下定论。
营收侧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行业的表现,从体量上来看,大基建强垄断行业的营收规模具有绝对优势,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从增速上看,前三季度表现最出色的行业是电子和非银金融,前者同比增速达到了 19.4%,后者增速达到了 16.3%。
电子行业受益于 AI 资本开支驱动,整个半导体行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价值重塑;而非银金融行业受益于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火热态势,保险、券商纷纷交出不俗的三季报答卷,目前来看估值还未得到改善。


04 营运水平:费率趋稳,赊销盛行,供需关系并未改善
1)销售费用及费率:反内卷成效初显
前三季度 A 股整体销售费率录得 2.68%,较去年同比下降 0.09pct,较五年前的高位下降 0.16pct,从趋势来看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今年以来市场的一大主题便是反内卷,而反内卷最核心的财务表现形式一般是递进的:即费率率先降低,而后毛利逐渐改善。
A 股三季度整体的毛利率改善幅度不大,但是销售费率出现了下滑的信号,不过考虑到绝大多数 A 股的企业四季度的费率会出现明显的提升(年末集中报税),三季度销售费率表现的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同口径下,三季报期管理费用出现连续三年正增长,考虑到费用特性,管理费用一般是阶段性数据(主要为管理人员工资,时效性较高),而销售费用更倾向于节点性费用(一次性入账),因此三季度看起来管理费用的占比明显高于销售费用,预计年末二者的差距会被缩小。
今年三季报还是延续了去年年末的叙事,虽然绝大多数企业对外的口径都是节流,但费控表现一般,管理能力仍有改善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 A 股整体的研发费用累计录得 1.15 万亿,略高于去年同期,不过从费率结构来看,今年和去年的研发费率差距不大,仅仅提升了 0.02pct。
今年录得过去四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率增长最为缓慢的财报,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企业成本侧投入转向,从围绕人员和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侧,转向相对繁荣的资本开支层面(并不是围绕固定资产构建,下文详谈)

4)整体的营运水平:去库存效果明显,受限于赊销营业周期并未改善
成本侧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企业前三季度营运情况的表现,首先最核心的是存货,继去年三季度库存周转天数回升后,今年 A 股整体的存货趋势再次向好,整体的库存周转天数下降了 1.4 天左右,来到了近五年的低位。


05 资产质量及成长性:收益质量下滑,资本开支力度回暖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 A 股前三季度整体的资产质量、收益质量和围绕资本开支的成长性表现。
先来看看资产质量,今年前三季度 A 股整体的资产结构与去年同期的变化不大,负债率提升 1%,可能与资本开支周期挂钩,不过目前来看资产负债率还处在相对稳定的区间。
而从负债结构来看,短债的占比微降,长债的占比提升,以下降的幅度判断,很有可能是去库存带来的经营性影响,参考意义不大。

那么维持收益稳定性的经营性活动收益占比自然表现不会太好,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性收益和利润的比值不足 7 成,创五年新低,后续还要观察今年三季度业绩表现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A 股整体的投资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亏损扩大了 27.32%,也就是投资性支出增加了接近 30%。

05 结语
行文至此,我们来总结下全文:
先说三季报估值和业绩表现优异的方面:
· 三季度整体业绩表现不俗,利润率提升明显,相对应的在点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估值得到了小幅度改善。
· 行业整体处在估值扩张期。
· 减值计提现阶段明显减少,部分不良资产带来的影响逐渐减弱。
· 费控水平稳定,去库存成果不错。
再来说说可能存在的潜在不利因素:
· 整体估值和行业估值仍处于相对高位。
· 营运水平整体有所下滑,应收账款周转下降,供需关系还未得到本质改善。
· 单看三季度部分收益来自于市场自身,经营性收益占比下降,可持续性存疑。
最后还得重复强调下,财报和估值本质都是用后视镜来审视市场和企业,本文只为帮大家梳理财报季后的估值变化和基本面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