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由声网与 RTE 开发者社区联合主办的 Convo AI & RTE 2025 第十一届实时互联网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 "AI 有声 " 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级的 RTE& 对话式 AI 专家、开发者、企业代表与生态伙伴,共同探讨实时互动(RTE)与对话式 AI ( Convo AI ) 深度融合的新场景、新架构与新机遇。
在主论坛上,声网创始人兼 CEO 赵斌、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Agora 联合创始人 Tony Wang 等嘉宾分别带来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

在今年的 RTE 2025 实时互联网大会开场演讲中,声网创始人兼 CEO 赵斌宣布,声网年度服务分钟数首次突破 1 万亿分钟,标志着 RTE 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视频高清化比例在过去两年增长超过 10 倍,海外市场 720p 以上分辨率流量占比已超 80%,WebRTC 全球搜索热度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切标志着实时互动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创新热潮。

究其根源,人类对话中仅有 7% 的信息来自语言内容,超过 90% 的信息感知依赖于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要素。要实现真正的 " 类人对话 ",企业必须系统性攻克低延迟响应、自然打断、上下文管理、情感理解与表达等复杂挑战。


而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对话式 AI 将在情感陪伴、智能硬件、在线教育三大场景中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在大会现场,赵斌演示了 AI 客服的功能,充分展现了当前对话式 AI 在实时交互与场景理解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Tony Wang:从中国速度到全球共鸣,AI 出海需完成 " 心智跃迁 "
Agora 联合创始人 Tony Wang 从全球化市场实践的独特角度,分享了中国 AI 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 " 心智跃迁 "。他指出,在 AI 技术全球化的浪潮中,出海已从 " 可选项 " 转变为 " 必选项 "。AI 的全球化进程不仅依赖于技术优势,更需要完成从 " 算法精度 " 到 " 心智广度 " 的认知跨越。他强调 " 信任 " 是超越技术的新竞争壁垒,中国 AI 企业的全球化不只是产品或速度的竞争,更是一场理解差异、建立信任的长期修炼,而这种信任源自透明的数据治理、商业共赢以及文化共情三个方面的系统构建。

韦青:构建智能组织新能力——技术融于无形,方见真正价值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大会主题演讲中深入分享了他对技术本质与 AI 应用的深刻理解。他指出,真正伟大的技术应当 " 融于无形 "。许多公司的成功并非依赖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是源于对技术深刻理解,并基于这些理解来满足用户需求。以 WebRTC 为例,声网在 2014 至 2015 年选择这一当时并不被主流看好的标准,正是因为其洞察了未来十年开发者的需求与技术趋势,提前布局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他还提示开发者要回归用户体验和场景价值,关注技术背后的持续价值与长远动态,而非盲目追逐技术热词与短期风口。

圆桌:AI 产品出海的破局关键
在圆桌对话环节,声网联合创始人 Tony Wang 与天际资本创始人张倩、OceanBase CEO 杨冰、珞博智能联合创始人潘雨楠、WaveSpeedAI 联合创始人李样兵围绕 AI 出海的核心挑战展开深度探讨,从赛道选择、竞争策略到落地执行等多维度探寻破局之道。

潘雨楠则指出,AI 硬件企业必须深刻理解大模型能力与产品化落地之间的巨大鸿沟,通过持续创新保持 "6 个月到 1 年 " 的技术代差,以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企业应该发挥在供应链整合和快速迭代方面的传统优势,将技术深度有效转化为产品优势。
关于出海的市场策略,与会嘉宾也基于自身经验分享了多元路径。杨冰提出 " 顺势而为,扬长避短 " 的实践心得,认为在与中资企业全球化同向而行的路径上做深本地化做深行业是最高效的方式;潘雨楠则强调要根据目标市场对企业品牌和文化的接受度与匹配性来制定市场策略;李样兵分享了从客户需求出发确定市场,进而采用 " 声西击东 " 的创新策略——在北美建立品牌声量,同时将业务重点布局在中东、东南亚等蓝海市场。
在突破首个大客户这一关键议题上,Tony Wang 和李样兵都充分强调了出海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与本地合作伙伴快速建立信任、构建合作生态的重要性。杨冰告诉雷峰网,对 To B 企业而言,通过构建完整的认证与服务体系帮助客户实现自服务,也是出海企业跨越海外市场门槛的关键。
在圆桌讨论的最后,与会嘉宾在关于人才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出海人才需要兼具从 0 到 1 的创业经验与强大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这是支撑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基石。
从 " 人人连接 " 到 " 人机共生 ",RTE 技术与对话式 AI 的融合正在重塑沟通的边界。未来,声网将继续与开发者、企业及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实时互动生态的进化,迎接一个更加智能、实时、无处不在的交互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