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3小时前

寻找中国自免之王

文 | 医曜

BD 为王的核心逻辑下,中国药企 BD 交易总额近在上半年创出 608 亿元的新高。然而,当 BD 预期已经释放到极致,市场对于 BD 交易的敏锐度则已经开始下降。

10 月 17 日,5 家国内药企同时宣布达成出海授权,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但股价却是高开低走。10 月 22 日,信达生物达成 114 亿美元大单,同样难挡股价下跌。从这不难看出,见惯了大手笔 BD 交易的投资者们,似乎很难再获得超预期体验了。因此我们曾做出判断,投资者对创新药企的价值判断或将回归基本面,亦更加关注药企的商业化能力。

尤其是作为第二大疾病市场的自免领域,不少国内药企都已经走上商业化之路,极有可能率先出现预期拐点。与肿瘤赛道基本座次已定不同,中国自免王者的竞争刚刚开始,各家药企都在凭借不同的优势和策略在各自的赛道上疾驰。

眼下,自免王者的宝座,仍在虚位以待。随着各家企业核心产品商业化持续推进,中国自免领域的格局将逐渐清晰。

01 康诺亚

提到自免药物,绝对绕不开 "NewCo 之王 " 康诺亚。

成立于 2016 年的康诺亚虽然年轻,但已经在国内自免领域率先跑出来。2024 年 9 月,康诺亚的核心产品司普奇拜单抗成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这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获批上市的 IL-4R α 单抗,对标的正是赛诺菲的 " 药王 " 级产品度普利尤单抗。

图:康诺亚自免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公告

不过,特应性皮炎治疗手段多样,竞争已成红海之势。康诺亚的精明之处在于,提前瞄准相对蓝海的鼻科领域进行了布局,与度普利尤单抗形成差异化竞争。2024 年 12 月,司普奇拜单抗获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全球唯二获批这一适应症的;2025 年 1 月,又全球首个拿下了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在鼻科领域建立了坚固的护城河。

适应症的不断扩展,让司普奇拜单抗的销售额获得了不错的增长。2025 年上半年,康诺亚营收约 5 亿元,同比增长 812%。做出主要贡献的就是司普奇拜单抗。

未来,司普奇拜单抗还有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更多预期中的适应症,想象空间还是很充足的。但 IL-4R 单抗的内卷也值得注意,康乃德的、康方生物的同靶点产品上市在即,此外还有十几款在研产品蓄势待发,留给康诺亚的时间并不充裕。

这样的情况下,能否通过今年的医保谈判,进一步加速产品放量,提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对康诺亚来说至关重要。

02 三生国健

三生国健是国内自免市场的元老级玩家。早在 2005 年,三生国健就推出了 TNF- α 的重磅产品益普赛,比辉瑞原研的 " 依那西普 " 还早五年在国内获批上市。2019 年,益赛普创下了 11.44 亿元的销售巅峰,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自免大药。

可随着 TNF- α 靶点竞争对手的增多,尤其是修美乐、类克等海外竞争对手在 2019 年被纳入医保目录,益赛普开始销售遇冷。2020 年,益赛普收入迅速断崖式下降至 6.16 亿元。

危难之中,三生国健在 2023 年决定 "ALL IN" 自免,并将所有肿瘤管线剥离。目前,公司共有正在 16 条自免管线,包括 IL-17A、IL-5、IL4R α 、IL-1 β 等多个热门靶点。从覆盖面上来看,算得上是自免领域布局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图:三生国健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公告

这其中,研发进度最快的是 IL-17A 单抗 608,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诺华的全球首款 IL-17A 单抗司库奇尤单抗,2024 年销售额高达 61.41 亿美元,这无疑是竞逐自免药王的又一潜力靶点。此外,IL-1 β 单抗 61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也已获得受理。从全力梭哈自免的行动,不难看出三生国健重夺自免市场领导地位的决心。

不过,三生国健的进度显然没跟上野心,目前国内已有 6 款 IL-17A 获批上市,赛道俨然成为 " 内卷修罗场 "。作为后来者,三生国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方能突围。

总体而言,虽然三生国健在药物研发进度上稍显落后,但凭借全面的管线布局和深厚的渠道积累,这位自免老兵依然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03 荣昌生物

荣昌生物本是以 ADC 药物闻名的创新药企,如今却靠着泰它西普在自免领域做的风生水起。

早在 2021 年 3 月,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就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当年销售额达到 4730 万元。2022 年,泰它西普降价 68.34% 进入医保,成功以价换量。

此后,荣昌生物也在持续努力拓展后续适应症。2024 年 7 月,泰它西普拿下了类风湿关节炎这一适应症。今年上半年又获批了重症肌无力这一大适应症。

图:荣昌生物自免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公告

这虽然是罕见病,但实际上患者数量不算少。重症肌无力全球患者超过 70 万人,其中仅在国内就约有 20 万存量患者,对应的市场规模也相当可观,可国内获批药物相对较少。这也推动了泰它西普持续放量。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泰它西普 2025 年上半年全终端医院销售额就已突破了 4.2 亿元,较去年增长了 88.92%。

今年 8 月 13 日,荣昌生物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三期临床也成功达到主要终点。9 月 28 日,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具 IgA 肾病成人患者的适应症也拟纳入优先审评品种,上市进程有望加速。

在出海方面,泰它西普也终于迎来了关键里程碑。今年 6 月,荣昌生物与 Vor Biopharma 达成总金额高达 42.3 亿美元 BD,泰它西普成功出海。虽然市场对这笔 BD 存在争议,但企业宏观层面确实持续向好。

04 云顶新耀

云顶新耀在自免领域的突破来得迅速而猛烈。

2023 年 11 月,耐赋康通过优先审评程序成功获批,成为第一款被中国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的非肿瘤药物,用于治疗 IgA 肾病。据估计,我国 IgA 肾病患者超过百万,每年新增确诊病例超过 10 万例。

没进医保前,耐赋康 7 个月收入就已经累计达到 3.53 亿元收入,撑起了云顶新耀营收的半边天。2025 年正式进入医保后,耐赋康通过以价换量,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 3.03 亿元,同比增长 81%,一度脱销。8 月,在扩产补充申请获批后,耐赋康单月销售收入达 5.2 亿元。

耐赋康之后,云顶新耀另一潜力自免产品艾曲莫德已进入 " 上市倒计时 "。去年 12 月,其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适应症国内上市申请获得受理,预计 2026 年上半年有望获批上市。

图:云顶新耀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公告

10 月 21 日公司发展战略交流会上,云顶新耀表示,在未来 6 到 12 个月内,将成功引进至少 3 款 " 耐赋康级别 " 的重磅产品。

公司预计,计划引进产品的国内潜在销售峰值将超 100 亿元,叠加现有产品管线,整体产品矩阵的国内销售峰值将突破 200 亿元。

05 再鼎医药

凭借艾加莫德这一重磅单品,再鼎医药迅速在自免领域崛起。艾加莫德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 FcRn 拮抗剂,已在海外获批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去年,艾加莫德海外收入 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成功晋级自免领域重磅炸弹。

在国内,艾加莫德于 2023 年 6 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该药销售额也在逐季度快速放量,2024 其国内销售额约 9360 万美元,增速高达 835%。今年 4 月,艾加莫德预皮下注射剂型成功获 FDA 批准。在国内,再鼎预计将在 2025 年递交工艺变更申请。获批之后,艾加莫德将有 3 种给药方式。

除了已获批的重症肌无力和 CIDP 适应症,艾加莫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适应症拓展正稳步推进。目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眼病、肌炎等适应症已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临床 III 期或关键性临床阶段。

图:再鼎医药自免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官网

同时,再鼎仍然在拓宽自免产品线。今年 1 月 10 日,再鼎医药从福泰制药手里引进了一款 BAFF/APRIL 双重拮抗剂 Povetacicept,瞄准的是 IgA 肾病领域。此外,再鼎医药还自研一款 IL-13/IL-31R 双抗 ZL-1503,处于临床前阶段,瞄准的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06 智翔金泰

2023 年 6 月,智翔金泰在科创板上市时被称为 " 三无公司 ",无产品上市、无主营业务收入、无利润。然而短短两年间,这家公司却已在自身免疫领域崭露头角。

去年 8 月,智翔金泰首款产品 IL-17A 靶向药赛立奇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不过,这一适应症国内已有众多治疗银屑病适应症的生物制品上市,涵盖 TNF- α、IL12/23 和 IL-17 等靶点,且大部分药品都已经进入医保,竞争激烈。

同时,针对 IL-17A 靶点也相当内卷。赛立奇单抗上市当天,恒瑞医药的同靶点产品一同获批上市,都宣称自己是国产首款。此外,国内还有超 30 款 IL-17A 抑制剂进入临床,其中康方生物、三生国健的产品已申报上市。2024 年智翔金泰营收 3006.95 万元,几乎全部来自赛立奇单抗。

今年 1 月,赛立奇单抗又拿下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适应症。两大适应症的加持下,智翔金泰上半年收入 4539.18 万元。这一数字不算惊人,但对于一款尚未进入医保的产品而言,已属不易。后续,赛立奇单抗的主要增量还要看今年是否能进入医保谈判目录。

图:智翔金泰管线一览,来源:公司公告

在智翔金泰的管线中,储备的自免产品也不少。目前,公司针对 IL-4R α、IFNAR1、TSLP、IL-15 等多个自免靶点进行了布局,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白癜风等多个适应症。其中,进度最快的是 IL-4RA 泰利奇拜单抗,其注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

随着核心产品的持续放量和丰富管线的逐步推进,这家曾经备受质疑的公司,未来也或许有望中国自免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