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热点科技 14小时前

36 氪曝光车企订单造假,5 块钱一单?

" 数据泡沫 " 终会破灭。

这两天,36 氪发布的一篇有关车企订单造假的文章,指出小订造假已经形成产业链,普通小订订单只需 5 元,火遍全网。

文章透露,如今的车圈,陷入了一种荒诞的数据内卷:你说 "72 小时破万 ",我就说 "48 小时破 2 万 ";你说 " 订单超 3 万 ",我就敢吹 " 订单逼近 5 万 "。

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推出新车时不喊一句 " 小订破万 ",仿佛就没了底气。

然而,当真实的交付数据曝光时,这场狂欢就会露出底色——上个月宣称 " 小订破 2 万 " 的车型,实际月交付不足 500 台。第三方车险数据显示其上牌量仅 300 多台。

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据自媒体披露,有些广告公司早在新车开发布会的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 " 小订过万 " 的假数据。

甚至在造假订单数据方面,已经催生出一条黑产链

而它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车企内部扭曲的 KPI 考核。

一位曾在某新势力负责营销的员工透露:" 领导开会时明确说,新车上市首周小订必须破万,不然就是营销失败,团队所有人都拿不到绩效。"

为了完成任务,营销部门对接广告公司,再由广告公司牵线黑产团队。

据第三方机构测算,一家车企要造出 " 小订 3 万 " 的假象,仅支付给黑产团队、广告公司的费用就超过 100 万,加上员工刷单补贴、经销商锁单返利,总成本高达两三百万。

不少人觉得,这无非就是车企花钱买开心,属于自娱自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订单量上来,采购会增加零部件供应量,生产也会安排出产能,进行生产。但产出的新车却没人买,这就导致车企降价促销,压低利润率,造成亏损。

所以,表面上看是人畜无害,实际上是自毁前程。

希望车企能明白,当潮水退去,留在赛道上的不会是讲故事的人,而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诚诚恳恳对用户的品牌。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