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Robotaxi 全球第一股: 美股“过山车”,回港再寻路

文 | 新质动能,作者|沛林,编辑|沐风

脱口秀演员赵晓卉的东家,无人驾驶明星公司文远知行,又要上市了。

经证监会批准,文远知行(WeRide)拿到港交所二次上市 " 通行证 ",将在香港敲钟。

之所以用一个 " 又 " 字,因为就在一年前,文远知行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

而 " 明星公司 " 的称号也绝非虚名。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拥有 7 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在 11 个国家超 30 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和运营。

作为行业领先者,文远知行发展势头正盛,对资本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这个节点选择二次上市,很显然,美国资本市场没能满足文远知行的需求。

那么,回国二次上市会是一条更好的路吗?

美股上市:冰火两重天

提起文远知行的上市之路,可以用 " 冰火两重天 " 来形容。

2024 年 10 月 25 日,文远知行以发行价 15.5 美元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被业界誉为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

上市 4 个月后,英伟达对外公布其持有文远知行 174 万股,市值达 2465 万美元(约 1.6 亿元人民币)。行业老大哥的背书成为 " 点金 " 之笔,文远知行股价应声暴涨,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超过 135%,最高冲至每股 44 美元,并触发熔断。

这短暂的高光时刻,让文远知行在资本市场享尽了自动驾驶明星企业的荣耀。

当股民跟风热度退去,股价大幅回调,一度跌破发行价。个中原因复杂,却也是众多在美上市的成长阶段中国科技公司的一个缩影。

首先,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在商业化的早期阶段,研发投入大。从最新财报来看,文远知行还在持续亏损,光是 2025 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亏损 3.01 亿人民币,要真正开始赚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当下美国市场对这种尚未盈利的公司持越来越谨慎的态度。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投资者开始从高风险、高成长但尚无盈利的科技股撤出资金,转向更稳健的资产。大环境的变化,使得文远知行这类科技成长股的估值承压,并面临不断增大的抛售压力。

此外,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对在美上市中国科技企业的监管审查,使得中概股板块持续承压,投资者信心不足。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共同造成了文远知行股价 " 过山车 " 式表现,也揭示了其在美股市场面临的严峻考验。

文远知行选择回港二次上市的战略,远非简单的 " 挪窝 "。

此时回归,文远知行旨在为公司开辟一个全新的资本机会,以对冲风险,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港股市场对中国本土科技公司的理解和认可度,相较于远隔重洋的美股投资者,无疑要高出许多。

香港资本市场的好处是,这里的专业投资人更了解中国的商业模式,而且交易时间也更贴近亚洲。所以,在香港上市能吸引更多本地和亚洲的机构及散户来投资。这种 " 主场优势 " 能让文远知行的股票交易更活跃,也有机会得到一个更合理的估值。

更重要的是,回港二次上市也为文远知行提供了战略上的回旋余地。

拥有一个可靠的备选上市地,可以在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为公司提供更灵活的资本运作选择,让文远知行在无人驾驶这场马拉松中跑得更远。

来时路:从内讧到重生

应对资本市场的挑战,不是文远知行第一次经历创业路上的风浪。

时间调回创业早期,文远知行曾用名 " 景驰科技 ",由百度前高级副总裁王劲创立。公司创立不久,核心团队就发生内讧,公司爆发管理危机,王劲随后被迫离开公司,此外,他还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百度起诉。

在那场风波中,联合创始人兼 CTO 韩旭临危受命,接替了 CEO 的位置。不过,这事儿还没完,后来几年,王劲又在开曼群岛起诉文远知行,主要起因是股份稀释纠纷。虽然最后和解了,但这种折腾,对公司的名誉和内部的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王劲后来创立了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 中智行 "。上个月,中智行被曝因无力支付 1.5 万元的劳动仲裁款,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王劲的创业故事,至此悄然落幕。

为了重塑品牌形象,韩旭为公司改名 " 文远知行 ",将公司重点拉回到技术发展与商业化开拓,并成功将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转化为 RoboTaxi、Robobus 等多种商业化产品,成功实现营收增长。

根据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文远知行营收达到了 1.27 亿人民币,增长了 60.8%。最亮眼的是,Robotaxi 业务收入暴涨了 836.7%,光这项业务就赚了 4590 万,创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季度新纪录。

Robotaxi 业务之外,文远知行将自动驾驶技术拓展至更多车型,包括 Robobus(自动驾驶小巴)、Robovan(自动驾驶货运车)和 Robosweeper(自动驾驶环卫车)。

文远知行推出了一个名为 "WeRide One" 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将核心算法和硬件共享。这样一来,不管他们要做新的车型,还是想把自动驾驶应用到新的场景,都能用这套技术快速搞定,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和上线的时间。

与出行巨头 Uber 的战略合作是文远知行商业化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双方不仅在阿布扎比一起运营了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 Robotaxi 车队,还在 2025 年 5 月宣布扩大合作,计划未来五年将 Robotaxi 服务铺到欧洲和中东等地区的 15 座国际城市。为了支持这次大扩张,Uber 追加了 1 亿美元入股文远知行。

截至 2025 年 10 月,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已经开到了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等 7 个国家、30 多个城市。

然而,这些亮眼表现对当下的美国投资者吸引力仍然不够。美股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使其面临新的考验。韩旭,作为公司的掌舵人,迎来了新的挑战。

技术派掌舵人的资本局

从技术研究者到科技公司掌门人,韩旭的每一步都与自动驾驶前进的浪潮紧密相连。

韩旭来头不小,他曾是百度自动驾驶的首席科学家,还是密苏里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博导。正因为他出身科学家,文远知行从骨子里带有强大的 " 技术派 " 基因。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了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相信技术才是推动商业化落地的根本动力。

这种技术至上的理念,不仅吸引了众多顶尖工程师的加入,也为公司赢得了英伟达、博世等行业巨头的青睐与投资。

不过,自动驾驶这条路投入大、周期长,光靠技术理想肯定撑不住,必须得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才能支持研发。

在创业早期,文远知行也曾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那时有投资方保驾护航。早期资方启明创投曾在关键时刻为文远知行提供过桥贷款,帮助公司度过了难关。

现在,文远知行要独立面对资本市场。对于韩旭这位 " 技术派 " 掌门人而言,如何在技术突进与商业现实之间寻求平衡,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香港二次上市,正是韩旭为这场博弈所走出的关键一步。

这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考验,将最终决定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这场马拉松中能否跑得更远。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