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加入轩辕同学,成就新汽车人 !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甄尤美
10 月 22 日,特斯拉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终于止住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营收下滑势头。
然而,这份看似 " 亮眼 " 的成绩单背后,却藏着不少 " 扎心 " 的细节。
喜的是,特斯拉本季度的营收高达 2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高于华尔街分析师给出的 264 亿美元预期。
汽车销量和自由现金流创下了新纪录。本季度汽车业务的营收较上年同期的 200 亿美元增长 6%,至 212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达到 40 亿美元。
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营收也暴涨 44% 至 34.2 亿美元,成为意外的增长引擎。
忧的是,虽然汽车销量得到增长,但是本季度的净收入却下降了 37%,至 14 亿美元。
每股收益同样承压,GAAP 口径为 0.39 美元,即便是非 GAAP 口径的 0.50 美元,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 0.55 美元。
受此拖累,美股开盘交易后,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近 5%,给该公司创纪录的季度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意思的是,这场财报会议完美复刻了标志性的 " 马斯克风格 ",充满意外。
电动汽车业务营收 212 亿美元,占总营收 75.4%,却被轻描淡写,而距离商业化仍有距离的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却被反复聚焦,用以勾勒特斯拉宏大且令人振奋的发展图景。
而到了会议尾声,马斯克又毫无征兆地提出个人诉求,给股东们来了个猝不及防。
Camelthorn Investments 顾问肖恩 · 坎贝尔 ( Shawn Campbell ) 形象地描述了该会议:" 特斯拉发布的好消息和坏消息恰到好处,既能安抚粉丝,又能给批评者提供足够的证据。这份财报不会改变任何人对特斯拉的看法。"
增收不增利,钱去哪儿了

而这很大程度上由政策驱动:美国消费者为赶上 9 月 30 日到期的 7500 美元联邦税收抵免政策窗口期,集中下单 " 抢购 ",形成了一波短期购车热潮。
然而,销量增长并未同步转化为利润。
关税问题成为侵蚀利润空间的一大关键因素。
尽管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辆均在本土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生产,但其进口的原材料与零部件仍需缴纳关税。
首席财务官伊巴夫 · 塔内贾(Vaibhav Taneja)透露,这导致特斯拉本季度损失超过 4 亿美元。
并且,此前作为稳定利润来源的汽车监管信贷收入出现显著下滑,从 7.39 亿美元下降到 4.17 亿美元,降低 44%,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
一直以来,老牌汽车制造商为了遵守环保法规必须购买清洁空气积分,但是特朗普总统和国会共和党人废除了清洁空气法规,使老牌汽车制造商无需向特斯拉支付碳排放额度。
同时,在成本端,研发投入大幅攀升成为拖累利润的 " 另一只手 "。
特斯拉坦言,人工智能和其他研发项目的投入同比激增 50%,是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不确定性,特斯拉拒绝发布具体的销售额与利润预测,重申与上季度类似的措辞:" 很难衡量全球贸易和财政政策变化对汽车和能源供应链、我们的成本结构以及耐用品和相关服务需求的影响。"
10 月初,特斯拉进一步推出低价版 Model 3 与 Model Y,起售价较此前最低配车型再降约 5000 美元,实施 " 以价换量 " 策略。
然而,随着美国财政激励政策退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多数分析师预计,未来几个月特斯拉销量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eToro 市场分析师法拉汉 · 巴达米(Farhan Badami)认为:" 现金流的增加是本季度的救命稻草……这提供了喘息的空间,但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他认为这种模式其实难以持续:" 尽管销量增长,但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却在恶化。该公司正以更低的利润率销售更多汽车,消耗库存,并依赖于税收抵免政策带来的、不会再发生的激增需求。"
CFRA 高级股票研究分析师加勒特 · 尼尔森 ( Garrett Nelson ) 说道:" 我们正进入一个对特斯拉近期和中期盈利增长轨迹充满疑问的时期。"
华尔街则给出了数据预测,认为特斯拉 2025 年的交付量将下降 8.5%。
然而,特斯拉股东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 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南希 · 滕格勒(Nancy Tengler)却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前景十分看好。
" 我对下一季度不太担心。" 她说。" 这很混乱、很艰难,需要反复尝试,但这位首席执行官意志坚定。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他一定能完成目标。"
被 " 喧宾夺主 " 的财报叙事

CNBC 在报道中表示:" 高管们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业务指引,马斯克只是不断重复他那宏大的未来愿景。"
一些投资者对特斯拉针对汽车业务仅提供有限细节感到失望。
Karobaar Capital 首席投资官哈里斯 · 库尔希德 ( Haris Khurshid ) 说:" 市场意识到特斯拉的交易方式像一个人工智能平台,但报告却像一家汽车制造商。"
这句话隐含着对特斯拉的批评,认为它用一个关于未来的、充满诱惑的 AI 故事来维持高昂的市值,但其财务报表却揭示了一家汽车公司的疲软利润。
然而,对马斯克的追随者而言,销量与利润已不再是衡量特斯拉成功的首要指标。
他们对特斯拉的估值来自其对未来业务的描绘,尤其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净利润大幅缩水近四成的局面,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依旧表现得很乐观,并将特斯拉的未来押注在自动驾驶出租车与人形机器人上面。
今年夏天,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和旧金山湾区推出了 Robotaxi 叫车应用。
马斯克预计,今年将从奥斯汀的 Robotaxi 车辆中移除人类安全驾驶员,实现完全自主运营,并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将服务拓展至 8~10 个主要都市区。

" 这辆车会让人感觉像一个活生生的生物。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厉害之处。"
当被问及增产是否需要提供激励措施并压缩利润率时,马斯克预测自动驾驶汽车 Cybercab 的需求将 " 异常旺盛 ",并且不会牺牲利润率。
他直言:" 我觉得我们已经清楚了,尽快扩大生产是有意义的。"
对于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 擎天柱将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外科医生。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一位不可思议的外科医生。我认为我们正走向可持续的富足,我很高兴能与特斯拉团队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马斯克相信,凭借擎天柱能够真正创造一个没有贫困、人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医疗服务的世界。
然而,现实与愿景之间可能仍存在差距。
马斯克关于 " 全自动驾驶即将到来 " 的预言已多次跳票,迟迟未能落地,并且特斯拉当前工厂产能利用率仍不足,此时激进扩产无疑伴随风险。
并且,就连马斯克本人也承认,将擎天柱推向市场 " 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其高度复杂的机械手,在设计和生产上面临严峻挑战。
马斯克万亿薪酬的 " 突袭 "
" 我只是认为,需要有足够的投票控制权才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马斯克说:" 否则,如果我发疯了,我就会被解雇。"
就在 75 分钟的财报会议即将收尾时,马斯克突然打断他的首席财务官塔内贾,将话题强行拽到自己的 1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上,瞬间让原本平淡的会议充满火药味。
事实上,马斯克真正在意的并非薪酬数额,而是对特斯拉的绝对控制权。根据薪酬方案设计,若他能实现所有预设目标,将获得公司 25% 股份的投票控制权。
马斯克在会议上严厉批评反对该计划的股东咨询公司:" 我在这里建立机器人军队,然后因为 ISS 和 Glass Lewis 的一些愚蠢建议而被赶下台,这让我感到不舒服,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些建议。"
而且,他直接回怼一位质疑薪酬方案的股东:" 特斯拉的市值比所有其他汽车公司的总和还要高。你希望哪位 CEO 来管理特斯拉?反正不会是我。"
更早之前,在 10 月 19 日发布的 X 推文中,马斯克已明确表态,若薪酬方案未获通过,他将离开特斯拉。

11 月 6 日,特斯拉将在奥斯汀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对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进行最终表决。这场牵动公司未来走向的控制权之争,答案即将揭晓。

请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兄弟媒体

加入轩辕同学,成就新汽车人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