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12分钟前

京东力推“先住后付” 巨头信用支付战事升级

继 " 先享后付 "" 先用后付 " 等金融产品之后," 先住后付 " 也来了!近日,京东科技联合自如推出的行业首个 " 先住后付 " 金融服务引发关注,用户使用自如 App 租房时,原本需支付房租和押金,现在使用京东白条,除了 0 押金,还可选择延期一个月支付房租。

无独有偶,芝麻信用近日也上线全新子品牌 " 芝麻 800",聚焦信用场景拓宽,除了延续过去十年芝麻信用免押、先用后付、签证便利等基础服务,未来将为 " 芝麻 800" 高信用分用户拓展更多服务场景,如消费健康医疗领域的 " 先诊疗后付费 ",回收领域通过信用保障帮助用户规避 " 到手刀 " 风险等。

从京东白条推出租房 " 先住后付 ",到支付宝芝麻信用覆盖越来越多免押品类,再到微信支付分渗透共享经济场景,互联网巨头信用支付战事,仍在持续升级。

" 先住后付 " 新在哪

信用支付的竞争,如今已进入 " 场景定制化 " 深水区。

10 月 18 日,京东官方消息称,近日,京东科技联合自如推出行业首个 " 先住后付 " 金融服务,用户使用自如 App 租房时,使用京东白条,除了 0 押金,还可选择延期一个月支付房租。

" 在传统租房方式下,用户一次性拿出 3 — 4 个月租金,往往面临较大的压力。" 京东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京东白条此次联合自如在行业率先推出的 " 先住后付 ",主要面向租房的年轻人群。一方面,重点支持新市民、新青年群体的安居需求,帮助更多用户更加自如地住到好房;另一方面,白条也在租房场景,与自如等租房平台的合作中,帮助了平台的新签房转化与订单量提升。

具体如何实现 "0 元免押拎包入住 "?据了解,自 2024 年起,京东白条已与自如联合推出租房 " 信用免押 " 服务。在操作流程上,用户可通过京东白条授信,替代现金押金,租约结束后如房屋无损耗,则无需支付其他费用,这也相当于 " 无押金 " 入住。数据显示,该服务上线以来,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已有超 24 万人次尝试,累计减免押金超 3 亿元。

而此次推出的 " 先住后付 ",则基于 " 信用免押 " 再次升级,也就是说,叠加此前 " 信用免押 " 后,消费者在自如 App 上使用京东白条后,原本的租房当月 " 押一付三 ",可变成 0 元支付拎包入住,无需再为 " 一次性凑齐数万元房租 " 发愁,也不用担心 " 住进去才发现不合适 "。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指出,京东将 " 信用免押 " 升级为 " 先住后付 ",是信用支付在大额长周期场景的创新,主要为缓解租房人群 " 押一付三 " 的资金压力,实现从 " 免押便利 " 到 " 支付周期优化 " 的进阶。从产品来看,京东此次特色在于结合白条信贷属性,与自如深度绑定,聚焦 " 信贷 + 租赁 " 垂直一体化,而非单点覆盖。

但沈夏宜也提到,该场景中,租房周期长、金额高,可能提升违约概率,平台需强化租户履约追踪;另外要注意租赁平台运营风险或传导至支付环节;此外也要避免变相扩规模引发用户过度负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京东白条与自如联合推出的租房 " 先住后付 ",从推出考虑来看,一方面试图借助具体场景加速消费金融业务渗透,另一方面也是在线上用户争夺战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从线下场景进行切入,以期获取更多增量客源。

" 这种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延展,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强化了对商家的赋能能力,帮助长租机构提升转化率和竞争力,也体现出京东科技由金融工具向生活服务平台渗透的战略意图。"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补充道。

但这类模式也对风控提出更高要求,王蓬博进一步称,虽然在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小额、高频、周期比较短的场景,免押已经非常普遍,但在租房这一领域则需更加精准识别租客履约能力、防范恶意拖欠,并依赖长期行为数据积累进行动态评估。机构必须平衡创新与风险,建立多维度信用画像、实时监控机制以及违约惩戒联动体系。

信用支付新一轮竞速

这场看似个人化的租房体验升级,实则也折射出互联网巨头在信用支付领域的新一轮竞速。

就在两日前,支付宝芝麻免押也传来了产品创新的消息。10 月 16 日,芝麻信用宣布推出全新子品牌 " 芝麻 800",该产品面向芝麻信用分 800 及以上用户,推出 " 免除、先试、影响力 " 三大主张及对应的 15 项信用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 芝麻 800" 专属产品频道已在支付宝 App 上线。支付宝芝麻信用产品负责人景福表示,十年前,芝麻信用从消灭押金开始,逐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 芝麻 800" 希望进一步为好信用的人群,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改变。

例如," 免除 " 主张聚焦信用场景拓宽,除了延续过去十年芝麻信用免押、先用后付、签证便利等基础服务,未来将为高信用分用户拓展更多服务场景,例如消费健康医疗领域的 " 先诊疗后付费 ",回收领域通过信用保障帮助用户规避 " 到手刀 " 风险等。

" 先试 " 则主要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试用体验,如将陆续推出的科技新机体验、新能源汽车体验、时尚服饰 " 先试后买 " 等服务。

除了支付宝,微信的先用后付、先享后付等产品,也在按部就班拓展场景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微信相关产品主要通过支付分来提供对应类别的免押服务,目前主要包括四类:线上购物、酒旅出行、生活服务、设备租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为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例如微信小店、拼多多等;另外则是免押租借充电宝、充电桩自动扣费、网约车先乘后付、酒店先住后付等。

业内认为,从支付宝芝麻免押渗透多元租赁场景,到微信支付分以 " 轻场景渗透 " 快速破圈,再到如今京东白条升级 " 先住后付 " 破解租房资金困局,巨头扎堆布局信用支付,场景纵深拓展的背后,本质是 " 短期让利换长期生态价值 " 的战略投资。

" 主要还是对用户和场景的争夺,一旦大量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将形成利润非常可观的正向金融循环系统,还能收集到各种高频支付场景的用户数据,为以后的信贷做出支撑。" 王蓬博说道。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杜彤彤则指出,巨头布局信用免押,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获取高价值用户数据、延伸生态服务边界、培育用户信用习惯。可以看到,支付宝依托生活服务生态求 " 广度 ",全场景覆盖;微信借社交流量走 " 轻量 " 路线,渗小额高频场景;京东则结合白条信贷谋 " 深度 ",深耕租房等大额场景。

但背后也需要平衡创新与风控,杜彤彤认为,机构要构建信用、履约、消费多维度风控体系动态调额;同时避免过度补贴,靠合理服务费实现可持续;也要强化合规,注意信贷信息披露防范风险。

利益与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巨头信用支付战事还将持续升级。

京东科技相关负责人称,针对不同商品品类,白条持续推出体验创新,例如家电以旧换新 " 先送新再回收 ",履约时长缩短 50%;鞋服 " 买一试三 ",可降低决策难度;3C、家电商品至高 24 期免息,叠加国补与贴息,形成双重福利。

芝麻信用则联合商家一起讲出新故事。景福称,希望更多品牌、商家和芝麻一起参与共建。芝麻信用将加大开放力度,拓展信用服务在消费、社交、科技等领域的落地。

业内认为,平台在拓展的同时,也需在 " 商业利益 " 与 " 用户权益 " 间找到平衡点。

" 创新中需注意避免过度金融化导致信用膨胀,机构要建立与场景周期匹配的风控体系,明确各方法律责任边界。" 杜彤彤建议,机构后续可采取 " 场景分级 + 客群分层 " 策略,先试点后推广,同时加强与征信系统对接,防止多头借贷风险,并开展用户教育,引导理性使用信用工具。

王蓬博则称,后续,信用免押有望向家装分期、教育培训、医美服务等更高金额、更长周期的预付式消费场景延伸。

" 这类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随着边界拓展,风险复杂度也同步上升,尤其在信息不对称、服务履约难量化的领域,更需警惕信用滥用与消费者过度负债。" 王蓬博认为,机构后续创新,应坚持场景可控、数据可溯、责任可追等方面的原则,推动跨平台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同时明确产品边界。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