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4 日,广汽集团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延续了业绩承压的趋势。单季营收同比下降 14.62%,归母净利润亏损 17.74 亿元,引发市场上新一轮 " 广汽还在谷底 " 的判断。有人将这视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时代掉队的信号,也有人开始担心广汽的现金流和资本能力能否支撑转型走完全程。
但如果这份财报只用利润表去评判,就容易忽视它真正传递的方向性变化。在这份看似低迷的报表背后,广汽正经历一轮主动调配资源、重构资产结构的过程。它没有回避亏损,却也没有用极限降本制造短期盈利幻觉。
相反,从 8 月份开始能够看到广汽无论是与华为发布启境品牌、展示智能化合作生态的深度,还是在星源增程、ADiGO GSD 等新能源技术上的持续推进,亦或是和京东延伸出的跨界造车讨论,这些动态不断出现在市场视野中,为外界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现阶段的广汽可能并不适合用 " 亏了多少 " 或 " 卖了多少 " 来讲,而是应该从广汽把资源投向哪里、正在构建什么能力开始看起。
盈利承压、现金收紧,流动性仍握在手里
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 241 亿元,同比下降 14.62%;归母净利润亏损 17.74 亿元,同比下滑 27.02%;扣非净利亏损 18.3 亿元,经营亏损延续至主营层面,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43.12 亿元,这组数据清晰显示出,广汽已站在一个转型与重构交叉的临界点。


一方面,企业依然保有相对充裕的资金。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 380 亿元,尽管较年初下降 26%,但利息收入仍达到 6.57 亿元,表明企业通过低风险方式实现了资金的有效运作。一般而言,只有在持有一定规模现金的基础上,才能维持如此体量的利息收入,这也意味着广汽在短期流动性上依然有余力,在转型周期内依靠稳健的资金管理策略缓解了部分财务压力。

广汽集中资源流向新版块
很多人在看到这份财报时,会下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业绩的回撤上。但如果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广汽的资源正在集中流向下一个增长周期。
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已经给出答案。相比年初,广汽的总资产有所压缩。一方面,在建工程、非核心长期资产被有序压降,释放出企业正在重新梳理投资节奏的信号;另一方面,长期股权投资逆势增长,成为整个资产结构中唯一显著扩张的版块。


另一个重构方向来自海外,前九个月广汽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 36.5%,覆盖 85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570 多个销售网点,以及 5 座海外工厂和 7 个中转仓,这些数字代表着运营和制造能力在海外落地的过程。

别急着唱衰广汽
这份财报发布后,似乎舆论第一反应都是广汽还没能站起来,业绩全面承压、利润持续为负、现金流承压,数据确实不乐观。但如果一份财报只用利润表来评判,那就低估了广汽这家企业在转型期的复杂性。
从压缩重资产到强化股权投资,从压降在建工程到推动海外运营与智能化品牌体系,广汽选择的路径很像一场金融危机后的西门子。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西门子,一度遭遇利润断崖式下滑,但管理层没有回头收缩研发和创新业务,反而加大了对数字化工业、智能基础设施的战略投入,并分拆掉短期利润更高但长期潜力不足的业务线。


从启境品牌的筹备节奏,到海外网络的体系化,再到资金使用效率的变化,广汽的每一项选择,都藏着对长期路径的判断。这一切没有被利润表体现,也不会立刻被资本市场奖励,但正因为这样,才更值得被看见。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