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消息,有一位刚买不到一年的小米 SU7 车主,借牌友开了 10 分钟就撞得面目全非,好好的车成了一堆废铁。
马先生平时对 SU7 爱惜得很,牌局上被陈先生软磨硬泡借车 " 炫耀 ",想着都是熟人就答应了。结果车刚开走十分钟,电话就来了:陈先生以 140 公里的时速飙车,路口突然窜出三轮车,他情急之下猛打方向,车子直接失控冲进坑里,安全气囊全弹开,前脸彻底撞烂。
交警认定陈先生全责,可后续更糟心:赔偿谈不拢,陈先生扣着撞坏的 SU7 失联,马先生只好扣下对方留下的 GL8,最后才发现那车是租来的,租赁公司都报警起诉了。
好好的人情往来,闹得一地鸡毛。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提最近更让人揪心的一起 SU7 事故 —— 10 月 13 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那起。
一辆小米 SU7 Ultra 在这条主干道上严重超速,根据后续调查数据,碰撞前 5 秒车速飙到了 214 km/h,就算碰撞瞬间降下来了,还有 168.3 km/h 的恐怖速度。这么快的速度下,车辆追尾前车后直接失控,狠狠撞穿了中央绿化带,还翻滚到了对向车道,现场一片狼藉。
这起事故没有过多离奇情节,就是实打实的酒驾超速导致的失控,把大马力电车的风险暴露得明明白白 —— 说白了,还是驾驶者对性能没有足够的敬畏心。
这就得说说大马力汽车的 " 隐藏风险 " 了。
像小米 SU7 Ultra 这类车型,随便就能跑出超跑级别的加速,可想而知,高性能车的事故率要高于普通车型,有不少人还把大马力当成 " 科技感 " 的噱头,根本不懂高速下的操控有多考验技术。
陈先生开 140 码飙车就是典型,普通驾照教的那点本事,根本驾驭不了这种 " 陆地飞行器 "。小雷觉得,大马力是工具不是玩具,握着方向盘得有敬畏心,不然就是拿生命赌运气。
最有意思的还是小米的 " 舆论体质 ",只要出事故,品牌往往会先被推上风口浪尖。
就说 10 月 13 日成都那起超速事故,除了超速本身,也有不少声音质疑事故中小米 SU7 存在安全设计问题,导致车门无法及时打开营救,这一点确实值得小米重视和核查。
反观河南马先生那起,陈先生明显是飙车导致的驾驶失误,居然也有人扯 " 车太灵敏 "。
雷军说小米是 " 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 ",今年法务部都起诉了 92 个恶意侵权账号,连针对车主的网络攻击都帮着维权,可见这舆论压力真不小。
其实,借车撞烂这种糟心事,根子还是开车的人太侥幸了。
现在大马力电车越来越多,算是个新趋势了,咱们既要会玩得转这性能,更得把安全底线守住。看待事故的时候也一样,不能光盯着车可能有啥问题,更得先搞明白是人的操作问题还是车真有毛病。
最后也盼着陈先生能早点把赔偿的事儿解决好,毕竟咱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同时小雷也希望大家记住:车能随便借,但开车的责任是借不走的;网上的讨论再热闹,咱自己的脑子得拎清。对大马力多份敬畏,对事情多份实在,不管开车还是看新闻,这才是最靠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