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成功路径的理想,正在成为大六座 SUV 迭代中的 " 旧势力 "。
2025 年 9 月的新造车销量榜单中," 半价理想 " 零跑汽车交付 66,657 辆,同比增长 97.4%,连续七个月领跑新势力阵营,成为第二家达成百万产量的新势力车企。
相比之下," 正统 " 理想汽车反而跌落到新势力第六名,9 月交付 33,951 辆,同比下滑 36.8%。
曾以 " 奶爸车 " 定义三十万级六座 SUV 市场的理想,为何在 2025 年陷入 " 先扬后抑 " 的被动局面?
答案藏在市场的剧变里。2022-2024 年,理想用精准的家庭定位打开了三十万级六座 SUV 市场,累计交付量均突破百万辆大关,一度形成垄断格局。但进入 2025 年,零跑、奇瑞、深蓝、银河等新玩家携差异化产品密集入局,硬生生在被理想统治的大六座 SUV 的市场中撕开了裂缝。
回顾 2024 年之前的大六座 SUV 市场,理想的统治力堪称 " 现象级 "。
其 L 系列四款车型在 20-45 万元价格带构建起无懈可击的防线:L9 作为全尺寸旗舰累计交付突破 25 万辆,L8 稳坐 30-40 万价位销冠,L7 摘得 30 万以上新能源车型桂冠,L6 交付即破 23 万辆。
但成也 " 亲子 ",败也 " 亲子 "。当理想将奶爸车的标签贴到极致时,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最直观的缺陷是场景创新的严重同质化:从 L6 到 L9,所有车型的核心设计逻辑都围绕 " 家庭出行 " 展开,却完全忽略了商务接待、朋友结伴出行等多元化场景。
摸着石头过河的理想,正在被摸着理想过河的竞争者上下夹击。
理想面临的竞争压力,首当其冲来自问界。从问界 M5 到全新问界 M7、问界 M8 再到问界 M9,问界的产品矩阵逐渐清晰,且每一款车型都精准对标理想的核心产品:问界 M5 分食理想 L6 的市场份额,问界 M7 瞄准理想 L7、L8,问界 M8、M9 则直接对标理想 L8、L9,形成全面 " 围堵 " 之势。
以 4 月上市的问界 M8 为例,其市场表现堪称 " 现象级 ":开启交付后仅 45 天,交付量便突破 2 万辆,上市四个月累计交付更是超过 8 万辆。反观理想,自 6 月起销量便持续下滑,两者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问界的强势崛起直接分流了理想的核心用户群体。
外部竞争之外,更大的症结来自于内部的摇摆与纠结。
本想通过纯电 SUV 系列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但理想纯电板块的开局却充满坎坷。
作为理想纯电 SUV 系列的首发车型,理想 i8 上市后,市场反应给理想泼了一盆凉水。超出消费者预期的售价、复杂的版本配置以及交付前的大段空窗期,成了下订的拦路虎。眼看市场反馈不佳,理想紧急调整策略,不仅回归单一配置,还同步进行降价,但首发失利的影响已经造成。
理想 i8 的受挫,折射出的是理想当下的艰难和纠结:增程板块承压,亟需一场纯电及时雨提升士气一起阴霾的理想,又掣肘于 L 系列的定价红线,在纯电车型的定价上畏手畏脚。一端是纯电抢占增程的担心,一端是开拓纯电增长路线的迫切,煎熬的割据中,理想落得两头空。
理想的被动,恰恰其他大六座 SUV" 新势力 " 的机会。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多款旗舰 SUV 的路测谍照,小米、蔚来、智己等品牌的大六座 SUV 正蓄势待发。
这些已在测试的新车,其中的一些是全新车型,肩负着品牌向上,或拓展新赛道的重任;也有一些是经典产品的年度改款,外观设计、基础能力的变化,备受品牌粉丝的关注。
相同点则在于,这些被安排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亮相的新车,将共同组成 2025 年市场竞争的「压轴大戏」。而他们身上也大概率搭载了各自品牌的最新技术成果,是车企现阶段实力的直接展示。
其中,小米首款增程式中大型 SUV(开发代号 " 昆仑 ",或命名 "YU9")的发布时间尚未明确。有消息称可能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登场,也有博主预测会延至 2026 年中后,11 月底的广州车展或成其首秀舞台。
目前信息主要来自网友拍摄的路试伪装车。虽设计细节未公开,但外观轮廓已清晰:车长约 5.2 米,车身偏高且造型方正,区别于小米 YU7 的 " 运动 " 标签,更契合 6 座家庭用车需求,能提供更宽敞乘坐空间。
蔚来全新旗舰 SUV ES9 已确定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登场,今年年底大概率开启预热。网友拍摄的路试伪装车给人 " 体量超级大 "" 庞然大物 " 的直观感受,对比定位稍低、车长 5280mm 的全新 ES8,ES9 尺寸更大。
智己 LS9 已现身工信部申报名单,外观设计完整曝光,因尺寸与气场突出,被网友称为 " 陆家嘴揽胜 "。该车定位大型 SUV,具体尺寸为 5279mm,轴距 3160mm,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前后灯组均与过往智己 SUV 不同。
此外,零跑 D19、奇瑞风云 T11、腾势 N8L 等车型也已在近期发布,大六座 SUV 的 " 战国时代 ",正式来临。
新势力猛烈进攻,旧势力艰难防守。不过,把理想归为 " 旧势力 ",不是否定它的行业价值,毕竟是理想凭精准的产品定义,硬生生凿出了三十万级大六座 SUV 这个细分市场。
但 2025 年市场剧变下,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会变成未来的枷锁,而新旧势力的差距,本质上就是能不能摆脱这份路径依赖。
理想的路径依赖,从理想 ONE 开始," 家庭用户 " 成了它的核心标签,后续 L 系列迭代始终围着这个标签转,慢慢养出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惯性。
其实新旧势力的博弈,说穿了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差。理想早期能成,是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 " 显性需求 ",要大空间就加长轴距,要带娃就加儿童配置,这些都停留在 " 功能满足 " 层面。
但新势力已经跑到了体验思维:问界发现家庭用户也有商务需求,所以就做了双场景模式;小米留意到年轻人看重生态联动,就打通车机和智能家居;从 " 给功能 " 到 " 造体验 " 的转变,正是现在需求迭代的关键。
对用户来说,就是 " 全都要 "。理想单靠奶爸车的单品优势,自然扛不住压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想没机会翻盘,它手里还有两张好牌:庞大的用户基数让它握有行业最全的家庭用户数据," 移动的家 " 的理念在家庭群体里依然有号召力。只要能打破奶爸车的标签,在商务、智能生态这些场景上找到突破,再加快纯电技术落地,未必不能重回巅峰。
2025 年的大六座 SUV 市场,就是一场打破旧秩序的革命。理想的暂时落寞,说明靠单一场景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只有跳出过去的路径依赖,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做场景创新和技术迭代,才能在这场 " 汽车战国时代 " 里站稳脚。
说到底,理想的 " 旧势力 " 标签不是否定,更像一句警示:在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里,没有谁能靠过去的成功一直站在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